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習慣是在一定情境下,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監(jiān)督的、自動化了的學習行為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是當前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和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有重要意義。利用數學教材優(yōu)勢養(yǎng)習于童、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和通過榜樣示范、激勵學生堅持自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 自主學習;核心素養(yǎng);學習習慣;特征;培養(yǎng)
哲人培根曾經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绷晳T伴隨、影響著每一個人,并在人生道路上顯示出巨大的力量。《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自主學習習慣的要求。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務。
1 自主學習習慣的意義
學習習慣是在一定情境下,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監(jiān)督的、自動化了的學習行為方式[1]。從生理機制上講,學習習慣是一種后天的學習活動中形成的趨于穩(wěn)定的條件反射,它是由于多次的刺激和反應之間相聯(lián)接,使一定的學習情境和個體的某種學習行為,在大腦皮層上形成的兩個興奮點溝通起來,建立起鞏固的暫時神經聯(lián)系。當個體在后繼的學習活動中受到同樣的情境的刺激作用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相應的行為指向、速度和效率。所以,良好的自學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自動地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生進行學習的不可或缺的內容。若日后不按照這種習慣去做,就會產生不愉快、不自如,甚至苦惱的情感反應。所以,人們常把習慣稱為人的“第二天性”。換句話說,學習習慣的形成,無非就是要引導學生對學習品質、能力、方法的長期實踐和應用,使它們形成比較穩(wěn)固的學習行為方式。比如,要專心聽講,學生就要養(yǎng)成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這種習慣,就是在上課預備鈴聲這一情境刺激作用下,按照自己已經習慣了的動作馬上把這節(jié)課所需要的數學學具擺好,形成有意義學習的心向。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強化學生從事專心聽講的學習活動。所以說,習慣這“第二天性”,在為學生的全面的、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數學素質教育肩負的神圣使命。
2 自主學習習慣的特征
自主學習是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前提,以學生自己組織學習過程為核心,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目標、內容及方式,自主獨立去學習新知識,探索解決新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自主學習習慣的特征,可以加深對習慣的理性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和矯正學生不良的習慣奠定基礎。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研究中,我們發(fā)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大致有三類情況:一類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只滿足于聽懂、會做、考得出,沒有什么預習、探索、發(fā)現、復習等種種習慣;一類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不良,如不善于思考問題、作業(yè)拖拉、抄襲、考試作弊等種種不良習慣;再一類就是學生有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勤學好問、獨立思考、探究體驗、合作交流等習慣。學習習慣不同,學習方式就不同,學習水平也就不同,可見自主學習習慣對學習水平的影響很大。從研究中我們歸納出一般地數學自主學習習慣有以下幾個特征:
2.1 形成的后天性
自主學習習慣并不是先天遺傳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學習中習得的。從生理機制上講,數學自主學習習慣又是一種后天獲得的條件反射。如一個學生善于探索的習慣,發(fā)現問題的習慣,整齊、清潔、美觀的作業(yè)書寫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等等。這些自主學習習慣都是在后天的教學環(huán)境影響和教師的教育培養(yǎng)下逐漸積累而形成的。
2.2 指向的活動性
自主學習習慣既然是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了的去進行學習活動,那么,習慣指向必定是對象性的學習活動。要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就必須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反復訓練,使之逐漸趨于自動化。如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要養(yǎng)成“先看書后探索”、“先體驗后感悟”、“先復習后作業(yè)”的習慣及“自覺主動探索問題的習慣”等,經過多次訓練,直至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2.3 表現的情境性
自主學習習慣形成后,它總是由一定的情境而始動的。也就是說,養(yǎng)成了某種習慣后,一旦到了那種場合,這種習慣就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學生在校就有自我反思、自覺檢查作業(yè)的習慣,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強化、自我調適、自我修正,一到家庭里就絕非如此了。學生的這種自主學習習慣受情境所制約,學校和家庭就是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影響了學生自我反思檢查作業(yè)習慣行為的遷移。在數學教學情境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行為習慣泛化,在各種場合實踐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2.4 體驗的情感性
自主學習習慣與學習需要緊密相連著,自主學習習慣能否順利運作,也就意味著學習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由此就會產生愉快不愉快、滿意不滿意的情感體驗。如果一個善于尋找合理解答問題的學生,偶然把問題解繁了,會使他感到不安。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時,就要利用體驗的情感性特征,調動情感的參與,來強化、鞏固良好的習慣。
3 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數學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很多,我們從眾多的學習習慣中,經過精心比較、篩選,主要歸納了下列八種數學自主學習習慣:①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②善于觀察數學事物和獨立思考的習慣;③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大膽質疑的習慣;④獨立作業(yè)、自檢自查的習慣;⑤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⑥主動應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的習慣;⑦形成自我反饋和查漏補缺的習慣;⑧養(yǎng)成學后實踐、自我評價及反思的習慣。
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呢?
