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替?zhèn)髯g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思維和認知過程,解析這一復雜過程有利于口譯學者更好地把握語言轉換實質,提高翻譯質量和效果。本文闡述了在交替?zhèn)髯g過程,影響思維的思維元素,對比了英美人和漢民族的思維模式,解析了思維和認知過程意義產(chǎn)生的過程,并用實例加以說明。明確交替?zhèn)髯g中概念整合的過程和意義在于提高對口譯理論的理解,并能夠據(jù)此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口譯實訓方案,有利于口譯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交替?zhèn)髯g 概念整合 思維模式 認知過程 探究
中圖分類號:H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9-0007-02
交替?zhèn)髯g(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是會議口譯使用最早的工作模式,現(xiàn)在主要用于會見會談、新聞發(fā)布等范圍小、時間短、語種少的場合。其工作過程是,口譯員坐在現(xiàn)場或會議室里,一邊聽源語講話,一邊記筆記,當講者發(fā)言結束或停下來等候傳譯的時候,口譯員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語,準確、完整地重新表達源語發(fā)言的全部內容,就像自己在演講一樣。會議口譯中的交替?zhèn)髯g要求口譯員能夠聽取長達五至十分鐘連續(xù)不斷地講話,并運用良好的演講技巧,完整、準確地譯出其全部內容。交替?zhèn)髯g的目的在于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能夠實現(xiàn)清晰、無障礙地即時溝通。交替?zhèn)髯g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理解階段(Comprehension stage)和形成語階段(Formulation stage)。
交替?zhèn)髯g是跨越兩種語言和文化的語言交際活動,譯員需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活躍的思想、豐富的語言經(jīng)歷、開闊的視野以及兩種語言和文化的辨別能力,才能勝任此項工作。要想圓滿地完成交傳工作,更需要了解譯員交傳過程中思維和認知過程,才能把交傳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和發(fā)展階段。
英語口譯是英語專業(yè)學生應需掌握的技能,最為常見的口譯方式是交替?zhèn)髯g。而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譯技能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沒達到應有水準,是普遍現(xiàn)象??谧g研究在理論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突破,在培訓方面需要設計更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以交替?zhèn)髯g為比照模式,在揭示口譯心智運作的概念化本質同時,將口譯思維過程納入認知過程框架進行考察,是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探索,其目的是,努力勾勒出影響交傳思維過程的認知因素組成的框架,破解口譯思維過程背后復雜意義的構建。
一、思維元素與認知模式
口譯的思維過程是極為復雜的過程,涉及的思維元素很多。其中有感知空間,即視覺、聽覺、符號、語義、行為等給譯員帶來的語言感受;語境空間,即是否譯員在現(xiàn)場翻譯還是通過其他技術手段傳輸翻譯;概念突顯,是指概念接應、概念評價、記憶激活、原型選擇等;認知共識,是指講話人與譯員以及與聽眾是否能夠分享文化信息所帶來的話語意義等等。
英美人和漢民族在思維模式和認知方法方面存在著很大差別。英美人思維模式的習慣是注重抽象思維、直線思維、形式邏輯,而漢民族注重形象思維、曲線思維,辯證思維。這就說明二者的思維模式動態(tài)曲線存在差異,也必定對思維認知產(chǎn)生積極或消極影響。
二、概念整合
交替?zhèn)髯g的難度在于,口譯發(fā)生時涉及后臺認知。所謂“后臺”是指譯員大腦思維過程的心智運作,是意義協(xié)商,即是心智運作和意義概念化協(xié)同運作,而這一過程涉及一系列輸入復雜維度的概念。揭示口譯思維的真實過程,是需要從理論到實踐的反復過程,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涉及的首先是思維理解,繼而轉為思維推進,最后是思維重構。該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是思維過程的統(tǒng)一體,也是口譯系統(tǒng)思維和全面思維的總和。
交替?zhèn)髯g的實踐告訴我們,口譯過程中因各種原因,特別是由于精力受到多方牽扯,因此完全一字不漏地轉述是不可能的。精力無法得到均衡分配,后果是思維的連續(xù)性受到阻礙,譯員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梳理思路,重構理解。這一過程也就是再認知過程。
