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文化是指數學思維、精神、觀點、方法和語言等內容。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能夠充分體現數學教學的意義,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數學學習環(huán)境。學生很容易對數字學習產生枯燥感,所以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技能。
一、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
數學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文化,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挖掘。首先,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教師要深入教材中,深度解析教材內容,找到文本中與學生思維的對接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設計;其次,教學方法本身也屬于數學文化的范疇,教師只有精心創(chuàng)設科學的數學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再次,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數學文化滲透性的研究,利用生活案例展開數學教學,這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如在教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時,教師可通過深度分析教材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情境導入:“你們能說說自己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嗎?然后由學生展開議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繼續(xù)引導他們:“大家請看大屏幕,觀察這些圖片上的人都在干什么?你們能夠從這些圖片上獲得哪些信息?依據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有關加法計算的問題呢?”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出一些加法問題。當學生列式計算后,教師再引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概念,就能讓學生順利地掌握這兩個數學概念。
教師利用大屏幕投放圖片信息,并讓學生觀察圖片,根據圖片信息提出加法問題,再設計娛樂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運算,這些都屬于滲透數學文化的行為。
二、創(chuàng)設滲透數學文化的氛圍
數學文化具有豐富性、生動性、針對性,教師可設計適宜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如教師可通過生動講述、數學案例分析、數學信息搜集、實地調查分析等方式,為數學文化的滲透提供便利條件。另外,教師要樹立滲透數學文化的意識,改善教學環(huán)境,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獲得數學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從而建立全新的數學學習觀念,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如在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時,筆者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列舉了實例:“A學生、B學生、C學生到超市去買筆記本,A學生買了3本,用了18元,B學生買了5本,C學生買了5本,單價都相同,問三個學生總共買了多少本筆記本,花去多少錢?”然后,筆者讓學生根據問題展開討論,并分別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問題。有的學生是這樣計算的:3+5+6=14(本),18÷3=6(元), 6×14=84(元);還有的學生是這樣計算的:3+5+6=14(本),18+18÷3×5+18÷3×6=84(元)。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只要學生能夠得到正確答案,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但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列式順序要一目了然,這樣才符合數學運算規(guī)則。
三、優(yōu)化數學文化的熏陶方式
在設計數學課堂訓練時,教師要形成滲透數學文化的思想,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訓練機會,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的核心階段,并在不斷感知、體悟中形成數學認知。走訪調查、數據分析、案例講述、現象整理、課堂情境再現等教學方式,都屬于滲透數學文化的方式,都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和訓練的氛圍,幫助學生順利構建數學認知體系。
如在教學《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時,筆者設計了一個訓練任務:“這里有一個不透明的口袋,里面有4個紅球、2個黃球。游戲規(guī)則是每人只有一次摸球機會,每次只能拿出一個球,如果全班學生摸出紅球的次數多,就算女生贏;如果摸出黃球的次數多,就算男生贏?!边€沒等筆者說完,一些男學生就提出了異議:“老師,這樣是不公平的。袋子里的紅球數量多,摸出的概率就大,袋子里應該放和黃球一樣多的紅球。”隨即,筆者立即修改了游戲規(guī)則。在游戲結束之后,筆者再將游戲里的數學原則教授給學生。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又能夠較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揚中市八橋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