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斌
【內容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新課程標準一直強調教學中要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受中考的影響,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仍然是以教師為主,被動的接受教師滲透的知識,按照教師的要求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忽略了學生個體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得初中數學教學有一定的成績但是卻不是有效的,即:學生不能夠自主的去處理數學問題、獲取新知。本文筆者基于這個角度著重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生 學習 主動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縱深發(fā)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我們知道,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認識新知、增強技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明確認識到自己的位置,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逐步的走入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在學習中感受知識的樂趣。初中數學作為基礎性的學科內容,學生應該主動深入的去了解知識的本質內容而不是簡單的依托教師的思維去記憶、解決問題。但是,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都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面對問題往往不知所措。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
初中數學知識作為基礎性內容有著嚴謹的邏輯性,其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想要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學習就必須讓學生真正的走入到數學知識中去,感受數學知識的樂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數學知識感興趣了,才能夠主動的去探究數學知識。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意識。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對于多媒體有著強烈的興趣性,進而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制作對應的教學課件,一方面運用課件的動態(tà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運用課件還原數學知識,讓學生真切的感受數學知識的本質,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問題引導誘使學生主動學習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正處于發(fā)展的階段,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面對問題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尤其,初中數學知識邏輯性較強,面對新知學生很多時候不知道要去學些什么,教師單純的放手課堂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很容易出現學生學習偏離教學目標的現象,可以說,學生缺少一個指引他們主動學習的引線。問題作為開啟學生思維的手段無疑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導火索。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目標,將知識點設置成為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即:將教學內容從簡到難設置多個問題,層層遞進的誘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獲取新知,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個體的數學技能和素養(yǎng)。
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內容時,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請回顧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舉例說明。對比一元一次方程你覺得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嘗試舉例說明。什么是二次項系數?什么是一次項系數?什么是常數項?你能將一元二次方程轉化成一般式嗎?嘗試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去解決一些實際性的問題(出示書中的應用題)。這樣,將知識點設置成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主動學習的方法,諸如:主動預習新知、主動嘗試問題解決等,推動學生面對數學能夠主動學習。
三、聯系生活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
數學知識與生活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數學是對生活的一個理論性概括和總結,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數學的影子。隨著素質教育的縱深發(fā)展,生活化數學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改變抽象的形態(tài)讓學生在熟知的背景下潛移默化的走入進去,進而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能夠切實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生活性和實用性,進而增強自我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練習生活,借以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
如:在學習“函數中的分段函數”教學內容時,筆者將教材內容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生活問題:生活中話費套餐以及銀行存款。諸如:移動公司提出了新的套餐:58元套餐全國主叫時長150分鐘,國內上網流量30M,超出后每分鐘的收費標準是0.25元,流量超出后的費用是0.001元1KB;88元套餐全國主叫時長350分鐘,國內上網流量100M,超出后每分鐘的收費標準是0.19元,流量超出后的費用是0.001元1KB;128元套餐全國主叫時長350分鐘,國內上網流量30M,超出后每分鐘的收費標準是0.15元,流量超出后的費用是0.001元1KB;請問選擇哪種套餐最為劃算?這樣,將抽象、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為生活常識,鼓勵學生運用自我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拓寬學習本身的范疇,促使學生在生活探究中獲取數學知識,增強自我主動學習的信心。
總的來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個體,緊緊圍繞學生來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主動的去探究知識,獲取信息,形成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借以來凸顯數學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其武. 指導自主學習:初中數學學與教的研究與實踐[M]. 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
[2] 孫厚康. 初中數學思想方法導引[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縣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