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所羅門之歌》中莫里森黑人觀的二元對立空間解讀

      2017-11-25 02:41:03王紹平
      小品文選刊 2017年20期
      關(guān)鍵詞:麥肯所羅門之歌所羅門

      王 璐 王紹平

      (大連外國語大學(xué) 遼寧 大連 116000)

      《所羅門之歌》中莫里森黑人觀的二元對立空間解讀

      王 璐 王紹平

      (大連外國語大學(xué) 遼寧 大連 116000)

      《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是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為數(shù)不多的以男性作為主人公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莫里森有意呈現(xiàn)了眾多空間上的二元對立,每一對空間對立無不飽含著她對黑人歷史的認識、對現(xiàn)實的思考以及對黑人男性所寄予的深切期望。本文嘗試從二元對立空間表征的視角出發(fā),解讀莫里森在這部作品中所傳遞的黑人觀——無論身處何處,美國黑人若想找尋文化出路,必須接受種族現(xiàn)實,認清自己的黑人性及美國性,只有這樣才能在美國龐大的社會空間下活出一片屬于美國黑人的文化樂園。奶娃由北向南文化及身份的尋覓之路,也是莫里森黑人觀的建構(gòu)之路。

      《所羅門之歌》;二元對立;空間表征;黑人觀

      1 引言

      托妮·莫里森是美國二十世紀(jì)文學(xué)史上一顆閃耀的“黑珍珠”,她于199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這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美國黑人女作家?!端_門之歌》以麥肯·戴德三代人近百年的生活經(jīng)歷為主線,回顧了美國黑人從奴隸到自由人,從南方鄉(xiāng)村逃往北方城鎮(zhèn),再由北方城鎮(zhèn)返往南方故鄉(xiāng)找尋黑人“寶藏”的經(jīng)歷。這部作品與莫里森以往作品不同,作者不再局限于對黑人女性群體的刻畫,而是著重從黑人男性視角看待女性、世界以及黑人歷史,描寫黑人男性如何重返南方故鄉(xiāng)、找尋本真自我及皈依黑人文化。

      黑人觀是指作家通過筆下所描繪的黑人形象,展示作家個人對美國黑人的觀點及看法。作家言說他人,也是在言說自我,更是在建構(gòu)屬于美國黑人的身份特征。研究作家筆下黑人群體對美國白人文化及自身黑人文化的選擇,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家個人對美國黑人在主流文化生存之道的看法及建議。莫里森的每部作品,無不植根于美國黑人歷史、傳說和現(xiàn)實生活之中,無不飽含著她對美國黑人所寄予的深切期望,無不表現(xiàn)著她眼中美國黑人應(yīng)有的身份渴求和精神追求。其每部作品中折射的黑人觀,都是她內(nèi)心對黑人問題的探尋和思索,也是她對黑人群體更好地融入美國主流文化的期望。在《所羅門之歌》中,莫里森不僅刻畫了獨特的黑人形象、展示了自己對黑人的觀點、傳遞美國黑人應(yīng)有的立場和價值觀,還通過二元對立空間下美國黑人對文化的不同選擇,表達了自己的黑人觀。在文化交流及融合日趨密切的今天,正確了解黑人作家的黑人觀,對于我們認識黑人群體及幫助美國黑人更好地融入白人主流社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1974年出版的《空間的生產(chǎn)》中,亨利·列斐伏爾分析了物理空間、心理空間和社會空間。此外,他第一次提出了空間三元辯證法,把空間分為了空間實踐、空間表征及表征空間,其中最重要的是空間表征。“‘表征’意指意識形態(tài)與知識難以區(qū)分的領(lǐng)域”(史敏,2012:107)。在等級社會中,“空間表征”是空間秩序的話語體現(xiàn),由占統(tǒng)治地位的集團管控。在《所羅門之歌》中,莫里森對美國南北地理空間的思考折射出作家強烈的種族意識,通過北方空間和南方空間場景的變化,莫里森賦予這些空間豐富的表征意義。她對北方空間下黑人群體的表現(xiàn)既失望又同情,在白人主流文化的沖擊下,他們既沒有選擇休戚與共去抵抗沖擊,也沒有選擇主動融入去緩解矛盾,這與她心中黑人群體應(yīng)有的生活態(tài)度相差甚遠。而南方空間下黑人群體的和睦相處卻是她極力推崇的生存方式,這里是“被邊緣化”的黑人群體獲得幸福生活的樂園,是他們了解及傳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天堂,也是她理想中最適宜黑人群體生活的地方。

