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德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價值觀的確立、世界觀的確立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德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通過德育對學生的行為、思想進行教育與疏導。
關鍵詞:德育;小學語文;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課程中的必修課程,在小學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語文課程的教學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語文課堂中對德育進行滲透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實現(xiàn)。領略意境,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闡述道理,激發(fā)學生情感;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情感升華;分析詞語,賞析句子,陶冶學生情操。通過這幾種方法進行德育教育。
一、 中心思想滲透德育,激發(fā)學生思想情感
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對于課文的講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換言之就是要抓住主干,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通過中心思想的掌握,闡明這個思想所要表達的哲理,這個故事背后所要講述真正的意義。通過這種過程來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理解文章表達的精神內涵。例如:在講述《橋》這一課時,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洪水來臨時,一位作為共產黨員的老村長先人后己,幫助大家渡橋躲避洪水的一件事情。文章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憑借自己的沉穩(wěn)和威信,果斷地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橋。他把死的危險留給他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用自己瘦弱但堅挺的身軀為鄉(xiāng)親們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抓住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怕犧牲的情感,激發(fā)學生要多為自己身邊的人考慮,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這個故事教述,更加具有說服力,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文章中心思想,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二、 分析詞語、句子,陶冶學生情操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詞語是構成文章的一個部分,好的詞語有點睛的作用。句子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語言文字運用之前,要對詞語和句子有著充分的理解,才能夠準確無誤地對語言進行運用。分析詞語,在一定的意義上就是摳字眼,在語文教學中這種摳字眼是必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為學生文字理解打下基礎,通過對關鍵詞語、關鍵句子的分析,學生能夠更加準確生動地對文章進行理解。通過賞析句子,體會人物形象的描述,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在賞析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對人物進行分析。在對關鍵詞進行整理把握時,可以對故事的情節(jié)進行間接的理解,對故事的發(fā)展過程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在語文課堂當中,通過細致的對詞語和句子的把握,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情趣。
三、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德育氛圍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任務是學習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于小學階段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小學德育方面的學習尤為重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滲透德育,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深入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營造有趣生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的傳授。于小學生而言,難以接受枯燥的理論性的東西,沒有一個有趣活潑的教學過程,小學生是不能夠去深刻理解“德育”的。德育包括很多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所學習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在教學情境中讓學生懂得所要傳授的德育內容。例如,在學習《一株紫丁香》這一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文,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角色扮演來理解本文的含義,升華文章的主題。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教師這一主體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懂得尊師重道、尊敬師長的道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在充分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讓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接受德育熏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四、 轉變教師角色,發(fā)揮情感中介作用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研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活動需要師生互相交流配合,共同學習。在課堂中,教師要注意角色的轉變,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教學中要發(fā)揮情感中介的作用,注意將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要在學習中加強于學生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發(fā)展。小學生是基礎學習階段,對很多東西的認知不客觀不徹底,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學習主動性不穩(wěn)定;因此,教師要切實發(fā)揮情感中介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抑揚頓挫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中盡情抒發(fā)心中的想法,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打開心扉,引發(fā)情感共鳴,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感受德育的存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喧賓奪主,德育的滲透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感受,去學習,在接受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滲透德育,讓語文教學內容和德育充分結合,教師與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讓對語文的學習有著不一樣的體會,讓小學語文課堂在德育的滲透下更加豐富多彩。
結語
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來說,德育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是伴隨終生的;于教師而言,將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尤為重要的。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德育滲透在教學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學生的德育,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還是個需要我們不斷去實踐去探索的方面,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吸收總結,讓德育充分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
參考文獻:
[1] 路鮮花 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微[J]《學周刊》,2013(10):65-65 .
[2] 索朗卓嘎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德育理念滲透探微[J] 《新課程·下旬》,2013(10):180-180 .
[3] 黃艷萍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方法探微[J]《讀寫算:教師版》,2014:33-33.
[4] 楊小平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探微[J]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4(4):119-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