交傳過程中有哪些因素導致概念或意義的形成?首先是理解,即是全面透徹地對講話人的所有講話內容的理解。講話人的語音、語速、語言的專業(yè)化程度等是影響正確理解的一個方面。另外,譯員的工作方式,比如是否記筆記,是否擅長大段落翻譯等,也是影響翻譯質量的一個方面。再者,心智過程的運作活躍程度,比如是否能夠做到刪繁就簡、高度概括,還是細致入微、不漏點滴地翻譯等等,也對翻譯質量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由此可見,所謂“概念整合”,是指了解口譯思維認知過程,明晰口譯心智過程的思維形式和工作方式,并通過上述過程、形式和方式整合出意義概念。例如,“壯士斷腕的決心”是漢語中別具特色的表達語。譯員的心智過程是,該詞句翻譯方法,不允許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必須馬上確定。關于語言形象問題,也就是譯文中是否需要帶有warrior和wrist,即要翻譯成the determination shown by a warrior who cuts his wrist。不過此處瞬間保留形象還是保留明確的意義在思維上發(fā)生碰撞,而后還是意義為要占了上風。最后是譯員要考慮的文化信息對等的問題,在英語國度中有沒有為下恒心而用刀子割腕的,異域國度的人能否接受這種做法等問題。經(jīng)過反復確認和斟酌,此句最后譯為the utmost determination。該譯文既簡約又明晰,節(jié)省時間,意義闡釋清新,特別是化解了不必要的文化沖突。而所有這一切雖然耗費了譯員很多精力,但是都是在瞬間不動聲色發(fā)生的。
三、概念整合研究的方向
不同的口譯實踐經(jīng)歷和理論指導,對于口譯學習者來說影響深遠??谧g過程中的“概念整合”是口譯思維價值的選擇。了解口譯思維認知過程,明晰口譯心智過程的思維形式和工作方式,即概念整合,可以窺視口譯后臺的認知動態(tài)意義的建立,有利于學習者更加深刻領悟口譯思維的整個認知過程。其研究成果可以應用于口譯培訓,提高譯員口譯質量,為多出高質量口譯人才服務,此外還可以為口譯理論基礎研究提供翔實資料。endprint
要通過交替?zhèn)髯g實例揭示口譯思維的認知過程,探討口譯心智運作的特殊意義構建,解析多維度概念整合思維,破解口譯過程中思維運轉過程以及其在交替?zhèn)髯g中的應用,并通過交傳實例,考察口譯思維過程中不易察覺的概念化表征(即是一系列復雜輸入維度的概念整合思維),分析口譯思維的認知過程實際運用以及對交替?zhèn)髯g產(chǎn)生的影響。
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是,以口譯思維認知過程理論為指導,選定實際交傳范例出現(xiàn)的交傳語篇為例,梳理、分析交替?zhèn)髯g中思維過程元素。同時分析思維模式在認知方面最終形成概念的因素以及有哪些因素導致概念或意義的形成。研究思維過程與表達對口譯效率的關系,努力探討思維過程對漢英雙語轉換能力的影響,提出增強交替?zhèn)髯g質量的建議。
四、結語
不同的口譯實踐經(jīng)歷和理論指導,對于口譯學習者來說影響深遠。口譯過程中“概念整合”是口譯思維價值的選擇。了解口譯思維認知過程,明晰口譯心智過程的思維形式和工作方式,即概念整合,可以窺視口譯后臺的認知動態(tài)意義的建立,有利于學習者更加深刻領悟口譯思維的整個認知過程。其研究成果可以應用于口譯培訓,提高譯員口譯質量,為多出高質量口譯人才服務,此外還可以為口譯理論基礎研究提供翔實資料。
口譯思維認知過程研究,實際是對解決口譯困難、提高口譯效率對策的研究。從交互和心理等多角度對口譯進行研究,探討思維認知過程對口譯實踐和研究的借鑒性作用和啟示,推動口譯實踐和理論研究進一步發(fā)展。
交替?zhèn)髯g的實質在于記憶和爭取時間和效率。只有經(jīng)過一系列的、長期的思維做過一些練習訓練之后,譯員才有可能很好地把握準確性和時效性,努力擺脫聽力上帶來的負荷,專心傾聽,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緊跟發(fā)言人的思路,更加得心應手地處理語言細節(jié)問題,全面地、系統(tǒng)地理順發(fā)言人的思維脈絡,不僅要翻譯大意,更要如實翻譯出語言的細微之處,確保翻譯質量。
參考文獻:
[1]勒代雷.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2]許鈞.翻譯概論[M].北京: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Gile,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1995.
[4]仲偉合,王斌華.基礎口譯[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5]梅德明.高級口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郝佳,李濤.釋意策略在漢語習慣表達語交傳中的應用——以李克強總理2016年記者會交傳為例[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6(8).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