      2 北方空間下的黑人觀

      1896年,美國最高法院頒布了“隔離但平等”的決定,通過各種形式的隔離對黑人進行壓制,空間隔離就是其中之一。在《所羅門之歌》中,故事開篇于1931年北方的密歇根州,城市空間已被劃分為白人居住的城北白人區(qū)和黑人聚居的城南黑人區(qū)。黑人聚居的社會空間又被劃分為住在干線大道南側(cè)的下層黑人和住在干線大道北側(cè)的黑人中產(chǎn)階級,呈現(xiàn)出“南與北”和“貧與富”的對立空間形式。對于生活在北方社會空間的黑人群體來說,他們既受到強有力的白人主流文化沖擊,又要對自己與生俱來的黑人文化做出選擇。隨著階級分化及白人主流文化的侵入,黑人內(nèi)部也出現(xiàn)了種族主義分化的趨勢。

      空間因素對小說中的人物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不同類型的房屋不僅是他們?nèi)粘5纳嬷?,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小說中,派拉特家住在南側(cè),麥肯·戴德家住在北側(cè)。莫里森通過麥肯家及派拉特家在不同社會空間下對黑人文化的不同選擇以及二元對立的空間表征下兩個家庭的不同生活體驗,表達了自己的黑人觀。

      2.1 北側(cè)豪宅——麥肯家對文化的錯誤選擇

      麥肯的父親杰克曾是一名出色的農(nóng)場主,但是這蒸蒸日上的農(nóng)場引來了白人的嫉妒,為了保護自己的家產(chǎn),杰克遭白人槍機身亡。而作為這一切的見證者,麥肯深知占有財富的重要性,所以他選擇不擇手段地謀求財富,不僅靠壓榨黑人同胞來獲得與白人相等的地位,還將自己的婚姻建立在物質(zhì)的基礎(chǔ)之上,以此獲得了這所令人羨慕的豪宅。這個空間的存在,是麥肯冷漠無愛的表征,是他財富積累的表征,是他與黑人群體相隔離的表征,更是他得以與白人群體相接近的表征。

      生活在北方的社會空間下,麥肯的精神已被完全“白化”。為了實現(xiàn)和白人的平等,他在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上都在向白人靠近,一心想著實現(xiàn)資本占有就能完成“由黑到白”的蛻變,對自己的黑人同胞絲毫沒有理解及憐憫之心。他毫不留情地趕走沒錢付租的房客貝恩斯太太,連房客波特的自殺行為都冷漠對待,只在乎自己的房租能否按期收回。在對待家中三位女性方面,“他對妻子的惱恨閃現(xiàn)在他對她說的每一個字眼里,他對女兒們所感到的失望像篩灰似的傾灑在她們身上,把她們黃油色的面孔弄得陰陰沉沉”(莫里森,15)。對麥肯而言,三位女性就像家中無趣的擺設(shè),既可以隨意放置,也可以成為他炫耀的資本。對于像麥肯這樣的黑人中產(chǎn)階級群體,他們是可憐又可悲的,對金錢占有的欲望讓他們拼命擺脫自身的黑人屬性,不僅竭力讓自家豪宅在地理空間上靠近白人群體,還將自己同下層黑人相對立。但是,他們終究無法融入白人統(tǒng)治階級,還被下層黑人所拋棄,最終走上了眾叛親離的道路。麥肯家的豪宅再大,也不能幫助他得到白人群體的認同,更不能幫助他記載黑人固有的文化屬性。

