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宇靖
摘 要:伴隨著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與方法與信息技術的開發(fā)與傳播越來越密不可分。我們的教育觀念及方法也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案例教學法的發(fā)展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學理論。在信息化條件下,如何開發(fā)與利用法律專業(y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形成新的典型案例教學模式,提高法律教學的實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條件;案例式教學;模式與實效性
隨著各種信息技術如搜索軟件的開發(fā)應用,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豐富,獲取信息的速度也有了極大的提升。作為法律職業(yè)院校的教師,我們習慣于通過講授案例的方式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而今我們很難再依靠書本、板書、口述的傳統方式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國家也在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等文件中要求推動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高職教師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
一、信息技術條件下對法律職業(yè)院校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信息技術發(fā)展了,人們的觀念隨之改變。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微信逐漸成為人們了解世界和人與人相互交往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對于當今的年輕學生,他們對于這樣的新技術更容易接受和應用。每當遇到困惑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過網絡尋找答案,我們老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作為法律職業(yè)院校的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因為課時的有限而無法將全部知識的精髓傳授給學生的困境,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我們不能再向過去那樣依靠比學生掌握的知識多而裹足不前,我們應該順應技術發(fā)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好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微信等信息獲取與傳播平臺,通過不斷的追求真知,撥開紛繁復雜的現象,抓住事物背后的真相。我們要使我們的知識體系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我們的授課方式也要從簡單的傳授知識向傳授方法轉變,從而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信息技術條件下案例式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一)法律職業(yè)院校案例式教學資源開發(fā)現狀
盡管職業(yè)院校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院也致力于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對于案例式教學也比較重視與推崇。但相應課程的教學資源開發(fā)不足,還沒有建立起足以支撐教學需要的案例庫,許多案例的選用沒有體現出現代技術條件下對教學的要求。很多課程選用的案例還是以視頻、簡單的文本或課件為主,比較先進的如虛擬仿真、情景再現、實踐演練等資源很少見。因此,對于法律學科而言,現有資源模式并不能體現出法律教學的特點。另外,對于案例資源的實時更新不足,很多資源一用就是多年,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學習起來也沒有新鮮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法律職業(yè)院校案例式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意義
案例式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可以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優(yōu)化教學資源,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實現教與學的共贏。另外,案例式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可以將孤立的知識點進行有效銜接,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完整、資源豐富的教學平臺,這樣既可以為教師提供參考和技術支持,又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具備科學性、趣味性、可操作的網絡資源,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換更加順暢,真正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有效結合,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緊抓案例式教學資源開發(fā)的關鍵點
對于法律職業(yè)院校而言,案例式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關鍵在于如何將各種媒體和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網絡化、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平臺。教師將電子教案、PPT課件、教學視頻等上傳至教學資源平臺,并時時進行更新。
三、信息技術與法律案例教學的有效融合
(一)法律案例教學的特征
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案例教學是指任課教師根據自己所教授的法律學科的特點,通過一個個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法律案例教學與其它教學相比較而言,具有如下特點:
1.法律案例教學以案例為教學載體,通過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案例描述給學生最直觀、最容易理解的展示。
2.法律案例教學圍繞學生進行。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展開,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從自身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并發(fā)表見解。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法律案例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通過案例展現最真實的法律場景,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形成一種對類似問題的解決模式。
(二)信息技術的特征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多數人認為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虛擬化就是信息技術的特征。從本質上講,對于信息技術的理解應該從兩方面來看:信息技術首先體現的是技術性的一般特征,具體為方法科學、工具設備先進、技能熟練、經驗豐富、過程快捷、功能高效。信息技術有別于其它技術的一個標志就是信息性。
(三)信息技術與案例教學的有效融合
在法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兩個方面實現信息技術與案例教學的不斷融合。一方面,在法律教學準備階段,在案例選擇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選擇既適合多媒體技術表現又是傳統講授方式較難理解的案例,并通過QQ、微信等平臺傳遞給學生。對于學生而言,其可以利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從網絡等平臺閱讀、熟悉案例的相關內容,查閱相關法律規(guī)定,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另一方面,我們要通過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手段。我們教師要全方位的借助于先進技術,如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微信等平臺,向學生展現聲像一體、圖文并茂的電子案例課件,通過多維度的展示,使原來抽象的法律原理與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形象、生動、具體、直觀,通過創(chuàng)設出來的生動具體的教學場景,通過最直觀的方式刺激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參與其中,引起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法律案例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曹燕麗.案例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M].湖南大學,2012.
[2]楊蓓.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法律基礎%課案例教學資源開發(fā)的必要性[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3):8-9.
[3]吳凱.信息化條件下法律學案例教學研究[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6(2):3-4.
[4]鄭曉珍.談信息化條件下的法律課教學[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5(7):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