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
〔關鍵詞〕自我成長;家庭教育;輔導個案
好多天沒有咨詢預約,我正在整理收到的信件,一個小紙條滑落到地上,我掃了一眼落款,又是康乃馨,我時常能收到這個孩子的“來信”。說是信有點牽強,因為每次都是這樣一個小紙條,上面記錄一些諸如昨天成績差了幾分,今天和同學拌了幾句嘴,明天想來心晴室玩之類的小事情,似乎也不是很煩惱,所以我只給她回過一封信,但她卻鍥而不舍地總是寫給我,這孩子!
我想認個干爹
正想著,心晴室的門被輕輕地推開了,一個樣子調皮的女孩子帶著一臉的“詭計”從門縫里探了出來:“老師,你這兒沒人吶?我進來玩會兒吧!”
“不行。”我連忙起身推著他向后轉,“你在這兒,來咨詢的同學就不好意思進來了。”可這小調皮又從我的胳膊下鉆了回來,“那我咨詢行不行?”
“行啊,那你說吧?!蔽艺媸强扌Σ坏?,不得不坐下來,對這個五年級的娃娃說,“你希望我在哪方面幫助你呢?”
“爸爸讓我認他的戰(zhàn)友當干爹,可爺爺不同意,老師你說我認不認呀?”這算什么心理問題,我真想把她攆出去算了,可接下來的談話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認干爹對你很重要嗎?為什么?”
“可以幫我開家長會,他答應過的?!?/p>
“這是不是你想認干爹的真正原因?”
“嗯。他還說了一些話,都是我的心里話,我覺得他特理解我。”
“甚至超過你的爸爸、媽媽?”
“是的?!?/p>
“還有別的好處嗎?”
“我可以多個爸爸、媽媽還有妹妹?!痹捳劦竭@里,我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
“你是要找一個家嗎?”她點頭。
“你何以會認為這么大的愿望可以寄托在一個只見過一次面的陌生人和陌生家庭上?”
一陣沉默過后,她注視著地面,喃喃地說:“爸爸媽媽很少來看我,我想有個家……”她的淚水奪眶而出。
原來,她的父母從她出生就把她送到爺爺奶奶家,父母現在仍在分居,每次打電話,他們都說忙,沒時間來。
我想,她認不認干爹并不是實質性的問題,關鍵在于她潛意識當中寄希望于通過認干爹來尋找她從來不曾擁有的父愛與母愛。于是,我說:“當這個干爹出現的時候,你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
她含淚點頭。
“你認干爹后,最希望得到的結果是什么?”
“我希望他關心我,像對自己女兒一樣待我,時常來看我,陪我說話……”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這些其實是你對自己爸爸媽媽的期望,你更希望他們能這樣待你,而在看來無望的情況下,你選擇了另一個人來替代,希望多少有些補償,是這樣的嗎?”
“我以前沒想過,你這么一說,我覺得我可能就是這么想的?!?/p>
通過輔導,她知道了自己煩惱的根源,就是對完整家庭的渴望。我們還共同分析了認與不認干爹可能帶來的各種利與弊,使她意識到,不能在認干爹這一行為上搭載上自己所有的期望,那樣只會等來失望。
第二天,我在信箱里收到一封署名為“一朵苦惱的康乃馨”的信,筆跡和小紙條上的一樣,不過,這次顯得很鄭重,還包了信封。信上說:“老師,謝謝您給我做的分析,平時,我都裝出很高興的樣子,其實是不想讓別人知道爸爸媽媽不要我……”
這個孩子是個好強而又自卑的孩子,家庭的不幸讓她從小學會了掩飾真實的情感,而且一直不愿正視自己的處境,這對她的成長是不利的,只有勇敢地面對并改善生活中一切的不和諧音符,才是應有的選擇,我感到責任重大,決心幫她走出低谷。
我錯怪他們了
一周后,她又來到“心晴室”。這次,她彬彬有禮,像個小淑女。我不禁想起了她為自己起的名字——康乃馨。
“老師,謝謝您上次對我說的話,但我在家里一點也不快樂,爺爺奶奶除了關心我的成績以外,什么都不關心,總說我這不好,那不行,我真的那么糟嗎?為什么他們不能像別人的爺爺奶奶那樣呢?他們總要求我考97分以上,考不好就說我沒用,我現在一考試就緊張,生怕考砸了?!?/p>
“你估計以你的情況,考多少分還能有把握?”