      奶娃作為家中唯一的男性繼承人,從小享受著豪宅中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這使他每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般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變得同父親一樣,極端以自我為中心,不尊敬父母也不關(guān)心姐姐們。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父母本應(yīng)是最好的引路人,可是生活在這種家庭空間下,奶娃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疼愛,體會不到黑人群體間的團結(jié)和尊重,他的心理空間一直處于糾結(jié)的狀態(tài),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他感覺自己與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格格不入,想要逃避,可又無處可逃。在這樣無愛又缺失黑人性的家庭空間下,奶娃無法實現(xiàn)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無從培養(yǎng)本來就薄弱的民族性格,更不知何以尋找文化之根。

      列斐伏爾認為,空間不是獨立的地點,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它具有多維屬性,包含著豐富的隱喻和表征,不僅與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相聯(lián)系,也反映了其中人物的意識。麥肯的豪宅在地理空間上遠離黑人群體卻靠近白人群體,本來就無愛的家庭更因“雙重排斥”的存在而變得壓制和冷漠。這一與社區(qū)隔離的家庭空間,是父權(quán)制空間下男尊女卑的表征,是麥肯家遠離黑人文化的表征,也是第二代黑人家庭盲目生活狀態(tài)的表征——愛情虛無、家庭生活不幸福以及對自身文化的認識不足,體現(xiàn)出黑人北上之后心理上和行為上發(fā)生的變化。莫里森筆下的這幾位黑人形象,是處于夾縫的社會空間下遭受種族歧視的群體。這樣的群體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北遷后迷失的富裕黑人,既受到白人群體的排斥,也無法融入當(dāng)?shù)睾谌俗迦?,是與黑人祖先和集體疏離的文化孤兒。這種夾縫化的社會空間,是一種處于邊緣、模糊和隔離狀態(tài)下的空間,是“北漂”黑人群體無所適從的表征,是種族主義和民族歧視盛行的表征,也是他們迷失的種族意識和缺失的道德品質(zhì)的表征。

      在傳統(tǒng)的非洲文化中,人道主義比金錢更重要,也更被黑人群體推崇;家庭成員間的關(guān)系是給予與分享,而不是索取與占有??墒窃诿绹狈缴鐣慕鞠?,黑人失去了應(yīng)有的民族意識,尤其是像麥肯和奶娃這樣的男性群體,離開了本土文化,他們不僅沒有承擔(dān)起照顧女性的使命,還將自己在白人社會空間下無所適從的“病癥”傳播到她們身上。麥肯的妻子露絲及兩個女兒被淹沒在這豪宅中,這個空間帶來的壓抑感讓她們無處可逃,這里既沒有家人的溫暖也缺失黑人文化的氣息。對她們來說,這個豪宅就似一個牢籠,一所監(jiān)獄,她們的青春還有生命都在這個空間中慢慢凋零,就像她們手中的人造假花般,無人欣賞也無人疼愛。莫里森同情他們的尷尬處境,也為他們家庭間失去的活力及文化無根狀態(tài)感到悲痛。

      2.2 南側(cè)平房——派拉特家對文化的固執(zhí)堅守

      同樣生活在北方社會空間下,莫里森還刻畫了派拉特家這個生活在貧民區(qū)卻堅守黑人民族意識的群體。派拉特在十二歲時見證了父親杰克的去世,還因一袋金子與哥哥麥肯反目成仇,可是她不像哥哥一心想著積累財富來獲得父親去世的慰藉,她選擇在北方的白人主流社會下堅守自己的黑人文化來懷念父親。作為北方黑人群體中堅守黑人價值觀的個體,派拉特雖然生活在城南貧民區(qū),卻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清醒地保持自我意識,從不刻意追求白人價值觀,還自在地以黑人文化形塑自己和影響家人,是莫里森極其推崇的黑人女性??墒撬齻兗覍谌宋幕墓虉?zhí)恪守,也讓她們與主流文化隔絕,始終以局外人的身份生存在北方社會空間下。

