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婷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一提起習作教學老師們無不是皺眉嘆息,學生們也總是聽“作”色變,望而生畏,真讓人頭疼啊。細細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習作沒有興趣,任何一個人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又怎會有心思去做好它呢?對癥下藥,應(yīng)從生活積累、閱讀積累、模仿習作、勤寫勤改、多肯定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guān)鍵詞:習作;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078-01
在語文教學中,一提起習作教學老師們無不是皺眉嘆息,學生們也總是聽“作”色變,望而生畏,真讓人頭疼啊。細細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習作沒有興趣,任何一個人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又怎會有心思去做好它呢?對癥下藥,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因為興趣就像火花,常常因偶然的機緣被撞起而飛濺、閃耀,如果時間和環(huán)境適宜,或者遇到誘導,他就會熊熊燃燒。興趣是能量的調(diào)節(jié)者,它的加入會激活存儲于內(nèi)心的求知欲望。從而說明,在進行習作教學時,如何確保學生習作的興趣,保持亢奮的學習狀態(tài),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么教師應(yīng)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呢?我談一點個人粗淺的看法。
1.走進生活,真實習作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睂W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習作時只能是咬筆桿,宋朝著名詩人說:“汝果欲作詩,功夫在課外?!币虼?,觀察生活是解決“無米之炊”的好辦法。
走進生活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盡量讓教學貼近生活。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這樣就能讓學生的習作素材如源頭活水來。也很容易喚起學生習作的靈感,寫出真實可感的習作來。譬如讓學生去進行過野炊,組織參加過游戲活動,讓他們寫《難忘的活動》時,他們就不會提筆難下,寫出的習作也就不會千篇一律。因為他們都經(jīng)歷過,記錄過,體驗過,當然寫起來也就有話可寫了,寫出的習作也不會那樣干癟,枯燥乏味了。待他們有了能用文字真實表達自己經(jīng)歷時,習作興趣自然會陡增。
2.閱讀積累,遷移運用
要使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素材,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書要讀得多,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如有神”。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边@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得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diào)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他成為自己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習作中去。
3.提倡模仿,培養(yǎng)文風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習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更應(yīng)該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好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yīng)加以肯定。吳增奇說:“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這是指文章體式上要加以模仿學習。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蓖懟瘉淼摹D7率莿?chuàng)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開始求與“古人合”,其后必須與“古人離”,所以我們必須強調(diào)模仿時還要加以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好文風。
4.勤寫勤改,提高質(zhì)量
習作質(zhì)的提高有待量的積累,勤寫才能好筆生花,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堅持課外練筆。不受材料和命題的約束,不受體裁和表現(xiàn)手法的限制,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和所為都可以寫,有多少寫多少,長短皆宜。古人講“文章不厭百次改”,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每修改一次,實質(zhì)上是對文章的再認識,再研究。勤修改可以逐漸增強語感。提高對正確與錯誤、得體與失當、通順與阻塞、笨拙與巧妙的辨析能力。從而提高習作水平。只有學生自己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修改以學生自改為主。
5.多加肯定,少點批評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yīng)盡量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用委婉地話指出不足之處。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優(yōu)點是很有才華,他的缺點是貪財。鮑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華而重用他,讓管仲在齊國的爭霸事業(yè)中一顯身手,使齊國得以九合諸侯,雄極一時。如果當時鮑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點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齊國會有后來的成功嗎?同樣在習作中,有些學生的習作并不見佳,但在用詞造句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也應(yīng)多給予贊美,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習作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習作興趣,以為習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難以“登堂入室”。
總之,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只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讓那些貌似“老大難”的習作都成為“小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