3.1 從初一抓起,利用教材優(yōu)勢養(yǎng)習于童
“少成如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習慣須自小培養(yǎng),才會不費多少力氣而比較容易獲得成功。養(yǎng)習于童,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這是習慣形成的后天性所決定的。因此,我們必須盡早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利于它們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氛圍?!读x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初中教材為此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其選材內容、文字描述和結構編排均有利于學生自學和探索。如教材的每一冊、每一章的開頭均有圖文并茂、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自學;每一節(jié)教材中穿插著“想一想”、“議一議”、“試一試”、“做一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索;文中還不時地出現“讀一讀”的數學史話及背景材料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凡有經過推理的計算或證明題還通過加小括號注明理由的方法,明確告知學生每一步驟所用的定理等。由此可見,數學課堂教學中,凡學生能懂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學,自己思考,不易理解的部分,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階梯”、“重點難點點撥”、“閱讀方法指導”等措施加以引導,以消除學生自學活動中的障礙。對于學生自學習慣,從初一新生入學就抓住不放,重視和加強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和培養(yǎng),切實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3.2 從閱讀抓起,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學習理念的核心,而閱讀則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只有學會閱讀,養(yǎng)成自覺主動閱讀教材的習慣,才能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從小學到中學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飛躍,過去是老師一味講,學生被動聽,現在要改變這個習慣,首先必須帶領學生閱讀教材,老師要處于學生的地位,逐字逐句的讀,邊讀邊議,邊讀邊思,邊讀邊在書上勾畫重點、難點和關鍵處,畫出疑點,幫助學生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弄清并掌握住例習題的類型、解題思路以及解題格式。還要幫助學生學會閱讀課外書,做課外題,寫收獲感受。這樣通過老師的示范,學生的演練,便逐步養(yǎng)成學生自覺主動閱讀的習慣。
3.3 從嚴抓起,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2]。獨立思考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要貫穿于整個自學活動過程。所以,教學中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上多下功夫,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重點推敲課本上的分析、注意、小結等段落,對課本中的例題、習題,要求讀懂了教材再去做題,這樣做題的速度快又準確。教學中堅持做到:不該講的堅決不講,并將某些問題有意識的讓學生去思索,甚至把學生“逼上梁山”。在課后,要求學生勤思多問,追根究底。這種獨立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也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專注做事的能力。
3.4 從模仿抓起,通過榜樣示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初一學生年齡小,喜歡模仿,這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先從模仿抓起,然后再啟發(fā)自覺主動,逐漸地產生強烈地自我控制的趨向。比如不少初中學生由于貪玩而做不到當天功課當天完成,老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告訴他們:列寧讀書時,為了學習功課而自覺放棄了他最喜歡的下棋、滑冰活動。以此來誘導學生以列寧為榜樣,模仿列寧的讀書習慣。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更應當有堅強的毅力、頑強的精神去自學、去拼搏,從而啟發(fā)他們的自覺性,提高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率[3]。
3.5 從激勵抓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初中生對于老師提出的種種自主學習習慣要求,容易接近和形成,但也容易忘記,不易長期堅持。所以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堅持長期不懈,采取經常性的定期的訓練提示和表揚激勵的辦法來強化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效果是比較明顯的。通過教師多次的“做對了,表揚;做錯了,指正”的檢測矯正工作,才能幫助他們既鞏固已形成的自主學習習慣,又可根據實際,不斷提出新的自主學習習慣的要求,以激勵他們的內在需要,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心理,強化各種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先從基本的學習習慣入手,先從一點、兩點開始,再推及到其他,不要操之過急,恨鐵不成鋼,則欲速而不達。
參考文獻
[1][3]周茂生.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J].數學課程實踐與探索,2011(6):15.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