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
摘要: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工作應該更多地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的正軌之中。故此,本文就作文教學從明確寫作目的,激發(fā)寫作欲望,解決不想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使用教學媒介,增加閱讀量,搜集素材,鼓勵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等五點加以有效引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引言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作文能夠集中的反映出他們的語文能力,作文質量往往被看作衡量其語文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包括專家和一線的語文教師一直都在努力的探索和辛勤的付出著。然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難”問題,卻長期得不到根本的解決,一直困擾著教育界。小學語文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中的重點部分,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比例。因此,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展開作文教學,從多方面提升作文的教學質量。
一、明確寫作目的,激發(fā)寫作欲望,解決不想寫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給學生留很多的學習任務,導致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他們的學習就會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在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謂是無興趣可言,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作文教學亦是如此,教師很少會像學生說明作文的目的,而是簡單地給學生布置任務,使得學生的反抗心理較強,沒有寫作的欲望。故此,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的初級階段讓學生明確寫作目的,調動他們的寫作欲望。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為了老師,為了能在生活中得以運用。如,教師可采取成果引導法:只要大家好好寫作文,今后你們的作品有可能出現在教科書上,供千千萬萬的學生參考學習!這樣學生也就有了寫作欲望,而且也逐步積累了寫作的興趣。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使用教學媒介
多媒體教學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多種感官進行有效結合,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更直觀地去體會作文的要求。小學階段的作文多數是以描寫和記敘為主,比如描寫一個動物的特征,記敘一件事情等。通常會讓學生描寫貓、狗的生活習性與動作行為。這時候,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貓和狗的視頻,要求學生認真去觀察,待觀察后,同學之間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對這些動物特性的理解,這樣學生在寫作文時也就有內容可寫。在指導學生寫記敘文時,也可搜集一些優(yōu)秀作文的朗誦視頻,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中讓學生去體會作者蘊含在文章中的真情實感,再引導學生在寫記敘文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寫進去,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能打動讀者。
三、增加閱讀量,搜集素材
作文寫作可以說是學生情感的一種真實流露,是學生對自身所了解事物的所觀所感,其中包含了學生積攢的知識和生活閱歷,通過作文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素材積累的情況。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亦是同樣道理,假若學生的腦中沒有積累一定的素材,也就很難寫出一篇情感飽滿、言之有物的作文來。故此,針對小學生當前的生活與學習狀況來講,要持續(xù)豐富學生們的作文素材積累,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學生們的基礎閱讀量。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學生們在書中不斷體悟新鮮的事物與新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思想,為作文增添新的活力與血液,集思廣益,進而在作文中如行云流水,不斷提高學生們漢語言實際應用水平,增強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都能在習作中感受寫作的樂趣與魅力。
四、鼓勵創(chuàng)新
一味的模仿與積累,長此以往很容易限制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鼓勵模仿與積累的同時,也要對寫作的創(chuàng)新加以鼓勵。以小學閱讀當中《媽媽的賬單》一課為例,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時的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平時有沒有為媽媽做過什么事?”,在學生們回答后,教師需進行順勢引導:“媽媽有沒有給你獎勵呢?”,這時,部分同學就會踴躍、開心的說出媽媽給自己的一些獎勵,而教師這時就可點出重點:“那么同學們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在《媽媽的賬單》這課中,媽媽的獎勵卻是零呢?請大家思考后,再以《我的媽媽》為題目寫一篇作文”。通過對課文《媽媽的賬單》的閱讀,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也就很容易理解并且感受到媽媽給予自己的愛。因此,寫出來的作文也會真情流露,且寫出來的文章更有聲有色。此外,也要經常舉行一些作文交流實踐活動;建立作文園地,張貼優(yōu)秀作文等;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也就不斷被激發(fā)出來了。
五、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我們從作文訓練的基本需求出發(fā),有計劃和方向地引導學生們?yōu)榉e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種植樹木花草,讓學生知道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一些習性;日常勞動及公益活動,品嘗勞動的滋味,觀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進而懂得保護環(huán)境。在實際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引導學生善于將自己的所見所感歸納總結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指導學生描繪自己的生活。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之后,我們要放手讓學生們自由表達,不受課本的要求與限制,不為教師的指定所左右,題目也可以自擬,體裁也可自定,內容也可自選,做到形式豐富多樣化,取材現實生活化,語言兒童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重要工具,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同時,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擴寬他們的閱讀知識面,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下筆有神,促進學生基礎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年段的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指導學生進行習作。教師既要把握好文本素材進行作文指導,也要適當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不斷積累素材,并將這些素材應用于作文之中。在這個基礎上,教師也要指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攫取寫作材料的意識。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更加充實,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也會更加輕松,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穩(wěn)步提升。所以,優(yōu)化作文教學是目前小學語文學科中刻不容緩的永恒主題。
參考文獻:
[1]白芹,張同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淺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05).
[2]陳惠娟.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 提高寫作教學實效性--小學語文作文的興趣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6).
[3] 張惠捷.讓德育之花盛開三尺講臺——淺談小學語文新課標下如何將德育滲透在作文教學中[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