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麗
摘 要:新時期學校與教師之間存在特殊的利益博弈,為教育管理者如何有效處理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利益管理帶來了新的視角和思考。文章結合實際,對教師隊伍管理進行博弈分析,以期為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師隊伍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標準的博弈研究假設人們不會有道德和情感方面的考慮,所有的一切都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行為作為行動選擇的依據。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學校管理領域對博弈理論的重視不足,學校管理往往從人性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期望通過道德的教化來改善學校的管理。但是道德教化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將自己的偏好、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角色進入各個社會領域,利益最大化訴求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組織、社會個體理性選擇自身行為的主要依據,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學校傾向于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益。教師作為“理性人”,面對有限的時間資源和腦力、體力資源,傾向于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利益,如工資、獎金、職稱、政治地位等。一方面是學校想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教師最大的努力,從而獲得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師在相同的努力水平下想獲得最大的利益收獲。如何獲得兩者利益訴求的和諧,盡量減少兩者利益訴求之間的不一致,是學校管理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的難點在于,對于學校來說,投入的總值是不能夠無限增長的,甚至學校管理者根本無權增長投入值(往往是由政府投入決定的),如何在投入總值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每一個教師的努力水平,是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分析一下教師的利益需求,可以簡化為:T=F+SX。T為總收入,F(xiàn)為固定收入,X為完成任務后的產出,S為教師可分享自己產出的份額??梢娪绊懡處熇娴年P鍵是S,即能夠分享到的產出比例。如果教師投入的成本大于所能獲得的利益,教師就會傾向于減少努力水平。
我們來看一個經濟學中“智豬博弈”的例子。假設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食物。如果有一只豬去踩踏板,另一只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那么,在兩頭豬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終結果是小豬選擇等待。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只好親力親為。為什么小豬不愿意努力?因為資源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了小豬的投入成本遠大于所能獲得的利益?!爸秦i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fā)。但是對于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狀態(tài)。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guī)則的設計者是不愿看見有人搭便車的,而能否杜絕“搭便車”現(xiàn)象,就要看游戲規(guī)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以上分析為我們展示了新時期學校與教師之間存在特殊的利益博弈,各學校管理著在處理學校與教師之間利益管理帶來了新的視角。首先,必須正視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與教師之間的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博弈的關系。學校和教師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如果不承認這種利益訴求的沖突面,這些沖突得不到調適,必然影響教書育人大計的實現(xiàn)。其次,積極改善教師管理體制,實現(xiàn)權力支配和道德約束向利益激勵和規(guī)范支配機制轉換。教師的利益訴求的追求是教師主要的從教動機,如果管理者停留在“理想化”的道德說教或是強硬的權力支配模式下,雖然可以使利益沖突“隱性化”,也會造成教師出工不出力的“隱性缺勤”。學校管理層要確保教師在競爭機制下實現(xiàn)專業(yè)自覺,同時要充分發(fā)揮績效考核的作用,保證評價結果和獎懲的合理性。最后,要注意過程管理,采用多主體參與的評價策略,綜合同行、學生、專家給出的評價結果,充分發(fā)揮參與約束的作用,把教師的努力行為而不僅是產生的結果作為利益分配的依據。只有這樣,才能減低教師的努力成本和風險,使努力水平和收益相適應,從而達到學校與教師利益的和諧。
參考文獻:
[1]顏立茹.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博弈分析[J].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魏新,龍妙君.“智豬博弈”模型對員工激勵機制的啟示[J].商業(yè)時代,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