      派拉特在出生時母親便去世了,她不僅靠自己的力量爬出母親身體,還成為了一位沒有肚臍的女性。這讓她與眾不同,讓所有知道她秘密的人敬畏她,她也因此被驅(qū)逐和排斥,可這反而能讓她放下物質(zhì)與習(xí)俗的重負更好地在北方生活。

      派拉特的平房雖不華麗,卻時時刻刻縈繞著祖孫三代間的歌聲和笑語,這里也是奶娃除了好朋友吉他的家之外,最喜歡去的場所。同自己如監(jiān)獄般死氣沉沉的家相比,這個貧民窟般的簡陋住所卻讓他感受到了以往沒有的溫暖和愛,奶娃喜歡這個散發(fā)著“黑人氣息”的平房,喜歡派拉特在這里談起南方往事,也喜歡派拉特三代間相親相愛的家庭模式。正是與派拉特的相處,才讓他領(lǐng)悟到更多的精神文化和人性的東西,是派拉特引領(lǐng)他去探尋黑人歷史及文化,是派拉特以博大的胸襟引導(dǎo)他走出狹隘的個人世界,也正是在派拉特的帶領(lǐng)下,奶娃才了解到家族歷史,最終走上了回歸黑人文化之旅。可以說派拉特是他文化上的母親,也是給予他二次生命的“母親”。對奶娃來說,這個平房是他了解黑人文化的場所,走進這個平房,他就步入了一個屬于黑人群體的新世界,這里同自家被“白化”的環(huán)境有著顯著差別。

      音樂是美國黑人民間文化的主要藝術(shù)形式,莫里森將黑人天性中最本質(zhì)的特征抽象為歌聲,而派拉特家中最常出現(xiàn)的聲音就是祖孫三代的歌聲?!霸凇端_門之歌》當(dāng)中,歌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奶娃的身世相連,也與美國黑人的文化相關(guān)?!耙魳肥且环N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有效方式,他們在絕望和充滿希望的時候都會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張瑩和王靜月, 2013: 67)。派拉特的平房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空間,麥肯因為孤獨而不自覺地靠近派拉特家,祖孫三人的歌聲讓他想起了童年時期南方的經(jīng)歷,讓他在孤獨的時候得以排遣心中的郁悶。奶娃初入這里時,也對派拉特的歌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聲是這樣的:

      售糖人飛走了

      售糖人走啦

      售糖人掠過天空

      售糖人回家嘍

      這首歌讓奶娃愛上了這家人,甚至自豪地承認了這個他一直以來很厭惡的姓氏“戴德”。歌聲環(huán)繞于這個被隔絕的家庭空間,卻讓它在龐大的白人社會空間下更顯獨立和富有生機。奶娃在這種空間下得以成長,他禁不住地想要來到這里,來到這個充滿歌聲、關(guān)愛和黑人文化氣息的平房。派拉特常唱的這首“焦糖人飛走了”為奶娃后來在南方尋寶之旅的頓悟和找到家族的歷史打開了心靈大門。

      莫里森筆下的派拉特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女人,她身上有著代表黑人文化特征的“森林般氣息”,而這種氣息正是非洲黑人文化的表征。她與女兒及外孫女住在典型的“非洲村落”中,沒有現(xiàn)代家庭設(shè)施,沒有電、自來水也沒有煤氣。雖然她們家一無所有,可是家中從不缺少歡聲笑語,她將祖先的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至此,將流傳的歌聲帶到北方,告訴孩子們關(guān)于祖先的文化和歷史。這種家庭生活空間的存在,是黑人文化及歷史在北方繼續(xù)堅守和傳承的表征,是黑人群體在北方生存下去的表征,這里是是派拉特樂觀堅強下去的支撐地,但同時也是她與不斷進步地社會空間相隔離的表征。

      生活在北方的社會空間下,派拉特堅守著自己的黑人文化傳統(tǒng),繼承著非洲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她拒絕接受白人文化,坦然地面對被“邊緣化”的地位,可這在美國現(xiàn)代社會是行不通的,這使她像哥哥麥肯一樣,既無法融入白人群體,也與周圍的黑人群體相隔絕。

