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
摘 要:湯亭亭一度稱華裔女性作家黃玉雪為“華裔美國文學之母”。她的確是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成名作《華女阿五》應該算是一部優(yōu)秀的女性小說,在這部作品中,讀者會發(fā)現(xiàn)女主角玉雪不僅是一位耐心、順從且勤勞的傳統(tǒng)中國女兒,而且是一位上進、堅強且能干的美國現(xiàn)代女性,因而她最后也成功地進入了以男性為主導的美國主流社會。
關鍵詞:美國華裔 女性 他者 黃玉雪
《華女阿五》一直被認作是黃玉雪本人的傳記體小說。可少有人把它當作女性小說來看待。在世界文學史上,女性小說具有悠久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在諸多的美國作品中,以女性為反映主題的小說一直頗受青睞。隨著20世紀少數(shù)族裔文學的發(fā)展,美國女性小說既關注現(xiàn)代白人女性的自由與獨立問題,也注意到了少數(shù)族裔有色人種女性生存與發(fā)展的躊躇與艱辛,它的發(fā)展為整個女性小說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華女阿五》是一部優(yōu)秀的女性小說。在這部作品中,讀者不僅看到主人公玉雪身為傳統(tǒng)的中國女兒順從、忍耐、勤勞的一面,而且也能領略到其奮進、堅定、能干的現(xiàn)代女性一面,最終成功地躋身于強大的男性主導的美國社會。
一、傳統(tǒng)的中國女兒
女性在一生當中會扮演很多角色:或母親,或妻子,或情人,或女兒。要在短短幾十年歲月中將這些角色一一做好絕非易事。其實做好女兒已經具有相當難度,而要做中國的好女兒就更具挑戰(zhàn)性了。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至今,一直保持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與良好的秩序??墒?,再優(yōu)良的文化也有與現(xiàn)代思想相抵觸的時候。作為中國女兒,玉雪對中國文化與教育是怎樣繼承與接受,又是怎樣選擇與挑戰(zhàn)的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前者。
中國文化講究“百事孝為先”。忠、孝、仁、義四個大字深深地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而作為中國女兒,盡孝道更是頭等大事。在這一點上,玉雪做得非常出色。玉雪受外婆的影響很大。外婆經常把來自另一國家的稀奇事講給孩子們聽,不僅教他們做人的道理,也叮囑她們做晚輩,做女兒應盡的本分。外婆曾給玉雪講了媽媽養(yǎng)八頭豬的故事,于是,她開始了解:“她得按照媽媽的吩咐去做,沒有報酬,因為這是她應該的?!?(黃玉雪,27)不過,她做的要比這個多得多。美國經濟大蕭條那一年,玉雪才不到十一歲。爸爸媽媽面臨著殘酷的日子。繁重的家務開始落在小女孩玉雪的肩上,放學后她要采購、縫紉、洗衣、做飯。這一切她默默地承擔著。又是一年,爸爸生病得厲害,媽媽陷入極度的痛苦與無助之中。一度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堅強的媽媽動搖了。玉雪試著盡量安慰她?!跋肫鸷芫靡郧?,她在學校受傷時老師安慰她的動作,她笨拙地抱住媽媽的雙肩,輕輕地拍她。感覺非常特別——對媽媽有一種新鮮的親切感。這種感覺出乎她的意料。在這里,這位未受保護、受人批評、感到迷惑和面臨威脅媽媽第一次親自向她女兒傾訴心事?!保S玉雪,73) 媽媽的傾訴震動了玉雪,她想做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她,于是,她開始在主日學校里里暫時替代她爸爸的空缺。她把剩余的精力和愛心全部傾注在主日學校的工作上,竭盡全力做好爸爸的工作。她試圖勸服媽媽與她一起去醫(yī)院定期做生前婦檢。到媽媽生孩子那陣兒,玉雪愈加奔波,極盡全力照顧母親,使得母親更加順利生產。
可是,對于華裔來說,在中西文化沖突如此強烈的環(huán)境下,與家庭不曾發(fā)生摩擦與爭執(zhí)是不可能的。玉雪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可貴的是,在經歷了數(shù)次與父母的激烈爭執(zhí)之后,玉雪開始學會不再把新獲得的西方思想帶回到她的東方家庭?!懊慨斔みM黃家的門檻,她就行使起當女兒的義務——幫母親買東西,做家務,幫父親用英語寫商業(yè)書信。她變成一個唯唯諾諾的中國女孩?!保S玉雪,154)經歷過工作與生活中的彷徨與挫折,玉雪仍是父母眼中的孝順女兒?!八F(xiàn)在回到家里,會看到媽媽和爸爸停下手中的活,微笑地抬頭看她,說,‘你又回來了,很好!” (黃玉雪,227)因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父母的傳統(tǒng)教育與生活的百般磨煉不僅使玉雪獲得自食其力的本領,更讓她明白中國文化與禮教的精髓所在。
在美國主流社會,華裔美國人保持傳統(tǒng)的中國女兒身份絕不是件易事。玉雪熟諳中國的文化,深受傳統(tǒng)家庭的熏陶,適當?shù)乇3至俗约鹤鳛槿A人的基本文化特性,尤其是作為一位華人女性。遵從嚴格的家庭等級制,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繼承中國女性傳統(tǒng)美德,做黃家的孝順的好女兒,這是玉雪作為華人兒女的本分。不過,玉雪是有分寸的。面對美國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玉雪同時是一位獨立自主的現(xiàn)代女性。
二、奮斗的現(xiàn)代女性
