馬宇
【摘 要】小學語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本文從做、看、聽、想、讀等五個方面就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55-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訓練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掌握知識,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認識世界,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如何才能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綜合近幾年的工作體會,我有如下幾點見解:
一、結合實際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習作。每次習作課我都精心去備課,盡量活躍習作課堂,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去學習。如在外貌描寫的習作中,我先帶領學生做一個猜猜他是誰的游戲。上課伊始,我把提前寫好描寫學生外貌的段落讀給他們聽,學生一聽就爭前恐后猜出是班級的哪個學生,這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寫一寫班里同學的外貌,讓大家猜猜他是誰,這時同學們都熱火朝天的忙著寫作,習作課變得輕松愉快了。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就利用孩子們愛玩的特點,經(jīng)常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如《記一次拔河比賽》,我首先舉行一場激烈的拔河比賽,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出來,這都是孩子們親身經(jīng)歷過的,能寫出真情實感,習作寫的較成功。這樣的活動搞得越豐富,越活躍,學生寫作興趣就越高,寫作能力提高得也越快。
二、注重積累,擴展知識層面
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寫作文困難的學生雖然興趣被激活了,但往往還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因此,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廣泛地搜集素材。 重視生活實踐作文離不開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生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豐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來。教師可以經(jīng)常安排學生在生活中觀察事物,展開想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切實體驗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這樣才能把學生思維的引線打開,使學生舉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從而積累生活素材,為寫作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增加閱讀量也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讀書能積累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學生才能準確生動地表情達意。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積累,要賦予語言生活氣息,要能把語言還原于生活,發(fā)表一定的見解。在課外閱讀中,對自己喜歡的語言,要能大體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來;同時教師還要抓住教學時機,布置名篇閱讀。新課程實施以來,新選入的課文具有極強的時代感,內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教師要抓住每篇課文的特點,加強練習訓練,使學生從中學到好的表現(xiàn)形式、手法,并應用于作文中來。
三、讓學生看了什么,寫什么
學生自己所看到的東西會感到容易寫。教師平時要做有心的人,要不時誘導學生關心集體,多留心周邊的人、事、物,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才有東西可寫。如要學生寫某一景物或建筑物及某一現(xiàn)象,先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或參觀,教師就在參觀或觀察的過程中加以指導,如指導觀察的順序:從整體到部分,從遠到近,從上到下等。啟發(fā)寫作思路,幫助學生構思,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很具體充實。如一學生觀察了“貓抓老鼠”這一情景后寫出來的文章很有生活氣息。他在文中寫道:“我原來不知貓抓到老鼠后還要玩弄一番才吃它。獵抓到老鼠后不馬上吃,而是在一個空地方放開它,才用前爪撥弄它,當老鼠欲走或走了幾步時,貓又馬上按住它。這樣反復撥弄,直到老鼠氣息奄奄,再無法動彈時,才把它銜到一個地方從頭到尾慢慢地吞吃……”學生能寫得如此生動具體是他親自觀察的結果。
四、充分發(fā)揮教師“指”和“導”的作用
學生作文質量的高低與教師的指導是密切相關的。教師指導不是簡單的包辦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點”和“疏導”的作用。教師相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水平要比學生高得多,那么,教師怎樣把自己的高水平通過學生的作文體現(xiàn)出來呢?
這關鍵取決于教師的“指”和“導”。任何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文都是按攙、扶、放這三個步驟來實現(xiàn)的。當學生手拿作文題目不知所措時,教師就應該“攙”著學生,把自己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過渡給學生,為學生指明一條寫作道路;當然,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學生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教師要“扶”著學生,為學生排除困難,疏通道路;在“攙”和“扶”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動腦筋自己去想去寫,使之思維得以訓練。綜合攙、扶、放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教師指導寫作的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了“指”和“導”的作用,把學生攙穩(wěn)了,扶正了,放開了,才能使他們走上自己的寫作軌道,發(fā)揮最佳的寫作水平。
五、高度重視寫話的訓練,打好作文根基
小學階段的寫作具有練習的性質,往往不是出于學生自發(fā)的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重視寫作和收集整理學生生活的緊密結合,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感到寫作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yè)、任務,而是自我表達和人交流的需要。在寫話的訓練方法上,也應強調靈活多樣。要放手讓學生寫,不要一開始就提出具體、完整、連貫通順等種種要求,讓學生覺得寫話很難。低年級寫話很有趣。在一、二年級說話寫話訓練中,教材一般只要求寫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在干什么,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礙于想象力的充分發(fā)揮,這是就需要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擴充及巧妙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耐心細致的觀察將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等俑自己的話描述出來。這也正是大綱中要求的那樣:“能把自己想說的話正確的表達出來?!睂W生寫的話,教師要多鼓勵。對學生寫的有意思的地方,還要寫上發(fā)自內心的稱贊的話,也可以寫下教師閱讀之后的感受。
總之,指導學生寫作文應從讀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處理好讀和寫的關系,認真遵循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及規(guī)律:先識字,再積累詞匯;學習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閱讀能力;學習寫作知識,并結合閱讀進行寫作訓練。只有這樣,逐步地培養(yǎng),讀才能真正為寫作服務,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求學生多讀多寫,唯有如此地堅持不懈努力,我們的學生才會走出無處下筆的困境,才會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林莉,小學語文作文分析[J]. 福建體育科技. 2009
[2]戴崢嶸,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作[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5
[3]楊茜,關于小學生作文指導思考[J]. 中國體育科技.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