      這個家庭空間的存在,是黑人群體與主流社會矛盾存在的表征,在某種程度上,她對于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實際上是面對白人主流文化沖擊下找不到對策的表現(xiàn)。莫里森贊揚她也同情她,派拉特沒能依托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完成拯救黑人的使命,因為拒絕白人主流的生活在北方社會空間下終究是不會幸福的。莫里森在塑造這樣一個為人所尊敬的人物同時,似乎也在向讀者傳遞這樣一種信息:對于生活的北方社會空間下的黑人群體來說,堅守住本民族文化固然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可是不斷接受其他民族的精華,才是在龐大的北方社會空間下得以生存下去的最佳選擇。

      因此,莫里森安排了奶娃南下的尋金之旅,賦予奶娃以重任,讓他帶領(lǐng)這群在北方社會空間下失去自我和固步自封的群體,找尋真正的黑人文化遺產(chǎn)和歷史歸宿。

      3 南方空間下的黑人觀

      在《所羅門之歌》中,莫里森筆下的北方空間是白人價值觀占主導(dǎo)地位的空間,像麥肯一樣的黑人群體民族意識遭到侵蝕,他們與自己的祖先斷了聯(lián)系,切斷了黑人之根。而那些同派拉特一樣的黑人群體,縱使固守自己的黑人傳統(tǒng),可在北方的社會空間下,他們終究會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在莫里森心中,身處北方的黑人如果不對自身的美國性和黑人性做出正確地思考,那么北方空間就像一道高墻般將他們排斥在外。但是對她來說,南方空間卻是黑人記憶和歷史的表征,這是充斥著戴德家族的往昔歲月的寶地,是迷失的黑人群體精神歸屬之地,是他們找尋文化遺產(chǎn)之地,也是奶娃頓悟的地方。

      出于對獨立生活的追求、過去生活的厭惡和金錢的渴望,奶娃開啟了南下尋金之旅。他首先來到了父親和姑姑成長的地方——丹維爾,這是父親曾經(jīng)如癡如醉描述過的地方。在這里,他了解到關(guān)于祖父“林肯天堂”的故事,也跟著老人們思念起祖父來。坐在庫柏牧師家中,聽著老人們講述過去的事情,講述他父輩的傳奇,他倍覺興奮,因為這些故事滿足了他對迷失身份的渴望。在塞絲家中,他聞到了甜蜜的味道,想起了兒時的夢境。這個從殘暴的白人手中拯救父親和姑姑的傳奇老人,是被歲月“遺忘”的百歲老人,是對白人壓迫黑人歷史的最好見證者,也是麥肯家族祖孫三代生活經(jīng)歷的最好見證者。

      在莫里森筆下,南方充溢著歷史和回憶,奶娃通過老人們的口述了解到祖輩的故事,了解到祖父優(yōu)秀的經(jīng)營農(nóng)場能力,了解到白人對祖父的殘忍殺害,還了解到父親和姑姑的童年往事。同時,他的到來也滿足了老人們對麥肯家族的想象,“他們談呀談,把奶娃當(dāng)成了觸發(fā)他們記憶的引爆裝置,美好的歲月,艱苦的時光,滄海桑田的變化”(莫里森,273)。在這片南方寶地上,奶娃主動打開心扉,跟著老人們一起回憶戴德家族的往事,回憶他們過去擁有的故事。

      奶娃在北方的生活恰恰與這個充斥著回憶的南方相對,北方黑人群體間的漠視,讓他不知如何主動與人交流,更不會主動談起自己的父親。可是在丹維爾,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和種族關(guān)系的不同讓他看到了一片屬于黑人生活的新天地,這里充滿了自由與和諧,他們擁有共同的集體回憶,彼此想通,守護著共同的記憶。是老人們對自己家族的懷念給了他打開心扉的勇氣,奶娃為老人們之間的情感所觸動,也為了解到自己家族的故事而激動。

