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瑩+楊軍
【摘要】活動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提倡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如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直觀教具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物,也在生物學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文章以蛋白質一節(jié)為例,以在活動教學中融合直觀教具為教學模式,旨在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難點,并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生物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活動教學 直觀教具 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91-02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結反思現(xiàn)行高中生物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更強調(diào)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1]。這些要求的實施都離不開以活動作為教學模式的支撐,即新課程標準提倡生物課堂應進行活動教學。
活動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總結反思后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主張,是適應教學改革的產(chǎn)物。其中,“活動”并不是指一般的人類活動,它主要指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學習興趣和內(nèi)在需要為基礎,以實現(xiàn)學生能力綜合發(fā)展為目的,學生自主參與的主體實踐活動[2]。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育形式,活動教學能夠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并且,它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最終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并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所以,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進行活動教學,也是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運用情景啟發(fā)他們的思考。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并創(chuàng)設一系列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剪一剪、做一做、猜一猜的活動中主動探索。而這就需要直觀的教具作為輔助工具,以此來幫助教師更好的組織活動教學。生物學中,直觀教具即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的實物、模型、圖表等教學用具[3]。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第二節(ji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為例。
一、教學分析
1.教學目標的分析
根據(jù)布魯姆的分類方法[4],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能力以及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三個領域。對于蛋白質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知識方面的教學目標為:闡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以及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其中,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功能以及氨基酸的結構特點,難點在于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學情特點的分析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研究的是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所以,對于高一新生來說,他們對于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應用十分感興趣,學習氣氛高漲。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氨基酸的結構特點等基礎知識,并且認識了氨基、羧基、羥基的化學結構。此外,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與本節(jié)內(nèi)容息息相關的信息,如蛋白質對于人體健康的意義,以及各種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可是,學生還沒有學過有化學,且高中生抽象思維有限,這就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挑戰(zhàn)。如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計算題。鑒于此,文章運用活動教學中融入直觀教具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而這種教學方式恰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這部分內(nèi)容,并為之后學習核苷酸形成核酸做好鋪墊。
二、 活動教學的開展
1.教學準備
上課前,教師需提前準備好模擬肽鏈的模型。在教學中,使用自制的肽鏈模型,不僅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直觀教具的使用也能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以及突破課堂的難點內(nèi)容。
直觀教具的制作:
(1) 目的
模擬肽鏈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的過程,并且掌握其中所涉及的計算題。
(2)所需材料
A4紙,剪刀,簽字筆,鉛筆,橡皮擦
(3)具體操作
步驟一:取一張全新的A4大小的紙,將短邊對折,并且沿對折后的折線,裁成兩半
步驟二:取其中任意一半,將長邊對折兩次
步驟三:在對折好的折紙上畫上小人形狀,再剪去模型多余的部分。
步驟四:在已制作好的紙質模型上,根據(jù)氨基酸分子結構通式,用鉛筆在頭部、兩只手的部位、腳部分別寫上“-R”“-COOH”“-NH2”“-H”,并分別代表R基、羧基、氨基和氫原子。
2.教學過程
上課時,教師先播放一段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視頻,以便于學生了解蛋白質的結構層次。而這個過程就為之后學生學習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的具體過程打下了基礎,也為活動教學的開展做了鋪墊。
步驟一:教師展示一個紙質模型氨基酸,并提出問題:2個氨基酸怎樣才能結合形成二肽?(即兩個紙質模型怎樣才能連在在一起?)
根據(jù)之前的學習,學生可以知道兩個氨基酸是通過脫水縮合連接在一起的,但是尚不知道具體的過程。
提示學生: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鍵(-CO-NH-)并產(chǎn)生水,其中,產(chǎn)物中的水分別來自氨基和羧基。
步驟二:教師要求學生每人制作一套代表氨基酸形成肽鏈過程的紙質模型,用鉛筆分別標上氨基、羧基、氫原子和R基的位置。
步驟三: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基礎知識,試著擦去兩個氨基酸之間的脫水部分,模擬兩個氨基酸形成肽鍵的連接過程。
步驟四:教師評價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模擬肽鍵的操作過程,并講解氨基酸形成肽鏈的原理。
步驟五: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講解,檢查自己所寫的肽鏈結構是否正確,并且用紅色筆圈出肽鍵,也要在每個肽鍵旁邊寫上脫水縮合所形成的水分子。(如圖1)endprint
圖 1 模擬肽鍵的結構圖
提出問題:
①產(chǎn)物中的水中的氧和氫分別來自哪?
②根據(jù)二肽的形成,類推由3個,4個,5個..n個氨基酸形成一條肽鏈時的化合物的名稱,所形成的肽鍵數(shù)和脫下的水分子數(shù),以及一條肽鏈中至少所含的氨基、羧基數(shù)?
③如果由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時所形成的肽鍵數(shù)和脫下的水分子數(shù)又分別是多少吶?以及m條肽鏈中至少所含的氨基、羧基數(shù)又分別是多少吶?
④假設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怎樣求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吶?學生利用自制教具相互討論總結,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出了下表,如表1。
3.教學反思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節(jié)的難點就在于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這個過程,教師借助直觀教具來開展活動教學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抽象的內(nèi)容。以此同時,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生物學知識。但是,在進行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把控教學節(jié)奏。
三、總結
陸游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說明了活動教學對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在活動教學過程中融入直觀教具,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鍛煉他們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肽鏈的模擬,把抽象知識具體化,利于突破蛋白質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問題。教師通過層層設問也能啟發(fā)學生思維?;顒咏虒W的開展,不僅僅鍛煉了同學的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同學們建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當然,這種模式也對生物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去設計一堂有效的生物學活動教學課,運用哪種直觀教具去突破難點等這些問題都是生物學老師需要思考的。
參考文獻:
[1]郎啟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評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
[2]田慧生. 關于活動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J]. 教育研究,1998,04:46-53.
[3]姜宇. 淺談直觀教具在生物教學中的使用[J]. 成功(教育),2011,11:132.
[4]劉恩山主編.中學生物學教學論(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謝瑩(1993.10.12) 女,籍貫:四川自貢,職稱:研究生,學歷:碩士,單位:西華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生科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