“最多97分?!?/p>
“時常能考到嗎?”
“四年級以后就沒考到過,每次都特緊張,越怕越考不好?!?/p>
“你和爺爺奶奶就這事溝通過嗎?”
“沒有,我不敢說,他們平時對我特嚴,一句玩笑話也不說,一個笑臉也不給?!?/p>
“你覺得他們愛你嗎?”
一陣沉默過后,她說:“應該愛吧,要不他們怎么關心我學習呢?可我希望他們能關心點別的,關心關心我的感受。”
“有例外的時候嗎?”
她想了很久,才說:“有的,爸爸每次來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對我好多了。”
我抓住了這個關鍵點,讓她思考這是為什么?我知道解開了這個結,她的心結就解了一大半了,要趁熱打鐵,以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她體驗爺爺奶奶的內心世界。最后,我們分析出:爸爸很少來,自己見不著爸爸的同時,爺爺奶奶也一樣見不著兒子,對兒子的思念和對他不幸婚姻的擔心也是爺爺奶奶心中不可碰觸的痛,他們的苦水更是無處可訴,為了不影響小孫女學習(在他們看來,小孫女的學習是第一位的)他們要努力掩飾自己的情感,裝作沒事一般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自然沒精力關心其他的事情,只有爸爸來時,他們心情一好,自然就對小孫女關懷備至。
這次咨詢結束后,她表示收獲很大,她說:“原來爺爺奶奶也這么可憐,我錯怪他們了!”
我知道該怎么辦了
第三次來心晴室的時候,她心情顯得很沉重。
“老師,我覺得爸爸是不會回來的,我該怎么辦?”
“伸出你的手,你看,這是你的生命線,這是感情線,這是事業(yè)線,它們組成了你的命運。好,握緊拳頭,現在,它們在哪里?”
“在……”她沉思了一會兒,好像突然茅塞頓開,“老師,我知道該怎么辦了……”
過了幾天,我又收到了康乃馨的信(這次,她的署名中沒有了“苦惱”二字),
她說:“……原來,我以為改變生活只能靠爸爸的改變,現在我知道了,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從現在開始,我每天都要真正快樂地度過,并把快樂傳遞給愛我的爺爺奶奶,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被我改變的……”
本來,我還在擔心她是否真的能悟出來,應該說,我小瞧了這個五年級的娃娃,她已經改變了錯誤的認知,這是她心理成長的一個質的飛躍。
從那以后,我再沒收到過她的信,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她和她的家人:把握今天,珍惜你正在擁有著的。
個案啟示
1. 當一個孩子持續(xù)來信的時候,不管他信中的內容多么的無關緊要,作為心理教師都應當警覺起來,因為這往往就是孩子求救的信號。
2. 看似簡單的小煩惱,不能輕易下定論,就事論事是遠遠不夠的,要透過求助者的表面?zhèn)窝b,挖掘出求助者真正的心結。
3.要相信每個來訪者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解決一個心理問題需要一連串的咨詢方式和技術,例如本案用到的澄清、指導、面質、角色扮演等,心理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準確無誤地運用自如,少一些誤診和誤導,助人自助。
5.心理界有一句話:“人就是人心所認為的人?!币粋€未成年人如果沒有獲得正確的“自我感”,一定要及時發(fā)現并及時予以糾正,以使他早日釋放出內心的壓力,避免形成各種有害的心理障礙及心理疾病。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東路小學,石家莊,050031)
編輯/杜文姬 終校/張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