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豆腐湯
原料:豆腐250 g,鯽魚1條,蔥絲5 g,香菜3 g。
調(diào)料:蔥段、姜片、鹽、味精、黃酒、魚湯、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塊,用沸水(放少許鹽)浸燙;鯽魚治凈,擦干水分。
2. 炒鍋上火,倒入少許精煉油,放入蔥段、姜片煸香,將鯽魚兩面略煎,加入黃酒、魚湯、豆腐,大火燒沸,改中火燒至湯濃后,揀去蔥、姜,投入鹽、味精,裝盤后,撒上姜絲、香菜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生津,通乳,補虛贏,利水濕。
甲魚燉豆腐
原料:甲魚1只,凍豆腐250 g,筍片50 g,火腿片50 g,綠葉菜25 g。
調(diào)料:鹽、味精、胡椒粉、黃酒、蔥段、姜片各適量。
做法:1. 甲魚宰殺治凈,凍豆腐切塊,分別放入湯碗中,加入清水、黃酒淹沒,放入筍片、火腿片、蔥段、姜片后蓋上蓋,上籠蒸約1 h。
2. 揭蓋揀去蔥、姜,放入焯熟的綠葉菜、鹽、味精、胡椒粉,蒸數(shù)分鐘即可。
功效:滋陰補腎,清熱瀉火。適用于肝腎陰虛、久痢、遺精、脫肛。
提示及禁忌:脾胃陽虛者忌用。
熗芹菜豆腐
原料:豆腐200 g,凈芹菜100 g,紅椒絲20 g。
調(diào)料:鹽、味精、調(diào)和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塊,入沸淡鹽水(濃度約1%)中浸泡或略焯,撈出裝入盤中。
2. 芹菜入沸水中燙熟,晾涼后切成片,加入各種調(diào)味料拌勻置于豆腐上,放上紅椒絲即可。
功效:平肝清熱,降壓利尿。適合高血壓、眩暈頭痛、面紅目赤、血淋者食用。
竹蟶豆腐
原料:豆腐250 g,竹蟶150 g,筍片20 g,黑魚子醬10 g,蔥花5 g。
調(diào)料:蔥段、姜片、黃酒、鹽、味精、濕淀粉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大塊,入冷水鍋,放少許鹽焯水;竹蟶餓養(yǎng)吐沙后洗凈焯水,分別放入盤中,放上蔥段、姜片、筍片、黃酒,蒸熟。
2. 將蒸盤中蔥、姜揀去,湯汁潷入鍋中,加清水、少許鹽、味精,用濕淀粉勾薄芡,澆淋在豆腐、竹蟶上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除煩止瀉。適合虛熱體質(zhì)者養(yǎng)生食用。
金錢菇釀豆腐
原料:豆腐250 g,水發(fā)冬菇(直徑約3 cm)12個。
調(diào)料:鹽、味精、蔥姜酒汁、胡椒粉、濕淀粉、干淀粉、鮮湯、精煉油各適量。
制作:1. 豆腐去皮,切成大塊,用沸水(放少許鹽)浸燙幾分鐘,撈出撳成細泥狀,用潔布擠干水分成豆腐泥,加入鹽、味精、蔥姜酒汁、胡椒粉、干淀粉。攪拌上勁,成豆腐蹄子。
2. 冬菇去凈梗部,拍上少許干淀粉,釀上豆腐蹄子,抹平后蒸熟。
3. 炒鍋上火,放入鮮湯、鹽、味精,用濕淀粉勾薄芡,淋油,澆在冬菇上即可。
功效:助胃易食,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
鮮果素咕嚕肉
原料:豆腐150 g,菠蘿塊80 g,黃瓜塊80 g。
調(diào)料:番茄醬、鹽、淀粉、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成塊,用沸水(放少許鹽)浸燙,撈出沾滿干淀粉,靜置1 min后,再沾滿干淀粉,炸至色澤金黃,外殼脆硬。
2. 炒鍋上火,倒入少許精煉油,放入番茄醬、菠蘿、黃瓜、豆腐翻炒,加鹽調(diào)味,淋油裝盤即可。
功效:益氣開胃,消食止瀉,降血壓,利尿,清熱解毒。
豆腐燉蛋
原料:豆腐200 g,雞蛋4個,蔥花5 g。
調(diào)料:鹽、味精、雞油、鮮湯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塊,進行焯水處理。
2. 雞蛋液攪勻,加鹽、味精、雞油、鮮湯繼續(xù)攪勻。用中火蒸至半熟時,趁熱加入豆腐塊,蒸至成熟,撒蔥花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清熱解毒。適合赤眼、咽痛、燥咳聲啞、心煩不眠、消化不良、酒精中毒者食用。
肉松拌豆腐
原料:豆腐250 g,肉松80 g,熟芝麻、榨菜末、熟花生仁末、蔥花各5 g。
調(diào)料: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塊,入沸淡鹽水(濃度約1%)中浸泡或略焯,撈出裝入盤中。
2. 將調(diào)味料調(diào)勻,澆在豆腐上,放上其余各種原料,即可拌食。
功效:清熱和中,生津止渴。可用于痢、消渴、肺熱咳嗽、便秘。
銀杏燴豆腐
原料:豆腐400 g,銀杏50 g,水發(fā)枸杞子5 g。
