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尼沙·阿不都克熱木
摘要:新課改提倡課堂教學“以學為中心”,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構(gòu)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中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對于新時代的中學生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所以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非常急迫的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不僅大大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還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本文主要是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師生互動;有效策略
在這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社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早已不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初中語文教育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中國精神的傳承起著重大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出的師生之間許多有效互動的方法進行探究。
一、語文教學中開展師生有效互動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夠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率。語文教學是學生邁向成功的一塊敲門磚,學好語文是他們學好任何一門課程的基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豐富,思想感情多樣化,文化內(nèi)涵復雜。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向前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國家對教育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的課堂模式,受到了許多學生的歡迎,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一種很好的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既可增強學生與老師的溝通能力,而且還大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從而迅速推進初中語文教學進程,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國家推動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1.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有效互動教學的前提。
民主、平等是互動的第一法則。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參與、樂于交流,那么教師首先要放下身架,走進學生,成為學生交流互動的促進者,協(xié)作者,引導者。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良師益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愉快交流,密切合作。實踐證明,只有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處于交流互動的積極狀態(tài),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2.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互動教學的重要保證。
情感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已達成共識,毋庸置疑。因為我們的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交流互動的必要條件。眾所周知,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師無論是從言語還是從行動上都能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滿滿的愛,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注、賞識,那么學生的心理上必定會產(chǎn)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就會從心里想親近老師,尊重老師,以至于“愛屋及烏”而樂意學好語文課。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開展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對于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的錯誤,如果教師處理不當,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積極參與的同時,還要做到不怕學生出錯,即使學生錯了,也不要取笑或批評學生,而是以期待的眼神、寬容的態(tài)度、委婉的語言加以鼓勵,耐心的徐徐善誘,這樣,即寬容了學生的錯誤,又激勵他繼續(xù)參與,以便改正,唯此,學生才會有膽量參與交流互動活動,才能積極思考,大膽嘗試,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的勇氣。
3.學生善于自學是互動教學的基礎。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新課標的重要體現(xiàn)?!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這就意味著老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去學。自學能力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古語說得好: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們就可以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有了自學能力,即使在身邊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他們?nèi)匀豢梢宰约簩W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因此,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是一切教學的必要條件。在授課伊始,教師要根據(jù)中學生心理、生理上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階梯式”的教學目標,然后向?qū)W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明確自學的方法和要求。由學生個人自學,讓其自己去研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為互動教學做好準備。如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先去自學,熟悉課文內(nèi)容,教師布置一些預習題目,比如生字生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自己去學,為下面的互動打下基礎。
3.小組討論是互動教學的主要形式。
“小組合作”教學是以均衡編組為原則,根據(jù)學生考試成績,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各方面情況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三個不同層次: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各個層次的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每個學期,小組都要重新組合,重新分配,永遠保持“同組異質(zhì),異組同質(zhì)”的學習狀態(tài)。組內(nèi)成員采用輪流發(fā)言,輪流提問的形式,不斷掌握知識,深化學習內(nèi)容。小組長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匯編起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互動時能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通過巡視和有效參與,積極參加學生的討論。最后教師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依據(jù)。這種教學形式充分利用了學生互惠合作、爭取第一的心理,集體主義觀念被強化。在民主寬松的氣氛中,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在愉快的交流與合作中得到了自我肯定,學生主動參與,爭先發(fā)言,不僅教學質(zhì)量大大提高,學生完整獨立的人格也得到培養(yǎng)。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互動式教學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來說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既可以使學生較快地掌握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地積極性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及競爭意識,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全面、更科學。
參考文獻:
[1]席玉虎.全國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文集Vol.4[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Vol.4 2005(12).
[2]吳樂金.“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