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君丹
摘要:“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思想品德課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同樣面臨著實現(xiàn)本真、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課題。筆者認為實現(xiàn)教育的主要任務,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既要關注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也要關注學生的成長生活。筆者從五個方面闡釋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思想品德;核心素養(yǎng);人文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以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作為一門以育人為主旨的學科,尤其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那么,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讓學生享受有血有肉的本色思品課堂就尤為重要了。
一、返璞歸真——回歸生活實例
思想品德諜預設的教育素材應該接地氣、直面生活。教師應努力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問題、生活化的事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程教學中,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其實,回歸到學生的生活實例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愛在家人間”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些自己與家人的合影,在上課之前用屏幕展示出來。由于照片能給學生帶來與父母在一起的很多回憶。學生就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覺得課程不那么枯燥乏味,很自然的為接下來的課程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根本不再需要教師蒼白的語言表達家人之間的愛。
教師更可以設置有效問題,讓學生回歸到生活實踐中。比如在本節(jié)課布置作業(yè)時,讓學生完成以下作業(yè):①利用周六日時間,觀察父母的一天,感受父母的辛勞;②做力所能及的事,體會幫父母分擔家務的喜悅;③在特殊的日子,為父母獻上自己親手做的一份禮物,感受家人間的愛是互相給予的。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增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會到為人子女應該為家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來感受到家中的親情。
二、以情境教學引導學生
情感交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展開情感交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情感交流中,需對情感素材進行選擇,且使素材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與學生的學習水平相符;第二,可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在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前提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情感素材予以自主分析,體會其包含的道德因素,進而使自身的道德素質進一步加強。
比如,在對“享受學習”這一節(jié)知識進行教學時,我以我的親身經歷為主線,對學生的親切感與認同感進行培養(yǎng)。我講述了我在高中時期,因為對數(shù)學科目興趣不大且抱有恐怖感,因此數(shù)學成績一落千丈。之后,又是如何克服恐懼心理,挑戰(zhàn)自我,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績的事情。在我講完自身經歷后,我從學生的眼中,看到他們對自己薄弱科目重新樹立起的自信,也讓他們知道了學會學習,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多維度的拓展學科張力
在觀摩一節(jié)“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的教學中,教師設問“我的三星手機拍照聲音去不掉”,誰愿意來操作下,試試看能否關掉聲音?讓感興趣的同學上講臺驗,最終現(xiàn)場驗證三星手機的拍照聲音確實沒法去掉。那么,這是為什么呢?想知道嗎?然后,播放視頻《韓國政府:禁止使用無聲拍照軟件》,從而導入新課,感知保護公民隱私的話題。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作為導入,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又能拓展學生對隱私保護的認識,相較傳統(tǒng)的“打開第幾頁,我們來一起學習”的平鋪直敘型手法,顯然多了一些玄妙,增加了幾分生趣。
本課教學,教師預設了“父母偷看孩子日記”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試圖讓學生理解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之心,但從教學實際看,效果并不好,學生不領情。對此,個人覺得設置一個“給孩子的信”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輕音樂里,家長緩緩訴說自己的心聲,站在“過來人”的角度談對孩子結識不良少年的擔憂,同時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表達自己的誠意和承諾,讓孩子從書信中慢慢讀懂父母之心,學會以感恩之心原諒父母在好奇心驅使下所犯的錯誤。這樣,法理之中有合理性,法理之外又有情感成分,散發(fā)著濃濃的人情味。又如父母在朋友圈里“曬娃”是對孩子權利的悄然侵害,介紹一些國家已經禁止此做法的規(guī)定。這樣,又補充了“要照顧到對方的感受”這一新的內容。一節(jié)課用多維度的尺子加以測量,更能收獲多重維度的驚喜。
四、善用以語言為載體,拓展人文性
《道德與法治》中以“探究與分享”、“閱讀與感悟”等多種形式教學手段來豐富學生的課堂活動。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教師自身的語言、表達的優(yōu)勢,在充滿激情的演講過程中實現(xiàn)教材觀點與學生心靈的溝通與共鳴。例如,在講“做更好的自己”這一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讀教材第32頁“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我。我的一切都真真實實的屬于我,因為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我的感覺:憤怒、喜悅、沮喪、失望和激動;我的聲音,粗獷或輕柔;我擁有我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恐懼;我就是我,自得其樂……”
通過師生共同朗誦,讓學生學會正視自己、接納自己。既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而這種以語言為載體的教學案例,是思想品德中最常見的。所以選擇典型的教學案例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景,全面拓展思想品德課的人文關懷,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五、常反思——不忘學科初心
反思是進步的催化劑,教師應該經常自問:我為什么要教這門學科?這門學科對育人有怎樣的作用?很多思品教師的課堂充斥著令人窒息的應試氣息。有些教師直接將不考的內容跳過,用十幾分鐘畫重點,其他時間直接進行考試訓練。這是真正的思想品德課堂嗎?考出高分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等素養(yǎng)需要在真是而積極的學習情境中學得,良好的心理品質需要在積極的狀態(tài)下得到發(fā)展。作為思想品德老師,要向不作為的思想品德課說“不”,堅決摒棄僅僅以書面考試成績衡量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知行脫節(jié)的錯誤做法。思想品德課要注意開展主題觀摩與公民實踐活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思想品德教師應努力以“真人”的形象,引領學生朝著“真人”的方向,不斷完善與發(fā)展。
洛克在《教育漫畫》中認為:“教育的主要任務乃是塑造一個人的精神或人格?!碑斍暗乃枷肫返抡n就是在追問教育的本意,而某些思想品德課忘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義,故走入功利化的誤區(qū),這時錯誤的?!熬G水青山”在哪里?其實,答案在思想品德教師的內心,在教育的信仰。請以人的教育為使命,帶上行囊上路,不忘初心,踏實前行!
(作者單位:黃巖西城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