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晨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各種形式的中老年文化藝術活動在全國蓬勃開展。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為中老年朋友構建多元化的藝術平臺,是社會賦予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合唱這一藝術形式尤其受到中老年朋友的喜愛,吸納眾多的中老年人參與其中。合唱藝術活動對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提升藝術審美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文將著眼于實際,針對中老年合唱團的特點,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中老年合唱團建設、訓練等方面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中老年合唱團;特點;訓練舉措;合唱指揮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062-02
一、中老年合唱團的特點解析
(一)深入了解中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對如何做好中老年人合唱訓練工作是必要的。中老年人由于身體各個系統(tǒng)、肌肉機能都進入衰退階段,導致思維欠活躍,想象力欠豐富。再者,隨著年齡增長,嗓音也會發(fā)生變化,中老年嗓音的特點歷來是識別中老年人的特征之一。喉部肌肉及相關組織萎縮而功能減退,使聲帶張力降低,聲門關閉不全,音域變窄,發(fā)音容易疲勞,聲音的力度和音色都會減退,出現(xiàn)所謂的“老人聲”。另外,中老年人的理解能力很強,但是他們的記憶力卻不強。學習時一聽就會,但也很快就忘。
(二)現(xiàn)實生活中,中老年人空余時間多,展現(xiàn)自我價值的欲望異常強烈,通過合唱訓練、演出以及比賽的形式獲得認可,他(她)們實現(xiàn)晚年人生價值的情感需求。合唱活動對中老年人來說,首先是自娛自樂,一旦參加合唱活動后,在老有所樂中體會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這就是合唱藝術的魅力。參加合唱后,既能學到許多音樂知識,大大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又可以與有共同愛好的人交流溝通,愉悅身心。
(三)中老年合唱團成員大多音樂理論知識薄弱,歌唱水平參差不齊,這已成為中老年合唱訓練中的首要問題。另外,合唱團成員從沒有接受過專業(yè)聲樂訓練,科學唱法、氣息支持、力度對比、音色調整、技巧運用、音樂處理等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大家的聲音都很有個性,對于聲音講究共性的合唱來說,這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影響和制約了中老年合唱團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中老年合唱團的訓練舉措
對于中老年合唱團的訓練,不僅要進行科學有序的發(fā)聲練習,還要加強音樂理論知識和視唱練耳的學習。并且自始至終應以強化合唱團的合作意識為主導思想,以激發(fā)合唱團成員主觀的歌唱欲望為目標。
中老年人由于年齡的關系,腹部肌肉群及聲帶比較松弛,呼吸的深度與持續(xù)力都不夠好,進而會影響聲音的質量,使得聲音發(fā)散、發(fā)虛、不結實,整體合唱的聲音沒有透亮的感覺,大大降低了藝術感染力。
聲樂,說到底唱的就是一口氣,可見氣息在歌唱中的關鍵作用。所謂“氣,沉于底;聲,冠于頂。”在氣息訓練方面,鄒文琴教授曾經說過:“要感覺氣息是從咽喉處吸入。這樣做會使氣息吸入的位置低,并且聽不到吸氣聲。”筆者經常用“輕輕吹去灰塵”的動作來啟發(fā)學員盡快找到呼氣的感覺。也可以用單音“5 5 5 5 ”來練習跳音,演唱時注意將每一個音都“往地面上扔”,以此找到氣息的支點,這也是每次排練之前的必練項目。
記得筆者的老師曾說過:“歌唱時的氣息就像汽車里的汽油,車里沒油,再好的車也跑不起來。”同樣,歌唱如果脫離了氣息的支持,會使聲音蒼白而無力。
對于中老年合唱團成員聲音的訓練,一定要本著深入淺出的教學準則,練聲曲的旋律應短小簡單,音域跨度不要大,訓練過程始終要秉承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如開始選擇一些簡單三度、五度以內的單旋律練聲曲,逐漸增加一些容易把握的二聲部訓練,通過和聲音程的訓練,讓學員體會到和聲之美,從而也鍛煉了合唱團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