調(diào)料:蔥段、姜片、鹽、味精、黃酒、濕淀粉、鮮湯、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成菱形塊,入沸淡鹽水(濃度約1%)中浸泡或略焯,撈出待用。銀杏去殼,焐油后去皮、心。
2. 炒鍋上火,倒入少許精煉油,用蔥、姜熗鍋,放入鮮湯、豆腐、銀杏、枸杞子、黃酒、鹽、味精,燒至入味,用濕淀粉勾薄芡,淋油即可。
功效:補肺益腎,生津止渴。
提示及禁忌:不宜生食、多食。
豆腐嵌蟹黃
原料:日本豆腐200 g,蟹黃、蟹肉各100 g,蔥花5 g。
調(diào)料:蔥段、姜片、黃酒、醋、鹽、胡椒粉、濕淀粉、鮮湯、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日本豆腐焯水后切成15 cm的段,上端剜去半球體。
2. 炒鍋上火,倒入少許精煉油,用蔥、姜熗鍋,放入蟹黃、蟹肉略煸。加黃酒、醋、鹽、胡椒粉、鮮湯略燒,用濕淀粉勾芡,分別嵌于豆腐的空缺處,入籠略蒸,取出,澆淋用鮮湯、鹽、味精、濕淀粉、精煉油制成的滋汁,撒上蔥花即可。
功效:清熱,散血,明目,醒酒。
龍頭豆腐
原料:豆腐300 g,凈龍頭魚(亦稱豆腐魚、九吐魚)300 g。
調(diào)料:蔥段、姜片、黃酒、鹽、味精、胡椒粉、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塊,焯水;龍頭魚剁成段。
2. 炒鍋上火,倒入少許精煉油,放入蔥、姜煸香,入龍頭魚略煎,再放入黃酒、豆腐、清水,燒至汁白入味,再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可。
功效:益氣養(yǎng)胃,生津止渴,清熱瀉火。
鏡箱豆腐
原料:豆腐600 g,豬肉末250 g,蝦仁50 g,蔥花5 g。
調(diào)料:蔥段、番茄醬、白糖、鹽、黃酒、醬油、味精、濕淀粉、鮮湯、香油、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成12塊(5 cm×3 cm×2 cm),用沸水(放少許鹽)浸燙,入油鍋炸至呈金黃色、結(jié)殼撈出,從正面破口,挖出中間的嫩豆腐。
2. 豬肉末加蔥花、白糖、醬油、黃酒、鹽、鮮湯攪拌上勁,分別填入豆腐中,封口處嵌上蝦仁。
3. 炒鍋上火,倒入少許精煉油,用蔥段熗鍋,放入番茄醬、白糖、鹽煸炒,加入黃酒、醬油、鮮湯,將豆腐整齊排入(破口向下),燒沸后改小火燒10 min,加味精,用濕淀粉勾芡,大翻鍋,淋香油,盛入盤中即可。
功效:滋陰益氣,潤燥止咳,清熱瀉火。
楊花蘿卜燉豆腐
原料:豆腐200 g,楊花蘿卜100 g,水發(fā)干貝50 g。
調(diào)料:鹽、味精、黃酒、鮮湯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塊,用沸水(放少許鹽)浸燙;楊花蘿卜修去頭尾及黑斑等,焯水。
2. 鍋中加入鮮湯、黃酒、豆腐、楊花蘿卜、干貝,用中小火燉至蘿卜酥爛入味,再放入鹽、味精即可。
功效:滋陰補腎,生津消積,清熱解毒。適合食積脹、痰咳失音、消渴、痢疾患者食用。
羊敲玉腐
原料:豆腐250 g,羊球(睪丸)1副,胡蘿卜片25 g,菜心25 g。
調(diào)料:鹽、味精、胡椒粉、黃酒、蔥段、姜片各適量。
做法:1. 豆腐切塊,入沸淡鹽水(濃度約1%)中浸泡或略焯,撈出待用。
2. 羊球撕去外膜,切成片,入沸水略燙;胡蘿卜片、菜心焯水。
3. 將豆腐、羊球、胡蘿卜放入盅內(nèi),加入清水、黃酒淹沒,放入蔥段、姜片上籠蒸約30 min。
4. 揀去蔥、姜,放入焯熟的菜心、鹽、味精、胡椒粉,蒸數(shù)分鐘即可。
功效:益精壯陽,生津止渴。
紅白豆腐
原料:豆腐200 g,鴨血200 g,蔥段30 g,姜末20 g。
調(diào)料:火鍋底料30 g,味精、鹽、黃酒、醬油、鮮湯、紅油、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豆腐、鴨血均切塊。分別入水鍋(放少許鹽)焯水。
2. 炒鍋上火,倒入少許精煉油,放入蔥、姜、火鍋底料煸香,加入黃酒、醬油、鹽、鮮湯、豆腐、鴨血燒至入味,放入味精,淋紅油即可。
功效:益氣開胃,補血,生津,清熱解毒。
素東坡肉
原料:凍豆腐500 g,冬瓜肉150 g。
調(diào)料:南乳汁、黃酒、老抽、白糖、鹽、淀粉、素湯、香油、精煉油各適量。
做法:1. 將豆腐切成3 cm×3 cm×2 cm的塊,冬瓜肉切3 cm×3 cm×0.5 cm的片,加少量老抽腌漬上色。
2. 凍豆腐拍上淀粉,蓋上一片冬瓜片,用牙簽固定,入油鍋炸至定型,拔去牙簽,成東坡肉生坯。
3. 鍋中放入東坡肉生坯(冬瓜面向上)、南乳汁、黃酒、老抽、白糖、鹽、素湯汁稠濃,淋香油,裝盤即可。
功效:利水消痰,清熱解毒。適于暑熱煩悶、水腫、腳氣、淋病、痔漏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