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輝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相對較難,如果不能有效實施開展教學,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困惑和厭倦感。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為課題,針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相應策略,希望能夠改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畫面感
新課程標準的日益推進和深入,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也逐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和實施。本文就基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分析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就相關策略進行建議,希望可以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對古詩詞的講解和理解都只是表面的,解讀不深,教師通常注重的是學生的語文成績,因而會一味要求學生進行古詩詞的背誦,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往往只是一味死記硬背而并沒有弄懂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和古詩詞本身的意思。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閱讀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上面我們分析了我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論述,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的學生記憶力相當強。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適當?shù)匕才乓恍┍痴b和朗讀。然而,如果只是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就會適得其反,必須要讓學生在進行古詩詞朗誦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情感,體會和理解作者在寫作時的心情和心態(tài)是怎樣的,這樣才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產(chǎn)生情感上的交流,理解古詩詞中所含有的情感內(nèi)涵,最終有助于其進行理解性的背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在平常對古詩詞的積累,適當?shù)卦黾铀麄兊姆e累量。
2.合理聯(lián)想,深入理解
在古詩詞中作者往往會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當時寫作的背景和氛圍,通過精練語言的運用產(chǎn)生較強的畫面感,會讓讀者產(chǎn)生無限遐想。因此,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當多融入古詩詞含有的意境,加深學生對其內(nèi)涵的理解和掌握。當然,在古詩詞教學中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學習《游園不值》時,教師可以將合理聯(lián)想和深入理解的教學方式融入教學中。這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詞,詩人從側(cè)面的一些小細節(jié)對春天進行了描寫。“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十分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就可以以此來進行“詩人敲不開門是因為什么呢?”的問題設置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就被激發(fā)出來了——是外出了,還是在屋里沒有聽見,還是不想開呢?于是,學生有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下一句詩詞的學習自然引出。“一枝紅杏出墻來”詩句中,教師通過適當引導就可以使學生對于為何只能看見一枝紅杏產(chǎn)生疑問,那么,更多的問題就會被學生提出——院子里邊還有紅杏嗎?在院子里邊還有其他的景色嗎?還有人在院子里嗎?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去想象,院子里是這樣一幅景象嗎:蔬果茂盛、鮮花遍地、果樹結(jié)滿果實、蜜蜂采蜜、蝴蝶飛舞……總之,“一枝紅杏出墻來”所引發(fā)的是一種豐富的畫面感,在其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激發(fā),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以提高,這樣的背誦效果是積極的、主動的,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為今后學生寫作奠定了基礎。
3.聯(lián)系生活,運用詩詞
在中國古代產(chǎn)生的詩詞大都和詩人的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都是詩人自身真情實感的抒發(fā)。所以,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將詩詞生活化。例如,在教授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基于該詩回故鄉(xiāng)的背景來進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來了解詩詞中所蘊含的寫作背景。“少小離家老大回”詩句中提到的“少小”和“老大”是什么呢?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推斷出作者是在年少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xiāng),而到了年老的時候回到家鄉(xiāng)了。那么,教師就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如今回來情形”“當年小孩在今天小孩子眼中的形象”“村里的孩子和詩人打招呼”等畫面的想象,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實際的聯(lián)想,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從而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教師需要利用多樣和豐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小學階段是學習的一個關鍵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更可以為其今后學習其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戴銀燕.從意境到意象: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審美引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6).
[2]顧鳳芝.讓學生在朗讀中入境悟情: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3).
[3]李麗華.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學周刊,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