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擁軍
摘 要:單一以高考為目的的高中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暴露出它的弊端。高中三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升學和就業(yè)的預備,更是整個人生的預備。作為高中班主任,就要著眼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這樣的長遠目標,立足于高中學生的特殊年齡階段來思考、開展班級建設(shè)。試圖從班級文化建設(shè),創(chuàng)建班級自治管理委員會開展班級自治管理,創(chuàng)設(shè)各種學生自我教育平臺等三個方面講述過去兩年在高中班級建設(shè)方面的一些探索與思考。
關(guān)鍵詞:青松班;班級建設(shè);自治管理
長期以來,普通高中的教育目的就是“為升入上一級學校做準備”。一般人判斷一所高中的教育質(zhì)量也是以升學率為依據(jù)。所以普通高中教育一切圍繞高考轉(zhuǎn),暫時與高考無關(guān)的可以概不考慮。什么班級建設(shè),什么班主任工作創(chuàng)新,似乎都是小學和初中的話題,高中哪有時間搞這些!即使有關(guān)注到學生的品德、心理健康等問題,也都是與高考相關(guān)的學習心理動力問題或心理輔導等
問題。
高中三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升學和就業(yè)的預備,更是整個人生的預備。高中教育目的的單一性違背了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整體性規(guī)律。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規(guī)定:“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chǔ)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zhì)、面向大眾的基礎(chǔ)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彼院苡斜匾卣蛊胀ǜ咧械慕逃康?,嚴格貫徹執(zhí)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
作為高中班主任,就要著眼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這樣的長遠目標,立足于高中學生的特殊年齡階段來思考、開展班級建設(shè)工作。下面就是我進行高中班級建設(shè)的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班級建設(shè)應該是班級文化的創(chuàng)建
(一)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shè)中是核心,是靈魂
開展高中班級建設(shè),首先需要重新定位班主任在高中班級中的地位。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是班級的管理者,是學生行為的約束者。而新的班級建設(shè)中,班主任應該成為學生的導師,成為學生的精神領(lǐng)袖,為學生的人生導航。我校裘校長經(jīng)常說:“老師在意什么,學生就會在意什么。老師的教育就是要將自己在意的、正確的東西變成學生在意的東西?!?/p>
我的班級命名為“青松班”,來源于陳毅元帥的《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卑嗝脑⒁饩褪窍M⒆觽兙哂星嗨赡欠N堅忍不拔、不畏艱難、雄氣勃發(fā)、愈挫彌堅的精神。在班級建設(shè)當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shè)各種具有教育性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們青松般的意志,引導孩子們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獲得將來走上社會所需要的基本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階段要加強意志的磨煉和體魄的鍛煉
強健的體魄,鋼鐵般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基礎(chǔ)。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響亮的口號,圍著操場跑1000米,是我班學生每天的必修課。通過跑操,第一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第二在長期的堅持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力;第三在別的同學打球、觀看的過程中,我班堅持喊著響亮的口號跑操,鍛煉學生的抗干擾能力;第四所有學生每天都整整齊齊排著隊跑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
(三)培養(yǎng)學生靜以修身的習慣
靜以修身,靜能生慧,保持“安靜”是人的一種修養(yǎng)。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非常浮躁的社會,高中生受社會的影響已經(jīng)很深,能否在如此浮躁的社會中,讓自己的心靈有一分安靜,讓自己遇到事情能夠靜心思考,我覺得“保持安靜、學會傾聽、善于思考”是高中生要學會的第一條為人處世要義。
剛接手的新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女3∶1),16-17歲的男生普遍都比較浮躁,愛表現(xiàn),上課愛接老師的話柄扯天扯地。因此,治浮躁、讓學生懂得靜以修身顯得至關(guān)重要。
開學第一天開始,每天下午放學后,我和全班同學一起站軍姿10分鐘,開展閉目反思行動,反思自己當天做了哪些浮躁的行為,明天采取何種方法進行改進,反思結(jié)束后班主任說道理,學生代表談感受。一個月的堅持,學生逐步懂得了靜以修身、靜能生慧的深層含義,開始靜聽、思考。
陳同學是學校課間操的評操員,一天課間操評操過程中與其他評操員討論評分標準聲音過大,被當時德育主任看到,以為在聊閑天而對她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陳同學當時很不服氣地與德育主任進行了爭辯,因為心不平、氣不和,語氣態(tài)度自然就差,德育主任很不高興地投訴到我這里。在當天的站軍姿反思活動中,我引導陳同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她認識到,由于自己的心不靜,從而態(tài)度惡劣,導致一件本身很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了,不僅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班級的聲譽。陳同學第二天自己主動找到德育主任承認錯誤,并進行了深刻的檢討,不僅換來了德育主任的諒解,也贏得了主任的贊賞。
(四)抓住平時的每一個教育契機,進行習慣養(yǎng)成與責任意識培養(yǎng)教育,逐漸形成班級共同準則
一天午讀時間,我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花盆少了一個,就問學生花盆哪去了?學生告訴我,花死了,就把花盆扔了。當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幫城市的孩子真是太浪費了,花死了,就連花盆都一起扔掉,難道就不能想想其他辦法嗎?轉(zhuǎn)念一想,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于是,我當即讓大家暫停午讀,思考一個問題:花死了,該如何處理?
