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曉賢
摘 要: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只有真正的做好這方面的教學工作,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好初中音樂教學的價值,為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因為音樂教學不是死記硬背的,音樂是要幫助學生去挖掘生活中的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對學生的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其的重要.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探索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好學生的情感素質,為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音樂;情感素質;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建議
在現(xiàn)代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方面的、全面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對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以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作為切入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是現(xiàn)代課程改革核心素質教育對初中音樂教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探索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情感素質的發(fā)展,為學生的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幫助。
一、教學目的的情感體現(xiàn)
教學目的是課堂實施的最終目標,直接體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和工作的需求。當前,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教育價值取向發(fā)生很大的進步,培養(yǎng)的目標逐漸傾向于注重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乃至細化到個體情感的發(fā)展需要。因此,要在初中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質,所設置的教學目標,除了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外,還要做一定的情感處理,使其引導并發(fā)揮學生會學、樂學,并且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整體、和諧發(fā)展。所以,初中音樂教學目標應當重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方法的情感體現(xiàn)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手段,教師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課程教學目的及任務、學生的年齡特征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式各樣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被搬到教學舞臺上,發(fā)揮或大或小的作用。然而,教師除重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表面之外,未能有效地重視教學方法中的情感因素體現(xiàn)。其實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都必須以學生情感接受為前提,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素質為目的。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質。
三、在音樂欣賞中培養(yǎng)學生情感
最具情感的藝術就是音樂,所以它在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感及審美情趣上的作用不可小看,也不可替代。一部音樂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是音樂家靈魂的寫照。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節(jié)奏,演化出的都是音樂家內心的高尚情感。我們聽音樂,聽到的不是音樂本身,而是音樂背后的豐富情感內容。因此聆聽貝多芬的慢板樂章,我們會不自覺地進入沉思;聆聽施特勞斯的圓舞曲,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體驗到愉悅,甚至邁開輕松的舞步。古今中外,每一部稱得上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背后一定有一個高尚的靈魂和情感在支撐,無論是中國的《二泉映月》,還是西方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樂,我們聆聽,都能隨之獲得情感升華,人格也會提到純凈。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說:“節(jié)奏與音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深入心靈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他們就會用美來滋潤心靈,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會因此而丑化。”
也就是說,音樂的創(chuàng)作源于情感的驅動,大凡有影響力的音樂作品,都飽含作者的豐富情感內容。那么,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聆聽,從音樂的旋律變化中體味到其中包含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為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音樂中的情感內容.
四、教學內容的情感體現(xiàn)
任何一門課程都蘊含著一定的情感因素,都能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初中音樂學科也是如此。縱觀當前的初中音樂教材,其中的每一首音樂作品都包含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情感因素強化學生領悟。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刻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把握好作品的體裁、結構、調式調性等,并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感受、評價藝術作品。這樣不僅學生能夠從中了解作品的精神內涵和關系,而且能加深對作品的感知,從而提升學生對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和認識,為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
五、要注重德育、美育相結合,提高學生德智體美的整體水平
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教育下一代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傳道、授業(yè)、解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相應的知識技能,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傳統(tǒng)品德和正確人生觀教育。因此,進行音樂教育不能只考慮給學生教教樂理知識,教唱幾首歌曲、欣賞幾部作品,等等,還要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把音樂素質情感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結合起來,引導他們欣賞不同時期、不同風格和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當前初中生在許多方面仍然處于不穩(wěn)定、不成熟狀態(tài),所以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識別能力較弱,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缺乏了解和鑒別能力,青少年的世界觀尚未成熟,對是非美丑的鑒別能力還有待提高,如果音樂教師不注意做好方方面面的引導,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出發(fā),從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出發(fā),從傳承民族音樂廣闊的精神文化內涵出發(fā),在選擇教唱歌曲或欣賞樂曲時,不僅注意選材的思想性、經典性、藝術性、民族性和時代性,還考慮曲調是否優(yōu)美,音樂是否動聽,學生是否喜聞,更要看歌詞內容是否健康向上,能否促進學生積極進取。
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既需要重視對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更需要重視對學生情感層面的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情感素質,使他們在快樂、輕松的情感體驗中快樂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忠輝.論唱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郴州師范高等??茖W院學報,2002(6).
[2]丁紅梅.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感”的價值[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