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銀寶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打好學生語文基礎、培養(yǎng)良好語文功底和語言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已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勢。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踐,進一步探討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和措施。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8-0059-02
對于學生而言,從幼兒園到小學這個過渡階段是一個關(guān)鍵階段,學生從以往幼兒園階段的對話交流逐漸轉(zhuǎn)向以文字符號為主的交流方式。在此過渡階段,通過閱讀實踐,學生逐漸對世界產(chǎn)生新的認識,并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使之成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鍛煉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及時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領(lǐng)學生通過閱讀重新認識世界,促進其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有利于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并促進其語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但是,就當前現(xiàn)狀來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師生缺乏有效溝通。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偏小,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閱讀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使學生在閱讀中時常處于“神游”狀態(tài),影響閱讀效果。
第二,課時安排欠科學。對于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是一味地注重對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了對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
第三,閱讀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中,許多教師錯誤地認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就是讓學生學會識字,而閱讀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教學。從這一觀點可以看出,許多語文教師對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夠重視,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思想,更新觀念,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措施
1. 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個性特點與接受能力出發(fā),靈活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并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心理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心智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對講故事這一教學形式較為熱衷。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閱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使他們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另外,教師應注意避免對學生閱讀過程的全程干預,應給學生預留一定的自由閱讀時間,讓其自由安排閱讀內(nèi)容,并獨立進行閱讀練習。在結(jié)束自由閱讀后,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交流,并將自己的閱讀收獲分享給其他同學,在鞏固閱讀效果的同時,提升其閱讀興趣。
2.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很多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使用的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氛圍沉悶,學生沒有真正參與進來,喪失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此外,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進行交流和溝通,引導學生的閱讀行為,確保學生全神貫注的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例如,在教學《小河與青草》一課時,教師應該選擇“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引思”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首先要求學生自主進行課文閱讀,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進行課文閱讀,并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討論。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 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閱讀內(nèi)容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明確閱讀教學目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個性特征與接受能力確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應主要引導其閱讀簡單的童話與寓言故事,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使其產(chǎn)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并在閱讀過程中樹立自己的觀點。
筆者認為,教師應首先立足于學生的心理需求,尋找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滿足小學生心理需求的閱讀材料,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并通過閱讀活動對生活產(chǎn)生初步感知,為其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一定的基礎。另外,在閱讀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上,應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避免教學內(nèi)容存在大量枯燥無味的內(nèi)容,影響其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就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其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想象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注重對其想象力的保護,開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
4. 注重拓展閱讀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
在教學中,教師應沖破語文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展閱讀面,使學生的閱讀視野不斷擴展開。具體而言,應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并將課堂上的知識與課外閱讀活動進行巧妙結(jié)合,在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其閱讀意識,并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對其進行指導,選擇適合其年齡的讀物,避免出現(xiàn)閱讀難度大、學生無法獨立閱讀的情況,這樣不但不會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會讓其喪失積極性。比如,《安徒生童話》《西游記》等圖書,內(nèi)容有趣,并且插畫較多,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教師還應該和家長進行積極溝通,讓家長真正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課后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落實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情況來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更多社會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海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207.
[2] 郝建榮.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102.
[3] 張淑芬.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6(13):64-67.
[4] 周崢.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識字能力和閱讀技巧的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6):158.
[5] 樊愛鳳.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J].赤子(上中旬),2015(2):192.
[6] 董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221.
(編輯:楊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