畢竟是高中的孩子,一點就明白!“花雖然死了,花盆、花泥還可以用,買點花籽種上,同樣可以為教室增添綠色生機?!眲偛湃踊ㄅ璧耐瑢W立即下樓將扔掉的花盆找了回來,后來買了向日葵種子種上,在同學們的精心呵護下,向日葵發(fā)芽并茁壯成長。
就是這樣,從日常與學生的交流當中去發(fā)現(xiàn)教育的契機,在日常觀察學生的言行當中去找教育的素材,逐步向?qū)W生滲透老師的教育思想。在這些教育過程中,學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安靜思考了,開始懂得遇事如何處理了,開始主動學習了,開始找老師談心了……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逐步總結(jié)形成了《青松班學生日常行為準則》十一條。
二、創(chuàng)建自治的班級管理制度
組建班級自治管理委員會,開展班級自治管理。
(一)自治管理委員會的組建
全班通過公推(全班不記名推薦)方式選舉四位同學,組成班級自治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四位主任根據(jù)不同分工,分別組建自己的管理團隊,制定自己管理團隊的章程,根據(jù)需要設(shè)立團隊的職位,有權(quán)隨時任免自己團隊成員。四位主任除了按照要求負責自己分工各項事務,同時輪流值周負責全班事務。
四個管理團隊分別是:
許××,學習管理團隊,成員有主任、科代表、學科帶頭人等。常規(guī)工作有早午晚讀(早讀聽寫,午讀演講)、宣誓、一周同學會(學習研討會)、學習小組之學科帶頭人幫扶活動、作業(yè)等。
王××(兼任團支書),宣傳、思想教育管理團隊,成員有主任、愛心基金負責人、班刊負責人、團支部有關(guān)負責人、墻報負責人、班級攝影師等。常規(guī)工作有團支部日常工作、墻報、班刊、愛心基金、班級資料收集、思想教育、班級日記、對外宣傳等。
梁×,男,紀律、體育鍛煉管理團隊,成員有主任、體育委員、各小組組長等。常規(guī)工作有體育鍛煉(含體育課、跑操、課間操、眼保健操等)、課前準備、自習、晚修、午休紀律等。
梁×,女,班級環(huán)境管理團隊,成員有主任、班費管理員、圖書角負責人、花草負責人、衛(wèi)生委員等。常規(guī)工作有班級衛(wèi)生、教室環(huán)境布置、圖書角、班費收支等。
(二)設(shè)立《班級事務計劃表》,把握班級事務大方向
開展班級自治管理,就是為了讓學生的事情,學生做主,以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但是班主任不能將事情交給學生后,就不管不顧,任由學生自己去弄,而是要有指導,要把握大的方向,因此我在班上設(shè)立了《班級事務計劃表》。班級大小事務開展之前,相應負責的同學都需要填寫《班級事務計劃表》,然后找我提修改意見并征得我的同意之后才可在班上實施,同時事務計劃表在我簽名之后要張貼在班級公告欄,也是為了讓全班同學參與或監(jiān)督。
(三)主任定期述職,提高自治管理水平
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開展效果如何,很難進行量化評比考核,主任的定期述職就成為我班上自治管理委員會評價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
一周或者兩周開展一次主任述職會,由四位主任分別上臺介紹自己團隊前一階段所做的事情以及取得的成績,工作當中存在哪些不足之處,一一對同學們進行述職講解,然后回答全班同學提出的問題。
通過一次次的主任述職,全班同學都參與到班級事務當中來,各個管理團隊的管理水平也一點點得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三、創(chuàng)設(shè)各種學生自我教育的平臺
創(chuàng)設(shè)各種自我教育的平臺,讓學生思考班級建設(shè),參與班級建設(shè),并在參與的過程中自我教育,共同進步。
(一)設(shè)立《班級日記》,為學生提供自由言論平臺
在王××宣傳、思想教育團隊的建議下,我班設(shè)立了一本《班級日記》,每天按學號輪流,每位同學在上面就一天當中班級的基本情況寫一篇主貼,然后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其中的一個情況或者多個情況跟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對于設(shè)立這一本《班級日記》,有學生寫了這么一段話:
這一本班級日志不僅代表著同學們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參與班級的管理與運作,也體現(xiàn)了同學們共同的價值觀念與文化習性,激發(fā)了全體同學對班級的認同感與作為班級一員的責任感、榮譽感與歸屬感,從而形成了強烈的向心力,班級凝聚力與群體合作意識,正與班級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理念不謀而合。