當學員對二聲部有了一定的駕馭能力以后,再進行和弦訓練。在多聲部訓練的同時,筆者將柯達伊的手勢加入其中,手勢與吟唱并駕齊驅,層次與語氣遙相呼應,讓學員們體會色彩豐富的音響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學員們的聲音一定要追求共性,扼制個性,合唱訓練時,聲音的協(xié)調才是合唱最重要的部分。
在聲音訓練過程中,為了讓學員找到聲音的高位置,筆者習慣采用柔和暗淡的“?!薄坝酢薄昂簟钡纫魜砭毩?,這樣既容易找到頭聲的位置,也易于解決換聲區(qū)的問題。我國合唱前輩們將好的聲音精辟歸納為“松”“通”“亮”三個字,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歌唱者發(fā)出美妙聲音的感覺。聲音的松弛也是相對的,打開喉嚨要松、張開嘴巴要松、舌頭要放松,感覺像是半打哈欠,舌根不能擠壓,否則下巴喉嚨都會緊張;口腔張開要有上牙床的支撐,或者是顴骨有向上頂起的感覺,狀態(tài)積極,自然而不做作。發(fā)聲時氣息通暢,發(fā)出的聲音有正確的氣息支持,才能有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柱狀貫通。合唱聲音的明亮是要求統(tǒng)一的,是在松弛、通暢前提下的明亮。
在母音音色統(tǒng)一方面,通常變換開口(下接第64頁)音與閉口音轉換練習,先從意大利語的五個元音“a”“e”“ i”“ o ”“u”開始練習。當元音的練習能夠統(tǒng)一音色、位置后,再加輔音的練習,如 “l(fā)a le li lo lu ”“ma me mi mo mu ”等。合唱中要達到聲音的協(xié)和,需要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正確的氣息支持、敏銳的音樂感覺等方面的配合,這也是每個合唱團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再好的聲音,只要出現(xiàn)方言就破壞了整體的藝術效果。如何使合唱團成員在演唱時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誦就是一種很好的輔助訓練手段。在學習新作品時,筆者習慣于讓學員們大聲朗讀歌詞,像歌唱一樣,“將嘴巴放在心里”咬字,將每一個字往遠處送。在演唱合唱作品時,樂句之間的聲音連貫與否,是與每個字的聲母和韻母直接相關的,因此保持母音的連貫性尤為重要。
選擇合唱曲目時,要根據中老年人的聲音特點,選擇一些節(jié)奏緩慢、曲調舒緩的歌曲。也可根據合唱團的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作品,由較簡單的作品入手,如兩聲部的《小步舞曲》《茉莉花》《哎喲,媽媽》等,隨著合唱團成員們的音樂綜合水平不斷提高,逐漸增加作品難度。
三、中老年合唱團的指揮
合唱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指揮就是合唱團的支柱與靈魂,是合唱團聲音藝術表現(xiàn)的再創(chuàng)造者。一個具備較高文學造詣、擁有較高藝術修養(yǎng)的合唱指揮,在整個合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指揮能夠令合唱團的訓練達到外在與內在的協(xié)和統(tǒng)一,引導合唱團整體藝術水平的提升。
另外,指揮與合唱團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揮通過手勢、姿態(tài)以及與團員們的眼神交流等,來激發(fā)團員們的情感,傳遞對作品的詮釋,通過指揮與合唱團的完美配合,讓觀眾享受到美妙的合唱藝術。
對于中老年合唱團來說,指揮不但要有高水平的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一顆博大的愛心,對這些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合唱團成員,要尊重,批評時要婉轉、幽默,讓他們易于接受。
隨著社會各界對中老年人業(yè)余文化生活的關心與關懷,中老年合唱團參與演出、比賽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因此,演出或比賽前,應讓每個團員都事先了解具體流程,并多安排一些排練的時間,尤其是彩排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參與比賽或演出時,要注意讓他們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態(tài),重在參與。
參考文獻:
[1]張昌麗.淺析合唱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1(15).
[2]孫耀東.試論音樂課中的合唱藝術與排練[J].考試周刊,2012(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