      但是奶娃內(nèi)心仍不忘尋金,所以在塞絲的指引下,他到山洞里尋找金子。他脫掉了鞋子、襪子,經(jīng)過溪水的洗禮后進入了山洞。在非洲的文化中,山洞是一個神秘的場所,不僅象征著女性的子宮,也是非洲母親的表征。莫里森安排奶娃以這種方式擁抱非洲母親,不僅讓他獲得了最原始的力量,也給了他繼續(xù)向南前行的信心,所以奶娃決定繼續(xù)南下,到祖輩們的老家弗吉尼亞沙理瑪去探尋金子的下落。

      到了沙理瑪,他頓時情緒高漲。這與他過去生活的北方空間迥然不同,“凡是他到的地方,看不到一張白人面孔,而黑人也是一個個歡天喜地、興高采烈、寡言少語”(莫里森,303)。置身于充滿黑人氣息的空間中,他很激動,但是從北方帶來的價值觀還是讓他與當(dāng)?shù)氐暮谌巳后w起了沖突,他意識到雖然擁有相同的黑色皮膚,可是他卻長著一顆“白色的心”。這讓奶娃學(xué)會傾聽周圍的聲音,也開始找尋自己與他們的想通之處,所以他加入了當(dāng)?shù)匾换锖谌巳后w,參與狩獵行動。

      狩獵這一行動,是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集體性活動,是朋友吉他說過在南方唯一留戀的事情,也是奶娃從白化的黑人向真正黑人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行動。在非洲傳統(tǒng)文化中,打獵是男性展示勇氣和魄力的方式,也是黑人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生活在北方社會的奶娃來說,他不曾了解狩獵對南方黑人群體的意義,可經(jīng)歷過這古老而傳統(tǒng)的黑人文明洗禮,他徹底丟棄了北方帶來的虛榮和驕傲,他的思想成熟了很多,開始真正理解南方的黑人群體。在這個屬于黑人群體的森林之夜,他同當(dāng)?shù)氐暮谌巳后w重歸于好,行走在這片神奇的森林間,“他發(fā)現(xiàn)走在大地上就好像是他屬于大地,在大地上,在他踏腳的地方,他也不跛了”(莫里森,327)。在這片祖輩們生活的故土上,他找回了幾近泯滅的民族意識,也重建了與南方黑人同胞間的友誼。

      同狩獵一樣,黑人音樂作為一種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所羅門之歌》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的頻頻出現(xiàn)是莫里森借助其在南北空間的不同表征,對個人黑人觀的呈現(xiàn)手段。

      奶娃在派拉特家第一次聽到歌聲時,就為之所吸引。這首“焦糖人”的歌曲把奶娃拉到了派拉特身旁,讓奶娃看到了一個與自己家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在南方之行中,奶娃又聽到了孩子們口中的“所羅門之歌”,這首歌是這樣唱的:

      喔,所羅門不要把我丟在這里

      棉花球鈴會把我窒息

      喔,所羅門不要把我丟下

      巴克拉的翅膀會把我扼起

      所羅門飛了,所羅門走了

      所羅門穿過太空,所羅門回了老家。

      派拉特口中的“焦糖人之歌”是南方祖輩口中的“所羅門之歌”傳承到北方社會的過程中被誤傳的版本?!敖固侨恕弊屓讼肫鹆朔N植園中拼命辛勞的黑人奴隸,但“所羅門”讓奶娃了解到這不僅是一首歌,更是一段歷史,這是曾祖父拋棄家人的故事,也是黑人女性被忽視的故事。

      仔細聆聽這首歌,他產(chǎn)生了懷鄉(xiāng)之情,也想起自己在北方時對哈格爾的薄情、對家中女性的冷漠,所以他毅然決然地回到北方,不僅勇敢地承擔(dān)起哈格爾為他而死的責(zé)任,還帶領(lǐng)派拉特回到他們的故鄉(xiāng),幫助她釋懷了心中對父親的愧疚。

