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瓦克孜·艾山
摘要:青少年“猶如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中小學時期是他們人生中朝氣蓬勃的階段,也是育德樹人的關鍵時期。一個人后期的德育品行是與對其青少年時期的培養(yǎng)密不可分的。作為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加強青少年時期的德育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根本,同時也能為國家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中小學;思想品德;德育;教學
引言
新課程改革以來,農村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但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應試教育模式等影響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思想品德學科的育人功能依然被忽視,“以德為先”的理念也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師資力量薄弱且思品課教師專業(yè)化嚴重滯后,教與學服務于成績、評價單一化,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同時,由于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現代網絡和影視傳媒的誤導、理想信念缺失和漠視生命等社會因素的出現,既嚴重影響著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開展,也制約著學生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和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開展德育非常必要。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渠道。但在實踐教學中,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深入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教育工作,使其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為此,筆者對新形勢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任重道遠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旨在為國家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來。
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
中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只有在健康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下才能正確辨別是非,才知道什么是值得去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當下,功利化越來越嚴重,金錢至上,導致很多人的價值觀受到影響。人們看待問題從名利的角度出發(fā),使得中華傳統(tǒng)美德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物欲橫流的大社會中,作為中小學生缺少社會生活經驗,很容易受到影響,建立錯誤的價值觀。作為中小學思想品德的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及時發(fā)現學生思想方面利益化的傾向,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一定要守住學校這一方凈土,給祖國未來的花朵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純凈的成長環(huán)境。縱觀古今,價值取向決定著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而高尚的人以自潔為榮。教師一定要多向學生傳授古人廉潔自律的好品德,多向圣賢學習。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北热?,在日常生活中要嚴于律己,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知識,不斷凈化自己的心靈。
二、發(fā)揮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他們對思品課知識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探究知識的動力,是探究知識的源泉,更是促進學生情感激發(fā)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在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感情因素在教學中的應用,結合教學大綱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用情入境,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通過一種更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堅實之基礎。例如,在講解《舉世矚目》一課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唱國歌、表演節(jié)目等方式來調動他們的愛國情懷。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使學生吸收知識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愛國情操。
三、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此來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與素養(yǎng)
思想品德課基本上是一節(jié)課灌輸一個道德觀點或者觀念,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為此,品德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建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在實踐中親身去體驗,用心去感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例如,在探討《做誠信的人》這一課知識時,我結合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謊、作弊、違紀等一些不守誠信的現象,開展了一次關于《誠信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就身邊各種不守誠信的現象進行互動分析,然后,再就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展開有效交流,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更真實、深刻地去體會誠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每一個人都應該講誠信,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誠信意識。
四、以人為本,尊重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實施的對象,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思想品德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實踐指導,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德育教育,在實踐中提升道德水平。例如,在講述《在承擔責任中成長》一節(jié)知識時,其中的一個課時“承擔對社會的責任”,待新知識講述完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去敬老院照顧孤寡老人、去當一名小小志愿者。并且告訴學生在當志愿者的過程中如何把事情做好,怎樣做是不對的。在整個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對社會的發(fā)展是有貢獻的。在這樣一種積極的引導下和實踐的激發(fā)下,他們的思想品德也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指導中獲得提升,繼而更好地實現了中小學思想品德德育教學的深化實施。
五、新形勢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任重道遠
作為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之一,思想品德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將德育教育更好地滲透到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則是一項任重且道遠的課題之一。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課中實施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教學任務,作為中小學思品教師,首先要端正教學指導思想,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念,而且也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實踐中要積極探索新的授課方法,優(yōu)化教學結構。以新課改為支點,不斷充實自己,及時更新自我知識結構,及時向學生傳遞有效信息。要將德育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在點滴之間融入愛的因子,用愛去感化學生,豐富他們……盡管在新形勢下開展思想品德德育教育遇到很多新的問題,作為教師,只要能夠準確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將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
當然,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的任務艱巨,意義重大,作為德育一支中堅力量的思想品德課,作為中小學思品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和強化思品課的德育功能,增強道德教育教學的實效,從整體上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為國家未來的建設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來。
參考文獻:
[1]顧明遠.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2]雷輝.生活化?親近感?實效性——例談小學思品課堂訓練的設計策略[J].湖北教育.2003(21).
[3]宋淑紅.有效地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