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佩
摘 要:文本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老師引領學生進行文本細讀研究就是要讀懂、讀透文本。文本細讀研究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還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研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細讀耐力不好,使得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下降。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現(xiàn)狀,然后就相關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老師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的教學重點也逐漸要求學生能夠對文本進行細讀研究,發(fā)現(xiàn)文本中蘊含的思想主題,以此來拓寬自己的眼界,并且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一定的文學知識,包括字詞、語句用法、語法等,逐步提高自身的語文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水平。但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的文本細讀研究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和學生能夠認識到教學學習中的誤區(qū),并改進教學和學習方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研究的教學質量。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閱讀只是為了打發(fā)時間
當前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一個現(xiàn)象:學生對閱讀很是癡迷,有的學生甚至閱讀了家里所有的書本、報紙等,但是老師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時卻表示學生并不喜歡閱讀,不喜歡語文閱讀課。這是由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粗略地進行閱讀,不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閱讀只是為了打發(fā)空余時間,對書中的內容也是走馬觀花,不進行細致的理解。經過調查得知,存在很多這樣的小學生,對閱讀興趣不高。
2.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太多
另外,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老師對文本解讀太多的問題,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對文本解讀太多,使學生不能深入思考閱讀文本,使學生閱讀中能夠獲得的知識減少。久而久之,學生在遇到閱讀難題時就會依賴老師解答而不是積極地進行思考,學生的思考能力就會逐漸下降。
二、加強小學生文本細讀研究的策略
1.強化學生對于閱讀的體驗過程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研究,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對世界有所理解,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針對于此,老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老師要密切關注這一階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鼓勵學生去探索、研究文本的內容,體會作者借助文本想要表達的感情。另外,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老師可以開展故事續(xù)寫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就會提升。
2.增強學生對閱讀的思考過程
在學生的文本知識有一定的積累之后,學生在文本閱讀上有了一定的積累,老師還要增強學生對閱讀的思考過程。老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但是引導作用不能過度,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老師在引導學生對閱讀進行思考時,要注意方法的選擇,老師可以選用提出問題加以引導的方法,借助問題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在提出問題之后,老師還可以利用情境設置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工具完成,給學生營造充足的氛圍,幫助學生完成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思考。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體驗
在小學閱讀教學的文本細讀研究中,古詩詞具有重要的地位。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古詩詞的特點,因為古詩詞的難度相對較大,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有限,老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材料選擇,教學材料要積極向上,還要便于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度地加強教學的參與度,幫助學生完成詩詞的理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文本細讀研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關鍵的一環(huán),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完成文本細讀研究學習,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狀況,然后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學生作為主體之一,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和老師一起努力共同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雒鳳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2).
[2]李肖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3(6).
[3]倪建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