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適宜的教師評價行為對區(qū)域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區(qū)域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適宜的評價行為。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發(fā)展狀況;明確角色定位,建立平等對話關系;及時捕捉信息,注重正面評價。
關鍵詞:幼兒;區(qū)域活動;評價行為;平等對話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2-0075-01
教師結合區(qū)域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不僅可以優(yōu)化活動效果,還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潛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當幼兒區(qū)域活動的自主性有了進一步發(fā)展,他們就能夠提出自己的活動想法,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簡單的評價。但是,他們的社會規(guī)則、同伴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還比較薄弱,教師需要對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給予適宜的評價,以保證他們在區(qū)域活動中順利完成游戲,獲得發(fā)展。
一、善于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發(fā)展狀況
實施評價,觀察在先。區(qū)域活動的開放性、自由性等特點使得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言行復雜、富于變化,教師要想全面掌握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情況,實施恰當?shù)脑u價,就必須要進行充分的觀察。例如,在建構區(qū)游戲中,有個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老師,小H在搗亂,他趴在積木上面,我們都搭不了房子?!毙是一個較為調皮的孩子,看到他趴在積木上,教師用較為嚴厲的聲音說道:“你怎么趴在積木上了?快點起來,同學們還要搭積木呢?!彼貞溃骸袄蠋?,我也在搭積木啊?!甭牭剿@么說,教師更來氣了,直接把他從積木上拉了起來,說道:“你這個樣子叫搭積木嗎?你今天別玩游戲了,站邊上想清楚?!毙只好乖乖地站在一旁,流下了委屈的淚水。站了一段時間后,教師主動與他進行交流,這才了解到原來他當時在搭“燒烤架”,自己扮演烤架上的烤鴨,所以才趴在積木上的。這個案例中,教師觀察不到位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幼兒人數(shù)多,二是教師沒有積極進行觀察。為此,教師在區(qū)域游戲過程中,要學會觀察。當出現(xiàn)案例中的情況時,或許教師可以等待一些時間,去觀察小H為什么做“壞事”,他做這件事對其他孩子是否真的有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小H及其他幼兒的情感體驗如何。要耐心觀察之后,再對幼兒進行相應的評價。
二、明確角色定位,建立平等對話關系
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的角色,可分為三種:教育者、游戲者和旁觀者。在區(qū)域活動中,當教師想向幼兒提供可能的知識、技能和常規(guī),維持幼兒游戲的有序時,可以以教育者的角色直接指導干預;當幼兒游戲經驗不足,需要游戲經驗豐富的游戲者在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其產生影響時,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角色介入。例如,在益智區(qū)游戲中,小D和小F正在玩翻牌碰碰樂游戲,但他們在該選擇哪種難度上爭執(zhí)起來。小D想選三顆星難度的材料,而小F想選兩顆星難度的材料。師:“我也想玩游戲,行嗎?”小D說:“好呀,我們一起玩,可是我想玩三顆星的游戲,小F不讓?!睅煟骸坝袥]有什么好辦法呢?我只能聽你們其中一個人的想法。”小F說:“那我們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吧,誰贏了就聽誰的?!睅煟ㄟ呂⑿咟c頭說):“真是個好辦法,你說是不是?小D?!毙說:“嗯,確實不錯。”可見,區(qū)域活動中強調幼兒自主性的發(fā)展,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幼兒的行為可以不管不顧。每一種活動設置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這就要求教師以合適的方式介入到幼兒活動中,以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在本案例中,兩個幼兒平時合作游戲的經驗較少,因此,他們不能較好地處理游戲中出現(xiàn)的爭執(zhí)(游戲難度的選擇)。這時,教師以游戲者的角色介入游戲,隱蔽而間接地幫助他們想出了用石頭剪子布的方法解決分歧,引導了幼兒游戲的順利開展。
三、及時捕捉信息,注重正面評價幼兒
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的評價是教師根據自己的觀察,憑借自己的感覺和經驗,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的評價,它更直接、更快捷、更易發(fā)揮導向監(jiān)控的作用。教師要注意把握活動中所蘊含的教育契機,如對娃娃家情感的引發(fā)、對幼兒合作建構的肯定和引導、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引領等,使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經驗。例如,在美工區(qū)游戲中,小B在畫紙上用記號筆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傘,但既沒有涂色,也沒有畫上圖案。看到教師走過去,他便興奮地向教師展示:“老師,我畫好啦,你看,你看!”師:“喲,這么多傘,你畫得可真快。這些傘都是誰用的呀?”小B:“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姐姐,還有老師?!睅煟骸斑@么多人都能用到你設計的傘,你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設計師,你能給這些傘再做一些設計嗎?”小B興奮地笑著說:“我還能畫好看的圖案,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睅煟骸疤昧耍嫫诖吹侥愀舻淖髌?。”在本案例中,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評價來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
四、結束語
評價并不是區(qū)域活動某一環(huán)節(jié)的事,也不是靜態(tài)的,它應該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是動態(tài)的,是發(fā)展的。教師要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和反饋,這些反饋又作用于幼兒,對幼兒的行為產生影響,使幼兒作出反應,教師再對幼兒的反應進行評價,這種師幼互動的方式貫穿于整個區(qū)域活動過程中。教師運用正面評價,能夠激勵幼兒的游戲熱情,促使他們把游戲做得更好,并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葉平枝.幼兒教師日常教學評價行為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10(06).
[2]孫衛(wèi)麗.中班區(qū)域活動中教師評價行為研究[D].青島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