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
【摘要】軍隊任職教育應用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慕課),不僅要充分挖掘慕課的理念和特點,更要在任職教育院校特殊環(huán)境下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廣泛開展慕課教學研究;提升教師能力積極探索慕課實踐模式;建立激勵機制努力健全慕課發(fā)展之道;正確對待評價客觀借鑒慕課教學優(yōu)勢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研究、實踐慕課應用。以實現有效推進任職教育教學改革,院校教育向部隊延伸,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慕課;任職教育;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附:1.本論文為“2015度空軍軍事理論研究任務編碼課題”研究成果
引言
自2013年中國慕課(MOOC)開始建設以來,慕課已經發(fā)展成為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熱點,對我國高等教育在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1]。一些大學已在嘗試將慕課納入到大學正規(guī)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教學管理體系。慕課的出現與發(fā)展,無疑給正在深化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任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但在應用慕課之前,必須找準慕課應用于任職教育教學的著力點,才能向慕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要戰(zhàn)斗力。
一、慕課的理念
慕課,是指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簡稱MOOC或MOOCs)。它是一種針對大眾人群的、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在線課堂,是遠程教育的最新發(fā)展。慕課的核心為大規(guī)模、在線和開放?!按笠?guī)模”表現在學習者人數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程數十或數百人的注冊數量及范圍限制,慕課支持動輒上萬人,甚至數十萬人同時注冊和學習?!霸诰€”是指師生教學活動完全在網上完成,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開放”是指課程資源免費開放,所有人都可以注冊學習。慕課與網絡公開課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網絡公開課的本質是資源的建設,課程提供者并不組織教學,也不會給學習者評價。而慕課不僅提供免費資源,而且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全程參與。在慕課平臺上,學習者進行學習、分享觀點、做作業(yè)、參加考試、得到分數、拿到證書,是一個學習的全過程。
二、慕課應用于任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慕課理念和特點契合任職教育教學需要
根據當前我軍任職教育的特點,對教育模式的需求應當是:教學內容具備實用性、針對性、靈活性;教學效果擁有時效性、速成性;教學對象全員可參與,同時兼顧層次性、差異性。作為面向社會公眾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慕課具有大規(guī)模的學習資源、大規(guī)模分布式學習伙伴、多樣化的分布式網絡學習支持服務、開放性、自組織和社會性等特點和優(yōu)勢。一方面能夠充分發(fā)揚網絡課程應用于教學超越時空限制、教學資源豐富、交互方式多樣、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等優(yōu)勢,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把握任職院校教學對象多元性的特點,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在軍兵種、年齡、學歷、職務層次、任職經歷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的受訓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達到教學目的。加之慕課的課程教材大都以在線視頻的形式呈現,避免了課件制作的高成本,降低了制作專業(yè)門檻,進而加快教學更新速度,提高教學效益。為此,慕課以其廣闊的視野和更為靈活的學習方式契合了任職教育教學的需要。
(二)在任職教育院校環(huán)境下開展慕課應用的特殊性
相對于地方院校,任職教育院校有其特殊性:一是管理制度的特殊性。首先由于信息安全的需要,軍隊自成網絡體系,所有園區(qū)網接入軍事綜合信息網;其次教室、學生宿舍和辦公計算機必須安裝移動載體安全管理系統(tǒng),嚴禁在軍網與因特網間交叉使用移動載體,對接入因特網有嚴格限制,接入點極少,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軍網進行。再次任職教育院校和各部隊有其特殊的管理制度,學生上下課、外出訓練等都是集體統(tǒng)一行動。這些特點決定了目前的教學實施過程學生難以達到完全開放式的自主學習(隨時隨地的學)。二是學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軍隊院校的任職教育以任職需求為牽引、以知識補差和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任職學生教育背景層次不一,培訓需求因軍兵種類型、崗位不同差異明顯。在信息素養(yǎng)方面水平也各不相同。要達到上述慕課應用對任職教育的促進目的,在開展慕課應用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并結合任職教育院校的特殊性,探索出真正適用于任職教育的應用模式。
三、慕課應用于任職教育教學的著力點
(一)轉變教學理念,廣泛開展慕課教學研究