女性小說關注女性在將其貶為“他者”的社會里的不懈奮斗歷程。即使是在相對開放的美國,玉雪的生活一直籠罩在父權制的陰影下。她,同眾多美國華裔女性一樣,被貶為“他者”,是喪失了主體地位與身份的邊緣人。按照二元論男性、女性來分析,后者永遠是前者的補充,是被前者規(guī)范的他者。換言之,男性是父權制社會的基本原則,是主體,是真理、君主或者上帝;女性則是受排斥的對立面。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這位華裔的乖女兒愈加顯現(xiàn)出自己的反叛個性。不僅如此,在這男性主導的社會里,她更積極地去主導自己的生命,磨練自己的意志,證明自己的能力,獨立分析、判斷自己成長與成功路上的每一次抉擇,逐步地堅強起來。玉雪不僅是這傳統(tǒng)家庭里孝順乖巧的中國女兒,更是這現(xiàn)代社會里叛逆獨立女性的寫照。
現(xiàn)代女性最重要的特質——獨立在玉雪身上有完美體現(xiàn)。獨立,即意味著挑戰(zhàn)傳統(tǒng)觀念,革新陳舊思想,女性開始擁有自己主見,表現(xiàn)出反叛、要強的個性?!霸凇评账怪行恼撝校吮患俣楦笝囿w制下非獨立的繼承者,不論在知識文化,或社會歷史架構中,其形象總是被男性權力所塑造、操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男性仍舊是世界的秩序中心。”①作為現(xiàn)代女性的玉雪又豈能容忍這種男性權力對女性的繼續(xù)操縱?她開始盡自己最大努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奪得自己作為女性的話語權。首先,玉雪擁有敏銳的判斷力和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她自己爭奪話語權奠定基礎。玉雪還是小女孩時,曾因與同班女同學貪玩,被檢察員抓個正著。當時的玉雪認為大家同時犯錯,只罰她一人欠缺公平,堅持不受懲罰。“我只是伸張正義。按照我爸爸教我的方式去質問錯誤的東西,我寧愿把他叫過來,讓他處理這件事。在這之前,我是不會伸出我的手的。”(黃玉雪,57)她開始為自己有了新的想法,即要為自己認為對的東西辯護,而欣喜不已。到后來,開始真正接受西方文化教育之后,她又非常明確地堅持自己對于兩國文化取舍的中庸之道。她無法拒絕中國思想和行為的核心——宿命論,又對遺傳和環(huán)境正所謂個人成敗的全部因素的西方科學推理深信不疑。她仔細審核,在兩種文化的拉力戰(zhàn)中盡量保持平衡。其次,玉雪具有對傳統(tǒng)閉塞文化與體制的強烈反叛性,將其為自己奪得話語權推向高潮。玉雪向父親提出讓父親資助上大學的費用,父親拒絕了?!鞍职衷趺磿靼酌绹叩冉逃龑ξ乙馕吨裁矗繛槭裁锤绺绐氉砸蝗讼硎馨职中燎趧趧拥某晒吭诿绹?,人們不用前往祖先墓地上香、祭拜!生為女孩非我所愿,作為女孩,我不想僅僅為養(yǎng)兒育女而結婚!也許我的權利不止是養(yǎng)兒育女!我既是女性,也是一個個人!難道中國人認為女人沒有感情和思想嗎?”(黃玉雪,99)玉雪這時有了強烈的個體意識,認識到自己既是個人,也是個女人,要爭取同男人一樣的女人應該享有的平等權力。玉雪這時對兩國文化平衡的拉扯更加明晰,已不再是單純的反叛了,她在逐漸走向成熟。endprint
最后,玉雪獨立地支撐著自己的學業(yè),開拓著自己的事業(yè),用事業(yè)的成功驕傲地奪回了女性話語權。經歷諸多波折與坎坷后,玉雪開始在唐人街獨立從事陶藝制作,“身份由被大眾認為的陶塑品變成創(chuàng)造者,顛覆了男性是主體,女性是他者的概念,強烈地沖擊了傳統(tǒng)的男權秩序,因而引起了象征著男權社會的唐人街的恐慌。可是,它卻有力地為長久以為被壓抑著的女性發(fā)出了聲音,尋回了被埋沒于歷史中的身份和抗爭的力量,重建了她們的信心與自尊?!雹?/p>
中國傳統(tǒng)女兒與美國現(xiàn)代女性的雙重身份,曾令玉雪前輩如此地彷徨與不安;可是,經過歷史的磨礪與自我的不懈探索,她已經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得到兩主流文化的雙重肯定,不愧為了不起的中國女兒。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不僅是華裔,不僅是女性,所有中華民族的好兒女,在實現(xiàn)自己了不起的夢想的同時,應讓自己龍的傳人的姿態(tài)與身份驕傲并延續(xù)下去。
注釋
① 高麗.從女權主義角度解析《華女阿五》中第三人稱的使用[J].棗莊:棗莊學院學報,2007(1).
參考文獻
[1] Grottesman,Ronal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New York:W.W.Norton&Company Inc.,1979. [2] Gurrin,Wilfred L.,Earle Labor,Lee Morgan,Jeanne C. Reesman and John R.Willingham.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 Ling,Amy.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M].New York:Pergamon Press Inc,1990.
[4] Wong,Jade Snow.Fifth Chinese Daughter[M].Seattle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8.
[5] 黃玉雪.華女阿五[M].張龍海,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6] 李琳.《華女阿五》成長小說中的一朵奇葩[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6).
[7]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8] 文培紅. “大熔爐”、“種族主義之愛”與ABC的美國夢[J].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9).
[9] 吳景超.唐人街共生與同化[M].筑生,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