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慧敏??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心理學家跟蹤做了不少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我們將學生置于一個放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會比較活躍,愛思考,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記憶的效果會比較好。根據(jù)學生的這些特點,詹姆斯·阿謝爾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全身反應法。這種教學方法利用了學生愛動的特點,結合課本的知識點,挖掘教材中的愉悅因素,把快樂引入課堂。讓孩子真正的動起來,在活動中去體驗和感受這些知識。
關鍵詞:小學英語;全身反應法;快樂
要想課堂教學取得實效,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英語課堂,不僅僅需要學生去主動學習,而且要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眼睛、大腦、身勢等器官的作用。讓學生把從課堂中所聽到的英語知識和自己所看到的動作結合起來,經(jīng)過自己的大腦,轉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然后把它表達出來。全身反應法常常用于初學語言的小學生,它倡導聽為先,行動在后。所以,根據(jù)這個教法,在小學生初學英語這門語言的時候,我們在課堂中不妨通過聽、說、唱、游等活動來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借助于動作,讓學生在行動中去獲得英語的一些感性認識。本文主要從全身反應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來闡述這篇文章。
一、 全身反應法會活躍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剛剛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時,對小學生來說,學習了英語感覺就好像見到外國人一樣新奇,學習英語特別積極賣力,總喜歡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去炫耀一下自己的所學所得。這種初學語言的新奇會讓學生不住的去關注英語,去多聽、多說。但是,隨著不斷地學習,字母、單詞、句子不斷地積累,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要求掌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學生對英語最初產(chǎn)生的新奇感會慢慢地淡化,甚至消失。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學生疲憊不堪,課堂上昏昏欲睡,無精打采。但是,我們教師如果能在英語課堂上采用全身反應法,學生置身于各種各樣的英語活動中,唱、說、游、演等等,形式多樣,話題多樣,這種愉悅的課堂很容易就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心中常懷著一種新鮮感,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二、 全身反應法能夠簡化知識,利于創(chuàng)建英語語境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有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這么一種怪現(xiàn)象,那就是: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但是教學上卻不出效果,學生無論是聽的能力,還是說、讀、寫的能力均沒有太大的進步。但是,相反的是,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輕輕松松,一節(jié)課下來沒有太多的言語??墒?,在教學上卻很出效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實,英語課堂并不是講得越多越好,而是看教師的語境設置的怎樣,學生是否感興趣。在英語課堂上使用全身反應法,通過全身反應法能夠將枯燥無味的英語知識內(nèi)容充分地“動”起來,在“動”中枯燥無味的英語知識內(nèi)容經(jīng)過學生的頭腦得到了簡化,學生感受到了意義。對英語產(chǎn)生了興趣,會積極地投入到英語課堂中來。
三、 全身反應法往往形象具體,便于學生識記
在晨讀課上,老師們會有這么一個發(fā)現(xiàn),那就是:有的學生很認真地在不出聲地看著單詞,而有的學生在大聲地讀單詞,而有的學生在讀單詞的時候,不僅大聲在讀,而且手指也不閑著,在那兒不住地邊大聲讀邊比劃單詞。最后檢驗單詞的效果,既讀又用手參與的效果肯定要強于只讀或只看的學生。這樣一個簡單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恰當?shù)氖褂萌矸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和四肢等身體器官的作用,讓學生看、聽、說、唱、游等多種活動中理解知識,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以后,很容易會讓學生記住這些知識。
四、 全身反應法往往形式多樣,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由于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容易受別的事物的吸引而注意力渙散。自控能力較差,感性認識為主。上述的關于小學生的種種特點就決定了在課堂上老師要想法設法去讓學生參與課堂,時時關注課堂,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采取形式多樣的全身反應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譯林英語有一個sound time的版塊,這個版塊的內(nèi)容主要是學習音標的。每個單元的sound time形式都差不多,讀含有該音標的單詞,然后是句子。我們老師采取的方法也就是讓學生聽錄音,感受這些音標的發(fā)音,然后跟著錄音去模仿發(fā)音。如果我們遇到sound time,總是按照上述方法解決的話,學生就會感到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但是,如果我們教師讓學生在聽或跟讀的時候隨著錄音去打拍子的話,效果就大有好轉,學生將聽到的聲音經(jīng)自己的大腦思考,打拍子的話,在運動中將聽到的轉化成自己的思想。
五、 全身反應法往往有動有靜,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全身反應法也不是每節(jié)課都必須要用的,什么時候用,用哪些方式取決于教師根據(jù)學情和教學內(nèi)容綜合考慮而定。成功的教學并不是教師講得越多越好,也不是向學生灌輸越多的知識越好。在小學這個基礎的階段,主要就是一個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階段。針對小學生自己的特點,我們不僅運用全身反應法讓學生在“動”中授之以漁,而且也應該給學生一段時光,讓學生在“靜”中思漁。通過教師正確有力的引導,讓學生動靜結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挖掘出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
結束語
全身反應教學法,它充分利用了學生活潑、愛動、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的特點,并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愉悅的因素。這些愉悅的因素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吸引到英語活動中去,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快樂地學英語。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去進行交流,有助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田妮.全身反應法述評[J].大眾信息,2014,03.
[2]張道州.“全身反應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