(二)將班會課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組織或主持主題班會過程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班級事務人人關(guān)心,班級建設(shè)人人參與”是班級建設(shè)取得成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保證。學生通過自愿報名,從班級同學關(guān)心的事情中取材,組織召開主題班會。在班會中開展自我教育,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一位家長在參加王××同學組織的《若水之交》主題班會之后,說:“周老師,謝謝!剛才的主題班會很精彩,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很強,特像演員的表演,非常棒,相信孩子一定受啟發(fā),我兒子在你班,有你這樣的班主任,我放心。”
陳×同學在《待人處事》主題班會中總結(jié)道:“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p>
陳××、勞××兩位同學的《遲到》主題班會也是精彩紛呈,教育效果非常明顯,讓參與者深受啟發(fā)。梁**、陳**、許**等的《一周同學會》成為班級的品牌主題班會。
也許許多教育我們老師都能做,但是孩子們自己對自己、同伴對同伴的教育效果,遠比老師的說教效果要好。
(三)創(chuàng)新家長會模式,讓家長、老師、孩子三方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來
首次家長會創(chuàng)新,由陳**同學組建的一個團隊設(shè)計和主持??梢哉f,這次的家長會,創(chuàng)出了家長會的一種全新模式,改變以往老師講或者學生講,家長聽的家長會模式,真正讓家長、老師、學生都參與進來,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讓家長、孩子在會議中都有收獲。從那之后,我班的每一次家長會都按照這種模式召開,效果很好,家長非常喜歡!
(四)評選班級每周一星,樹立自我管理模范形象
評選每周一星,是學校德育管理的一項措施,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榜樣。我班在評選的過程當中,主要采取以下程序:
☆值周主任確定本周評選什么星
☆公開征詢同學意見,確立候選人
☆全班投票決定本周之星
☆獲選同學寫感言
☆值周主任寫寄語(學校要求是班主任寫,但我把這事交給了學生,同學的評價對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五)設(shè)立“青松愛心基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心。
“一個愿意幫助別人的人,才會有人幫!”設(shè)立青松愛心基金,讓孩子們在參與愛心基金會活動的過程中學會關(guān)愛他人,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心基金的資金來源于同學們平時一元一元的捐贈以及平時收集塑料瓶等廢品所得。愛心基金解決了班級一位貧困學生的學雜費用,還有余款1500多元。孩子們說,愛心基金應該成為我們班將來畢業(yè)后同學聚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
【后記】
由班主任管理到學生自治管理,再到學生的自主管理,體現(xiàn)的是通過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到學生的互相管理,從而達到學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思考班級建設(shè),參與班級建設(shè),當每一位學生都牢固樹立了“我是青松班一員,青松班是我的!”的思想的時候,班級建設(shè)就不再難,班主任工作就不再難,班主任工作就能成為一項幸福的工作。一年多下來,我雖然不在班上強調(diào)成績,但是班級確實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每周都能榮獲學?!靶袨橐?guī)范示范班”,每個學期都被評為學校文明班,學習成績也名列海珠區(qū)前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學生的自主管理已經(jīng)讓我從班級管理的煩、累當中解脫出來,我現(xiàn)在覺得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幸福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