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園
【內(nèi)容摘要】微課是一種網(wǎng)絡型教學輔助資源,它以自己的獨特特點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特別是一線教學的使用,讓微課的作用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高中生物課程在課堂中應用微課輔助學生學習是一種課堂教學的補充,在講述重難點,課程實驗,在因材施教方面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從這三方面出發(fā),主要探討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中輔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期能給高中生物教師做一些微課教學借鑒。
【關鍵詞】微課 高中生物 教學效率 提升
2010年的“微課大賽”讓微課資源在教育界掀起一股研究微課的浪潮,一線教師,學者,專家將微課資源整合到各個課程中,讓微課成為教學輔助資源,助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師借助微課,進行輔助教學,解決課堂中的教學難點、重點,幫助每一個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個性化學習,提優(yōu)補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協(xié)助教師,幫助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生物課堂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 微課解析
2013年胡鐵生老師給出了全新的微課定義: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wǎng)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wǎng)絡課程資源[1]。微課是一種微型網(wǎng)絡學習資源,可以隨時、隨地、按需提供學生學習幫助,它獨特的“短小精悍”特點讓其在教學中能游刃有余,它在課堂中與學生親密無間的接觸,讓學生在學習效率上立竿見影,讓教師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都發(fā)揮著重大作用。
二、 學術上的微課常用類型
微課的研究經(jīng)歷了從定義解析到實踐應用再到應用效果反思的幾年過程,逐漸成熟。早期就有對微課的分類進行了界定,一般來說:按課堂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進程)來分類,微課可分為課前進行復習的類型、新課開始導入的類型、知識深度理解的類型、練習加強鞏固的類型、小結拔高拓展的類型;按照課堂教學內(nèi)容劃分為傳道型微課、授業(yè)型微課、解惑型微課;按照微課的錄制方式分為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件合成式微課、綜合型微課;按照微課使用對象和主要功能劃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型的微課、學生自主學習型的微課、社會大眾學習型的微課[2]。
在實際教學中,各種形式的微課都是穿插在一起使用,而且緣由教師的個人使用特點或者個性喜好方面,一般的教師都是有自己固定的幾種使用類型,下面就常用類型微課的應用進行闡述。
三、 生物教師常用的微課類型匯總以及應用
1.生物課堂解惑型微課
解惑型微課一般是針對于重難點而言,主要集中于課堂中的一兩個教學難點與重點。生物教學中,知識面廣,涉及面寬,要想學生能面面俱到的學習到位也是很有難度的。知識學習是反復,反復,再反復的一個循環(huán)式的過程,更何況是生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更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實踐一次又一次的反復學習,此時微課的應用就能幫助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能進行自主的,探究式的學習,由于微課的視頻資源的反復播放的特點讓微課對于重難點的講解不費吹灰之力。在課堂中一線生物教師采用的基本上都是解惑型微課幫助教師輔導學生學習。
2.生物課堂實驗型微課
高中生物課程中應用實驗型微課目的是彌補沒有真實實驗的遺憾與實驗過后還不能很好的掌握實驗內(nèi)容進行鞏固知識的場合。由于課時、實驗室等原因,一般實驗課時不能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而實驗型教學內(nèi)容對于學生理解生物知識是非常具有幫助理解的作用,譬如“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細胞 ”一課完全可以通過視頻微課熟悉顯微鏡各個結構以及對應的功能,掌握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用微課視頻完美展示待觀察的各種細胞如脂肪細胞、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還可以通過微課視頻觀察如何制作各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與步驟,彌補教學中沒有真實實驗的不足。
3.生物課堂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型微課
因材施教分層型微課在生物課堂中應用很廣,應用的次數(shù)也是最多,輔助教師進行全班性的輔助教學,因材施教,實現(xiàn)每個人的“個性化學習”。這類類型的微課不是一種微課,一般的都是由多種微課構成,基礎知識類,重難點解惑類,深度學習類的……根據(jù)每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而定,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主要是針對本班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他們的喜好情況而定,沒有規(guī)定的微課內(nèi)容與微課格式,是一種混合性的微課輔助學習的課堂。
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掌握程度千差萬別,教師要想在教學中要統(tǒng)一進度,就顯得無能為力。一方面既要照顧到優(yōu)等生的繼續(xù)深入探究知識學習,另一方面還要照顧到學困生的狠抓基礎薄弱知識的掌握,教師在教學中就左右為難。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一般生物教師就愿意借助微課實現(xiàn)這樣的分層教學,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設計制作適合班級學情的微課,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知識可學,有機會提高,實現(xiàn)因材施教。
總之,微課在課堂中的應用效果是明顯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借助微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卓有成效的,關鍵在于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將微課輔助學生學習的功能物盡所值,還要在于生物教師如何使用,在什么樣的時間什么樣的場合使用才能發(fā)揮微課的最大作用,需要教師不斷的通過實踐去摸索,總結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5):38-44.
[2] 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3]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4] 肖安慶,李通風.例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4(5):27-28.
[5] 侯鳳霞.例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生物學 ,2015(10):22-24.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臨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