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斌
【摘要】課外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之路。然而課外閱讀在當前農(nóng)村小學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仍處于一種盲從、低效、零亂的狀態(tài)。本文從引力不足,興趣不濃等三方面剖析當前農(nóng)村小學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并從轉變觀念重視“讀”等六方面探究相應的優(yōu)化措施。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 課外閱讀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86-02
當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熱門詞。陳先云先生在“全國第二次語文教學研討會”上列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四大清單: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初步審美能力。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是落實“大閱讀觀”、“語運觀”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之路。然而據(jù)筆者調(diào)查,課外閱讀在農(nóng)村小學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仍處于一種盲從、低效、零亂的狀態(tài)。
一、當前農(nóng)村小學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引力不足,興趣不濃
當今已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不僅不少家庭已擁有了電腦,智能手機也進入普通農(nóng)村家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上更多的是有聲有色的活動圖象,微信、qq的互動聊天,其吸引力遠大于書籍,對小學生誘惑力很強。因而很多學生并不愛看書,能夠看得“入謎”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即使看書,一些學生也是定不下心。他們寧可坐到電腦桌前,或拿起家長手機玩起“王者榮耀”、“英雄聯(lián)盟”等網(wǎng)絡游戲。
(二)書目單一,數(shù)量不夠
現(xiàn)在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好了,而且落實了義務教育免費就讀政策,不少學生家長也支持孩子買課外書。但大部分家長、學生擇書時有些盲目,買的多是作文選,學習參考書,形成了作文選等于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
(三)方法不當,習慣不好
許多家長反映:孩子讀了很多書,可作文就是寫不好。究其原因,不外乎缺少正確的讀書方法,他們讀書,大多熱衷于那些獵奇的、富于幻想的卡通書,對于作文書,大多是到了作文時才趕緊翻開抄襲。據(jù)調(diào)查農(nóng)村小學生普遍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無計劃無方向的低效閱讀更是比比皆是。
二、優(yōu)化當前農(nóng)村小學課外閱讀的措施
(一)轉變觀念,重視“讀”。
我們應明確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目標,提高思想認識,樹立“大閱讀觀”, 并在“大閱讀觀”引領下,由“教課文”走向“教閱讀”,由課內(nèi)閱讀指導延伸到課外閱讀指導,把“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加強語言文字運用”作為課外閱讀的目標。我們要通過家長會、親子閱讀活動等形式,轉變家長觀念,落實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精神,走向一個全民閱讀的社會。
(二)激發(fā)興趣,我愛“讀”
1.立典范激興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或以自身為榜樣,或在班中樹立典型,或以爭當“最美南粵好少年”為動力,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yǎng)、精神食糧。
2.借故事誘發(fā)讀。聽故事,小學生最喜歡。當教師在講完故事后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課外書,這種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不僅老師講,還可以讓學生講,還可以師生、生生之間比賽講。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者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
3.展成果穩(wěn)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舉辦讀書節(jié)、出版《濬智學校習作集》等形式定期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可以在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閱讀的滿足感。
(三)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讀”
1.提供少兒讀物。作為家長,要定期為學生購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作為學校,要開放圖書館,如果沒有固定的管理員,每學期應把圖書輪流借到班級。我們的做法是讓學生將自己的圖書捐出來設置班級圖書角,我校有的語文老師還通過“美麗中國”教育非營利項目申請免費圖書,充實了圖書角。同時可以各班之間調(diào)換借閱,進行“圖書漂流活動”。
2.保證閱讀時間。固定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我們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每天保證每個學生在校都有二十分鐘自由閱讀時間,每個年級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我們學校還特別規(guī)定:凡是課堂作業(yè)做好了,學生可以拿出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
3.改善閱讀環(huán)境。在學校,我們開放圖書室、閱覽室,校園小書吧,讓學生有一個靜心讀書的好去處。在家庭中,我們希望學生讀書有一張專用的小桌子或一間小書房。家長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微信、打麻將。在社區(qū),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如我們村愛心志愿者張映雪女士在自己家里創(chuàng)立了我鎮(zhèn)第一間免費愛心圖書室,那里成為了孩子們課外閱讀流連忘返的地方。
(四)介紹方法,引導“讀”
1.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學生會閱讀,他才會喜歡上閱讀。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都應指導學生閱讀,像如何讀懂一個故事,讀懂一篇文章等。閱讀方法很多,如精讀法、略讀法、批注法等,我們要注重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閱讀書籍、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2.指導學生讀好整本書。陳先云先生在部編教材培訓會上指出:讀整本書是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讀整本書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應用和獲得,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注重個別指導。要做好版本指導、序目指導、參考書籍指導、閱讀方法指導。要根據(jù)農(nóng)村小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進行導讀。
(五)開展活動,強化“讀”
1.開展讀書會。利用班會課舉行故事會、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方法,讀書心得。如“佳作欣賞會”可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或教師提供音像片欣賞,或師生配樂讀。這種音像結合的方法,會讓學生從佳作中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欲望。
2.開展閱讀競賽評比活動。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適時舉辦有關讀書競賽評比活動,如讀后感交流、讀書征文、師生美文誦讀、演講比賽、制作書簽、剪報活動,給學生以創(chuàng)作的體驗,感受成功創(chuàng)作的喜悅。建立書香班級、閱讀之星等評比表彰制度,讓書香伴著每一個人成長。
(六)落實檢查,深化“讀”
學生的課外閱讀在家中進行較多。我們要爭取家長配合,督促、檢查子女的閱讀。為此,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張課外閱讀記錄卡。建立讀書報告制度。此舉一舉兩得,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還能借同學的口,開拓其余學生的視野。
總之,作為農(nóng)村語文教師,我們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話:“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蔽覀円鶕?jù)農(nóng)村小學的實際,積極拓展渠道,為農(nóng)村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農(nóng)村孩子快樂地徜徉在書海中,不斷提升孩子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艷霞.關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探討[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08期。
[2]蘆芬.略談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J].小學時代(教師),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