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永措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很重視關注英語的學習,我作為一名高中英語老師常感覺自己責任重大。因為英語是一門國際性的語言,也是我們以后在一些工作中進行交流的工具,我們更應該努力去學習好這門語言,不要只做一名"啞巴英語者",我要給學生傳授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教導學生學英語不僅要學習語法,還要把這一門學科真正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讓它以后更好地為我們服務,為社會服務。
關鍵詞:英語教學;新課改下; 情感教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107-0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句話道出了學習的三種境界,即知學、好學、樂學。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就必須達到"樂學"的境界。所謂"樂學"就是不把學習看作負擔,而是看成一件令人快樂的事,在學習中體驗到一種積極、愉快的情感,進而對學習達到癡迷的程度。英語學習也是如此,運用快樂的理念引導學生進入"樂學"的境界,使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又是學生享受快樂的過程,進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養(yǎng)成學生自學英語的習慣,形成自學能力。
1.關心和愛護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動力。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越強,就越容易學好,而學生感到越容易學,學習的自信心就越強,也就越容易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大多數(shù)孩子一開始是很自信的,是父母和教師過多的批評和責備才讓他們失去了自信。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正所謂"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當學生聽到教師對自己能力的充分肯定時,他就會變得自信,從而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任務上,從而使學生具備了快樂學英語的思想基礎。成功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愛能激發(fā)學習的熱情,能給學生以勇氣和信心。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充滿自信,才會對取得成功充滿渴望,才能樂于拼搏,樂于奮斗。如果學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自己被賞識、重視,就會愉快、積極,增強自信心,反之就會情緒低落、被動、缺乏信心。即使他們做錯了,也不要全盤否定,更不能諷刺、挖苦,而要就事論事,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鼓勵他們想辦法戰(zhàn)勝困難。
2.實施情感教學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是必需的老師。很多成功的外語學習者都一直對學習外語有濃厚的興趣,我們必須讓興趣在教學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新穎活潑的形式、有趣而且有意義的內容,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動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電視、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對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幫助,另外,還可通過不同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英語口角、英語演講比賽、口語競賽、聯(lián)歡等活動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教師應精心設計和組織課堂活動,運用各種討論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3.深刻反思教學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不同階段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知識,并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現(xiàn)行高中英語教材,詞匯量偏大,這是橫在學生面前的一大攔路虎,為此,教師可傳授學生單詞拼讀法、單詞速記法、構詞分析法等不同的單詞學習法,讓學生又快又準地掌握每個單詞的意思和用法,為接下來的閱讀教學掃清障礙。對語法教學,我們可采取先理論,后練習,再強化訓練的方法,把枯燥的語法知識趣味化,不同模塊用不同的教法,不管怎么變換教法,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落后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剝皮的方法,把復雜的教材簡單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讓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并領會所學的內容,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的內在意義,強化學生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它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把快樂學習貫徹于語言技能的培訓之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形式進行教學,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比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可以采取圖片和實物的形式來學習單詞,教師可以通過用英語指導學生涂顏色、畫圖、做動作、做手工等方法訓練學生聽力,通過學唱歌謠、歌曲、編對話來訓練學生口語;對于中級左右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通過描寫幻燈片、實物等訓練口語,通過讀圖文并茂的讀物來訓練閱讀,培養(yǎng)興趣;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通過要求寫英語日記,來訓練其寫作能力,通過組織英語競賽、活動或自編自演英語相聲小品等來訓練其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最頭疼的就是背單詞,那么老師最忌諱的也就是逼學生背單詞,如果老師引導學生采取聯(lián)想記憶法、循環(huán)記憶法、類歸記憶法、派生記憶法等靈活有效的方法來背單詞,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激情。
5.正確看待語言知識與運用語言的關系
對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的不同側重,實際上是體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語言本質觀。如果把語言看成是一個知識性系統(tǒng),那么掌握語言的知識(語音、詞匯、語法等),則成了外語教學的最高目標;如果把語言看成是一個交際系統(tǒng),那么在教學中則會注意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前一種知識性系統(tǒng)語言觀左右了我國中學外語教學許多年,它的影響滲透到了語言教育的許多方面,其影響是深遠的,"聾啞脖和"高分低能"癥均是這種語言教學觀的產物。盡管一些學校經(jīng)過努力,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較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然而畢竟是曲高和寡,影響不大。再者由于測試的反拔作用,外語教學仍舊停留在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操練上。后一種語言教學觀在教學實踐中因許多教師不了解語言知識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雖然也注重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辯證地來看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的關系,它們實際是一種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體。語言知識是進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和前提,沒有這個基礎,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就難以實現(xiàn),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之上的,然而知識不等于能力。
衡量一個人外語水平的高低,其標準是看他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何,語言知識是為交際能力服務的,語言知識也只有通過言語交際活動才能得到鞏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中只要缺一,語言的信息交際就會中斷,語言知識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語言知識的掌握不是靠講,而是靠練,它只有進行言語操練,在情景中加以運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語課是實踐課,它必須要通過聽說讀寫的反復操練才能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逐步形成自學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能力,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