當前慕課在國內外IT界、教育界以及軍事職業(yè)教育已引起高度關注并開始付諸于行動,如國防科技大學的夢課、空軍慕課已經開始服務于全軍官兵。面對慕課來襲,以及慕課所包含的先進教育理念,任職教育院校各層面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緊跟教育變革的步伐。一是教育教學管理機關領導、科研院校專家教授應廣泛開展戰(zhàn)略布局、理念思路、課程建設、技術平臺相關學習研究,以積極向開放教育資源運動、世界大學名校公開課、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以及慕課取經,將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新技術、新模式運用于院校課堂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過程之中;二是一線教師要克服教學變革給自身帶來的恐慌心理,不懼怕、不逃避,主動全面了解慕課對教師、教學對象、教學組織模式等方面的影響與要求,并深入研究翻轉課堂、在線學習與混合學習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任職教育特點慕課教學研究;三是教育技術人員根據院校實際,從促進教學最優(yōu)化著眼,從教學設計、資源開發(fā)與管理、技術保障等方面研究慕課。
(二)提升教師能力,積極探索慕課實踐模式
任職教育院校教師,面對慕課不能僅僅限于“坐而言”,更重要的是“起而行”,要從教學實踐中去探索慕課應用之道。首先,教師要以一名好學、樂學學生的身份加入到慕課課程學習當中,向全軍院校、國內外大學進行觀摩與學習,與名師分享教學技巧。通過這種體驗式學習的方式直觀而感性地接觸慕課,開始慕課實踐之道。其次,結合任職教育及慕課的特點,設計與制作完整重現真實課堂的任職教育慕課。慕課體現著一種互聯網思維的全新教學理念,在教學方式上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沒有定式的限制和束縛,但在設計和制作中,教師需充分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要充分發(fā)揮在線授課的優(yōu)勢;二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要重點處理好慕課視頻內容碎片化與知識體系完整性,視頻與非視頻內容、活動有機結合;網上授課形式與一對一家教式效果等方面的問題。再次,要在應用中處理好慕課與傳統(tǒng)實體課堂的關系?;谌温毥逃盒5奶攸c,模仿及照搬互聯網慕課教學模式是不切實際的,也是行不通的。慕課不是傳統(tǒng)實體課堂的競爭者和替代者,而是作為向傳統(tǒng)實體課堂要戰(zhàn)斗力的催化劑。為此在任職教育教學中慕課更適用于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綜合網絡教學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endprint
(三)建立激勵機制,努力健全慕課發(fā)展之道
任職教育院校要充分利用推動和發(fā)展慕課的這一契機和舉措,緊密結合院校自身人才培養(yǎng)實際,不斷推動課程改革,深化教學改革,踐行院校育人使命。首先,在調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院校教學信息化宏觀戰(zhàn)略與政策。將慕課、微課、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教學改革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緊密結合起來,整體布局,循序漸進,有計劃分階段實施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其次,在推動和發(fā)展慕課的時候,需要院校立足學校自身實際,審時度勢,既要避免盲目跟風,狂熱鼓噪,也要避免麻木不仁,視而不見。再次,將慕課教學納入常規(guī)的教學體系,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作為引領院校教學改革一項重要舉措,引導教師積極建設和應用慕課。同時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對慕課的開發(fā)應用給予足夠的經費和政策上的扶持,以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四)正確對待評價,客觀借鑒慕課教學優(yōu)勢
當前在慕課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的同時,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慕課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問題是必然的,一方面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它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更要關注、重視慕課誘惑太多等先天不足和特定環(huán)境下應用的局限性,理性地結合任職教育院校的實際客觀借鑒慕課的教學優(yōu)勢。一是吸收互聯網思維下的教學理念。學習互聯網用戶至上的思維,注重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任職能力為核心目標,打破以知識體系為線索的傳統(tǒng)教學,采用以適合崗位工作需要的模塊化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借鑒視覺化、游戲化、社交化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成果服務于并創(chuàng)新任職教育教學。二是借助慕課大數據分析促進教學[2]。通過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行為、學習成果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形成客觀的自我評價,促進個體自我發(fā)展;幫助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累積的反饋,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率,最終為深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提供更全面客觀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志民.MOOCs的挑戰(zhàn)與大學的未來[N].中國教育報,2013-09-23(3)
[2]趙翔,胡艷麗,唐九陽.MOOC教育大數據辨析初探:方法與啟示[J].科教文匯,2015,(1):1-3
[3]焦建利.慕課教學法之管窺(下)[J]. 中國遠程教育,2014,(22):89-90
作者簡介:
侯 英(1981—),女,廣西賀州人,教育學碩士,空軍空降兵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輔助教學、數字媒體資源建設與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