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良
摘 要:當今中國教育已經(jīng)進入了核心素養(yǎng)時代,教育目標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導致了教學關注點也隨之發(fā)生了挪移。學校美術學科教育教學要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擇和獲取知識,并學會解決問題,進而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線美術教師,我們思考學校美術教育的正確定位,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學校美術教育必須定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二是學校美術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是培養(yǎng)藝術(美術)素養(yǎng);三是學校美術教育要有科學的教育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
學校美術教育如何定位,決定著一線美術教師如何教學。這是方向問題,如果方向錯了,教師越是努力,則離我們的目標越遠。想想我們現(xiàn)行的美術教育教學情況,覺得還是沒有真正把握好方向,從操作層面反思我們潛意識中的美術教育教學價值取向,應該說已經(jīng)偏離了科學的范疇。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功利性。從學校管理者開始,到家長、老師等,真正關注美術教育的人不多。大家關注的是顯性的取得的成績:什么比賽獲得了什么獎、獲獎層次、數(shù)量如何等;大家潛意識中有一個共識:獲獎越多,級別越高,就是美術教育水平越高。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因為獲獎多少不能真實反映學校美術教育教學情況的全部。因為價值取向的偏離,所以導致一線的操作者急功近利,只熱衷于參賽輔導,且有時是違背美術教育規(guī)律的“誤導”,而真正需要花大力氣的課堂卻顯得比較平淡。
第二,偽科學性。其實就是不科學性。我們一線的老師搞兒童畫教學與輔導,自己對兒童畫的理解不到位,認為只要是兒童畫的畫就是兒童畫。導致形成這樣的局面:教師是設計者、導演,學生是工具、代筆人。在兒童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只是按老師的意愿進行技能方面的再現(xiàn),或是將教師的想法具體化。在評價方面,許多“行家”并非是真行家,他們往往用成人的評價標準進行兒童作品的評價。最終的結果是:輔導教師拼命進行內(nèi)容與形式的創(chuàng)新,學生則不停地按教師意愿進行偽“創(chuàng)作”,最后的結果是學生越來越失去了自我,越來越不會畫畫,興趣必將盡失。反思我們正在進行的教育教學工作,可能有很多理念的支撐其實未必是科學的。只有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才是科學的。
第三,不真實。教育的本真應該是真善美,真為先,我們追求真教育,美術教育也是這樣,但現(xiàn)行的美術教育其實是真真假假,甚至假的東西比真的東西值錢,假的東西容易被肯定、被認可。所以我們許多教師為了實現(xiàn)自身價值,不惜花大力氣造假。在美術教師的努力下,許多兒童可以畫出藝術水平很高、很完美的作品。完美并沒有錯,關鍵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否則就是毫無價值的完美。很多兒童美術教育家呼吁:希望看到真正的兒童美術習作。言外之意,我們能看到的真的兒童畫(或其他美術習作)不多。
當今中國教育已經(jīng)進入了核心素養(yǎng)時代,教育目標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導致教學關注點也隨之發(fā)生了挪移。美術學科也提煉出了自己的五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xiàn)、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從而形成了新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美術課程目標的改變,美術教學方法“輒從之以移”,形成所謂“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位的美術教學”,其關鍵是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擇和獲取知識,并學會解決問題,進而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作為一線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者,我們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qū)α藛??我們正在進行的教學實踐是否科學?是否是真正的美術教育?尤其是我們從事基礎美術教育工作的老師,我們?nèi)绻麤]有把握好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沒有形成科學的教學方法,那我們所做的一切不但無益于我們學生的健康成長,反而會影響他們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及美術素養(yǎng)的形成。
我認為學校美術教育必須把握以下三點:
一、學校美術教育必須定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美育是五育之一,學校美術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重任。我們既不能忽視學校美術教育,也不能過分放大或強調(diào)其突出功能。我們要用作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人的視角來對待學校美術教育,用平常心,用對待其他學科一樣的態(tài)度來扎實完成美術教育的使命。
學校美術教育教學,首先我們要定位于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美術素養(yǎng)的人,而不是為了培養(yǎng)未來美術家、未來的畫家。作為美術老師,我們要十分清楚這一定位。同時我們在日常的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不能忘記這一定位。對于我們所教學的對象,每一位學生,我們都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一個不少