      在北方充滿歧視的社會空間下,麥肯和派拉特家對自己及周圍環(huán)境認知的不足使他們遭遇了情感的缺失,從而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評價。而擁有質(zhì)樸黑人的南方鄉(xiāng)村卻為人物提供了心靈的港灣。奶娃在由北向南社會空間的改變下,歷經(jīng)身體上的磨難和精神上的反省后,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責(zé)任和義務(wù),找到了自我歸屬感。

      4 結(jié)語

      在《所羅門之歌》中,莫里森通過呈現(xiàn)二元對立空間下黑人群體的不同生存模式,對美國黑人如何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找尋文化身份、實現(xiàn)身份歸屬、過上自由生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于在北方空間下缺失黑人性的麥肯家和固守黑人傳統(tǒng)的派拉特來說,他們既無法擺脫與生俱來的黑人性,也不能拒絕社會賦予的美國性,所以對兩種文化的正確認識及結(jié)合,是美國黑人在北方生存下去的最好辦法。而對于生活在南方空間下和睦相處的黑人群體來說,如何繼續(xù)傳承優(yōu)秀的黑人文化,如何帶領(lǐng)廣大黑人不斷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要的生活,這是他們需要思考和堅持的地方。由此可見,莫里森的黑人觀滲透自己對黑人間和睦相處、了解自我身份及處理好自我與白人主流社會和諧關(guān)系的期望。

      [1] Lefebvre, H.1991.D.N.Smith Trans.The Production of Space[M].Cambridge,Massachusetts: Bail Blackwell.

      [2] 曹愛雅.2012.列斐伏爾視角下的社會空間——淺析《沉沒之魚》中烏托邦空間的建構(gòu)[J].文教資料,(2): 11-13.

      [3] 伏東杰.2015.《所羅門之歌》中房屋意象的解讀[J].外國文學(xué),(15): 59-61.

      [4] 龍躍.2016.非裔美國文學(xué)中的“黑人性”[J].湖南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139-144.

      [5] 托妮·莫里森.2005.胡允桓譯.所羅門之歌[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6] 王雪敏.2013.《所羅門之歌》中美國黑人文化透視[J].外國文學(xué),(6):151-152.

      [7] 張瑩, 王靜月.2013.淺析小說《所羅門之歌》中的音樂特色[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4Z):67-68.

      13712.4

      A

      1672-5832(2017)10-0062-04

      王璐(1992-),女,漢族,山東萊西人,大連外國語大學(xué)英語學(xué)院,英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研究方向:非裔美國文學(xué)。

      猜你喜歡
      麥肯所羅門之歌所羅門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鷹直升機準(zhǔn)備在所羅門海的美國號航空母艦上起飛
      軍事文摘(2021年19期)2021-10-10 13:30:48
      “麥肯臻脆”創(chuàng)新裹粉技術(shù)亮線
      膽小的巨人
      《所羅門之歌》主人公“奶娃”的成長歷程新論
      從身體美學(xué)角度分析《所羅門之歌》中奶娃的成長
      《所羅門之歌》中黑人文化的走向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3:23:10
      原型理論視角下的《所羅門之歌》解讀
      淺析《意外的旅客》中麥肯的最終伴侶選擇
      科技視界(2014年10期)2014-07-02 09:50:24
      《所羅門之歌》的文本圖像特征
      雞犬猛護犢,麥肯留人出狠招
      禄丰县| 凌海市| 保康县| 孟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崇礼县| 儋州市| 容城县| 呼伦贝尔市| 洪湖市| 昭平县| 雷波县| 广宁县| 武安市| 廊坊市| 台东县| 石门县| 云南省| 宜州市| 玉山县| 靖州| 达州市| 广河县| 达尔| 三门峡市| 西和县| 阿尔山市| 闽侯县| 湘乡市| 石首市| 巴青县| 余江县| 康定县| 大英县| 黔西| 赣榆县| 嘉禾县| 特克斯县| 姚安县| 浪卡子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