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傳新
摘 要:讀書,是教書育人的源頭活水。讀就是“吸收”,而寫就是“傾吐”;要寫就得先讀,讀與寫密切結合。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吸收”與“傾吐”緊密相關。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探索“讀寫并重”的語文課堂,力爭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高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79
一、開展讀書活動,激發(fā)閱讀興趣
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必須解決學生的內在動力問題??空Z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的閱讀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語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讓學生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教師應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讀;抓意境描寫,發(fā)揮想象去讀。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文化底蘊不斷增強,從而產(chǎn)生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現(xiàn)在的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相對來說較差,教學中教師應適當降低要求,不斷調整閱讀作業(yè)的內容:閱讀中寫讀書筆記分解為寫好詞好句、精彩語段、閱讀感受;寫自由日記暫時變?yōu)閷懨}隨筆;“開放式閱讀”變?yōu)橛腥さ淖x書活動。進而帶領學生陸續(xù)開展“美文誦讀會”“空間跟帖閱讀”“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評”“暑期讀書交流會”“課前薦讀”“三分鐘演講”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推動閱讀步步深入。
總之,原則就是:慢一點兒,再慢一點兒;拐杖遞得及時一點兒,再及時一點兒;階梯鋪設得貼心一點兒,再貼心一點兒。就這樣,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教師與學生開始了漫長的讀書歷程。漸漸地,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與書為伴,樂此不疲,收獲著信心,收獲著希望,收獲著成長。
二、以讀促寫,提升學生素養(yǎng)
學生不喜歡寫作、不會寫作的現(xiàn)狀讓許多教師感到頭疼,其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使他們生活單一、枯燥,較少有機會接觸社會,自認為沒有可寫的東西,缺乏素材。因此,教師要努力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有話可說,寫作興趣才會提高。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形象地詮釋了讀寫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閱讀是吸收的過程,寫作是反饋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吸收知識,通過感悟內化遷移到寫作中。寫作反饋閱讀,在寫作中遇到瓶頸與困惑時,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去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從閱讀到寫作,再返回到閱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在閱讀中汲取精華,積累素材
(一)課內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語言之本、思想之源。從小學到初中,教材選編了許多優(yōu)美的文章,如果學生能汲取每篇課文中的精華為自己所用,何至于一寫作文就抓耳撓腮、搜腸刮肚,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無物?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從而感悟文本的語言美,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寫作中表達起來就會游刃有余。
比如,在教授《鶴群翔空》一文時,教師設置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文中有許多精美的語句,讀完之后,也許你有‘尋章摘句的沖動。那么,你會摘抄哪些精美的語句呢?請加以分析,與同學分享?!弊寣W生自覺主動地去搜集語言素材,并進行品析。
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這些精美的詞句,并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解讀與理解,而且也為學生日后的寫作儲備豐富的語言素材,使其受用一生。
(二)名著閱讀
散文家劉白羽曾說:“每一部名著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莽的宇宙。”文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教師可讓每位學生每學期選擇一部自己喜歡的文學名著閱讀,并要求他們一邊閱讀一邊摘抄,積累好詞、好句、精美語段;一邊閱讀一邊寫下所思所感。
四、在生活閱讀中儲備寫作思想
社會生活是一本無字書,學生生活閱歷淺并不代表生活閱讀不存在。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梢宰寣W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閱歷,積累人生經(jīng)驗。還可以讓學生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瀏覽網(wǎng)頁,讓他們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思考社會現(xiàn)象,拓寬寫作范圍。
五、師生共寫,共同成長
“腹有詩書氣自華?!苯處煶艘龑W生增加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之外,教師本人也要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面對寫作內容,教師首先要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寫作思路。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要好好構思,要“寫具體”“寫生動”,至于怎樣構思,怎樣“寫具體”“寫生動”,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如何能讓學生信服?如果教師能現(xiàn)場示范一篇,并告訴學生:“瞧,就這樣構思,就這樣寫具體,就這樣寫生動!”學生是否會豁然開朗,躍躍欲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努力練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的功夫,不僅要常寫教學論文,還要多寫些散文。所以,語文教師的寫作能力和學生的寫作水平往往是息息相關的。語文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寫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教師常常動筆寫文章,會使自己的思路開闊,思維活躍,同時了解學生寫作時思維上的難點,對改進寫作教學、提高寫作教學水平大有裨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平時不僅要要求學生寫日記,而且要自己帶頭來寫,每周寫一篇,發(fā)在空間里,讓大家互相點評。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的寫作興趣定會越來越濃,文筆也會越來越好。
現(xiàn)在,日記、隨筆已經(jīng)成為學生的常態(tài)作業(yè),那它們與作文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日記、隨筆能不能轉化成作文?回答是肯定的。正是這個“轉化”,將彼此孤立的兩個要素組合成一個從寫作素材到成文轉化的整體,構成了一種全新的寫作教學體系——隨筆化寫作。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讀寫并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發(fā)展的天地,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堅.運用近身教學模式 拓展課堂教學蘊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5):41-42.
[2] 李坤梅.淺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1(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