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分析高職學生體質狀況,并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加大對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科學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健全選項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 體質狀況 引體向上 體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C-0162-02
第六次國民體質結果顯示,近年來,大學生體質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體質不容樂觀。就高職院校而言,及時分析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并據(jù)此改革建立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體育教學有著重要意義,不僅可以為學生體質增強提供條件,也能為其今后以健康的體格走向和面對工作崗位提供保障。鑒于此,筆者以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隨機選擇該學院2014級、2015級、2016級各200名男生一年級時的體質健康測試引體向上的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了解學生的體質情況,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2014級、2015級、2016級各200名男生一年級時的體質健康測試引體向上的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以及近年來與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及體育課程重構有關的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基礎。
2.比較分析法。將本次研究獲取的數(shù)據(jù)和標準進行對比,檢驗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對標準的執(zhí)行情況。
3.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6.0對本次數(shù)據(jù)作統(tǒng)計和分析。
二、研究結果
表1 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質健康成績與標準對照表(男)
成績(分) 身高體重(CM) 肺活量指數(shù) 立定跳遠 50m 引體向上/次 1000m
柳鐵職院 170 66 2.26 7"6 3 4'26"
標準 正常 及格 及格 及格 不及格 及格
由表1可見,和標準數(shù)據(jù)相比,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一年級男生體質健康成績總體處于及格水平,身高體重為優(yōu)勢項目,而引體向上成績不及格,可見,整體而言,男生的前臂肌等肌肉力量欠佳。
三、結果分析
(一)男生引體向上項目評價不及格的原因分析
男生引體向上項目評價不及格,主要是因為:從小學階段開始,體育就不再包括器械體操,操場內、體育館內的單雙杠、爬繩等器材也不再納入體育教學的范疇。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至今,器械體操已被取消了20多年,取消的原因是減少對學生的事故傷害。依據(jù)《標準》,在本研究中,只有學生的身高和體重這一項是滿分,但對比中也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偏胖或是偏瘦,僅僅平均值處于正常范圍內。我們在日后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劣勢項目展開練習。
(二)學生體質、健康等方面成績僅為及格的原因分析
第一,在九年義務教育時期,學校和家長只關注考試成績和升學率,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忽略體育課的重要性。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成績優(yōu)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這一點和學校產生了共鳴。近幾年,獨生子女逐漸增多,學生的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害,這就導致了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鍛煉。父母過分疼愛孩子,課余時間、周末時間都太放縱孩子,讓他們接觸太多的網絡虛擬游戲,這也是學生體質較弱的直接原因。
第二,學生自身的體育鍛煉意識較弱,更是缺乏相關的鍛煉知識。很多學生根本意識不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更不熟悉體育鍛煉的技巧,他們在參與體育鍛煉時,相關的健身、保健的知識較為缺乏。他們在思想上不重視體育鍛煉,平常很少參與體育鍛煉,就算是體育課,他們也是抱有應付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惰性增加,體質下降。
第三,體育課相關的師資、物資都缺乏。體育課的課時太少,缺少合適的體育器材和場地,這也大大降低了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
四、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以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激起學生體育鍛煉的欲望
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的不同,興趣愛好的差異,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增設一些健美、娛樂等方面的課程,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讓他們更愿意參與體育鍛煉。體育課程的內容要做到和社會“接軌”,突出體育鍛煉的作用,讓學生主動鍛煉。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想辦法增設一些既能夠增加鍛煉信心和勇氣,又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理論知識、鍛煉技巧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健身保健意識,強化學生終身鍛煉的概念。
(二)加大對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變被動為主動
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方式,讓學生知道體育鍛煉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以及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積極地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體育鍛煉的保健價值和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正確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身體特性有針對性地選擇體育鍛煉項目,讓學生從理論、實踐這兩方面認識到體育的關鍵性。
(三)科學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提升體育教學效率
考試,是目前最常用的教學質量評價措施,也是敦促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手段?,F(xiàn)在使用的體育考試,還是以前的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考試形式,測試的標準為體育技巧、成績是否達標,這一傳統(tǒng)的、簡單的、毫無差異性的體育教學評價模式,很容易降低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傷害學生的自尊、自信,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體育鍛煉意識。學生的體質狀況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遺傳,二是體育鍛煉,因此學生的體質差異性是很大的??茖W合理的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要重視過程,例如學生對待日常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每個學生自身的進步、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體育理論知識的熟練程度等,不能只看最終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助于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提升和終身體育鍛煉理念的形成。
(四)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組建體育鍛煉俱樂部,促使學生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大學階段的每個學期,都設置有體育課,同時,體育課還對應著一定的學分,以期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構建體育鍛煉俱樂部,會將體育教師的教育職能延伸到課下,老師會給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科學的指導,提升學生的鍛煉積極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更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將學生在運動方面的特長培養(yǎng)出來,為學生的終身鍛煉打好基礎。所以,我們一是要將現(xiàn)有的體育俱樂部的職能發(fā)揮到極致,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構建新型的、個性化的體育俱樂部。
(五)健全選項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選項教學模式,指的是在高校中設置一些能夠讓學生自由選擇的體育項目,這是快樂體育的一部分。這一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自己想學的內容,提升體育課的學習效率。這一模式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水平。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萬萬不可用“一刀切”的統(tǒng)一標準來要求學生,因為在前文中我們提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假如再使用“統(tǒng)一標準”,會增加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難度,水平高一點的學生可能對老師的要求不屑一顧,水平低一點的學生可能認為老師“不近人情”,這樣就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
2.要配備足夠的師資力量和教學場地。體育項目設置不夠多樣化,學生選不出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抑或是選擇某一項目的學生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想要將選項教學順利、高效地開展下去,足夠的師資力量、教學場地、教學器械都是必需的。
3.給予體育鍛煉足夠的時間。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無論是學校的老師還是學生。這個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可以挪作他用。同時,全院的老師共同參與其中,為學生的體育鍛煉做好示范。
4.要根據(jù)每個院系的特性制訂差異化的體育鍛煉計劃。一名合格的高職體育老師,不僅要完成日常的體育教學,還要充分考慮每個院系的特性,為每個院系的學生制訂差異化的體育鍛煉計劃。每個院系對體育課的需求側重點都不一樣,所以,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時,要將這一差異化充分體現(xiàn)出來,確保每一堂體育課都能夠為每個專業(yè)的學生提供最實用的“服務”。例如,礦業(yè)系的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需要有較好的耐力,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生耐力的提升,可以開設長跑等體育項目鍛煉學生的耐力。外語系,要求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表現(xiàn)出良好的氣質,因此,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要傾向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氣質,可以開設健美操、瑜伽等課程。財經系的學生,在參加工作后要長期坐著,腰椎、頸椎特別容易受傷,還要求手指要靈活,對此可以選擇性地開設健美操、球類等體育課程,長期練習健美操會緩解腰椎、頸椎的壓力,而球類則有利于手指靈活程度的提升。老師們在制訂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規(guī)劃時,都要特別注意和其他院系的老師溝通好,了解每個院系需要體育課為他們做些什么,只有這樣,在制訂教學內容時,才能有的放矢。
總之,從思想上重視體育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評價機制等,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方法,由衷地愛上體育鍛煉,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這才是開設體育課、實施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志東.高職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9)
[2]劉家彤.中外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7)
[3]李志偉.學生體質健康危機下的改革與對策[J].運動,2013(2)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基于新版《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體育課程體系重構研究——以高職院校為例”(GXGZJG2016B102)
【作者簡介】王自琦(1982— ),男,河南安陽人,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助講,研究方向: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與理論研究。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