課堂教學中,我們美術老師心中要真正有學生,且要有全體學生觀?!耙粋€不少”就是最基本的要求,課堂習作一個不少,教學關注一個不少,課堂互動交流一個不少,班級、學校美術活動一個不少……這是我們美術學科面向?qū)W生美術基本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底線,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理直氣壯地說我們是在進行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真正做到關注了人的美術教育。
(二)重視學生真實的課堂習作評價
美術老師要了解學生真實的美術能力,就是學生在不受任何他人影響或干擾的前提下,自己獨立完成的課堂習作,個人思想真實、個人美術基本技能真實。也許這樣的習作可能比較稚嫩,完全不符合什么審美要求,也沒有什么美術技能技法的表現(xiàn),但這恰恰是美術老師要十分肯定和關注的,因為這是真實的,也是最寶貴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學生真正進入美術領域?qū)W習的最好的也是最正確的狀態(tài)。學生習作中的線條、色彩、形象、構圖等,也是開始在無意中隨性地完成的,可能是一種自由式的隨意“亂”畫。作為教師,我們要看到的不是技能技法的低劣,也不是表現(xiàn)形象的拙劣,而應該看到學生自我意識的寶貴,要加以肯定與保護。我們應該看到這是學生學習美術的最好的狀態(tài)和最好的方法。學生任何一種自由的自主的表現(xiàn),都是值得肯定和認可的。因為這是真實的。我們要摒棄那種以教師個人喜好為評價標準的學生美術習作評價。
(三)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感
學生學習美術真正進入狀態(tài)的標志就是具有個性化的美術“語言”,用自己的雙眼觀察世界,用自己的美術語言表達對社會、對自然、對整個世界的感受與體驗,只是小學階段只是初步的,可能更多的是模仿,但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將學生個人意識作為教學引導的重要方面,即我們經(jīng)常說的個性培養(yǎng)。我們在日常的美術課堂教學中,要始終把握學生的個性,要善于從細小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學生獨特的閃光點,小心呵護,精心培養(yǎng)。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強烈的自我意識,學生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美術學習。
二、學校美術教育核心價值取向
是培養(yǎng)藝術(美術)素養(yǎng)
“藝術(美術)素養(yǎng)”界定為人在美術藝術方面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素質(zhì)偏重于指人的自然和生物性的層面,它的結構和特性既秉承于遺傳,同時又不斷隨著后天文化的影響而形成著;而修養(yǎng)則偏重于指人的文化和社會性的層面,它在素質(zhì)的基礎上不斷習得和獲得。這二者不可以分開,它們處于相互作用、互生互補的關系之中。例如一個兒童,他在感官方面的生物性特點決定了他的感知需要,去有選擇性地吸收周圍的環(huán)境和教育為他提供的藝術文化信息,同時,周圍的信息又不斷在塑造著他的耳朵和眼睛的偏好、趣味,這樣,就會形成一個人的藝術心理結構、藝術知識技能和藝術態(tài)度、趣味和精神。一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就包括了所有這些層面。藝術素質(zhì)是指有關藝術及其欣賞的知識、經(jīng)驗、藝術精神,以及藝術欣賞能力。其中,藝術精神實質(zhì)即欣賞者所應具有的藝術理想、追求、趣味、氣質(zhì)、情懷、態(tài)度等人文精神。藝術欣賞能力,首先是一種文化心理能力,其次是一種審美心理能力,可以表述為文化(審美)心理能力。藝術能力除了強調(diào)審美心理機能的整體性,還突出某一種心理機能,如感知、想象、思維。
美術教育專家經(jīng)過慎重提煉,將美術學科素養(yǎng)概括為五個方面:圖像識讀、美術表現(xiàn)、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
三、學校美術教育要有科學的教育方法
美術學科教學方法很多,所謂“教無定法”,這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共同特點。但作為美術學科也有其自身獨特的學科教學特點,我們必須把握美術學科的特點及美術學科教學的基本目標,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方能取得真正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要把握形象直觀
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學科教學必須側重于視覺形象的把握,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形象直觀。美術課堂教學必須充分把握這一學科特點,用形象說話,用形象的美術語言進行教學呈現(xiàn),老師的范圖、老師的示范演示、相關輔助于美術教學的多媒體課件,等等,都必須用優(yōu)美的美術形象進行展示呈現(xiàn),讓學生在美的視覺形象中感受美術學習的魅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教學要把握審美特點
一線美術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美術教育觀、教學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美術教學方法,腳踏實地,秩序漸進,方能讓學校美術教育教學取得正果。美術教學不僅僅要教技能技法,更要“教”審美。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的引導,并能逐步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不僅僅提升基本的美術技能技法,更能提升自己的美術審美能力。只有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美術教學才算是真正的美術教學。
(三)教學要把握“個性”和“創(chuàng)新”
美術學科教學最大的功能就是在學生個性培養(yǎng)上有其獨到的功效。一線美術老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充分挖掘其內(nèi)在的育人功能,強化對學生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個性習作的激發(fā)與指導,讓美術學科教學真正起到“育人”效果,這是我們必須努力追求的較高教學境界。
作者單位:
丹陽市匡亞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