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鋒
摘 要:我國正在實行素質教育,新課程的改革也正在不斷地推進和深入,改革小學數學的教學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師要在響應素質教育的同時,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穩(wěn)步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互動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 應用策略
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就會極大的降低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氛圍會越發(fā)枯燥,學生還會產生厭倦心理,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可以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1]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1.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互動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識,建立起一個正確的價值認知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中,還需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概念的本質,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案例來掌握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明確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改變教學案例,利用更貼近生活的案例和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在此過程中與教師和諧相處。[2]
2.處理學生存在的差異問題
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也同樣存在較大的區(qū)別,這也就導致每位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不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計劃,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仔細地判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合理的把控教學力度,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因材施教,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學生才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更好、更快的完成學習目標,教師也能更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獲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二、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
1.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第一,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存在年紀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的情況,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存在東張西望,不認真聽講的情況,或者與周圍的同學嬉笑打鬧,還會影響到想要學習的學生。這種情況的存在,導致學生無法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極大的降低了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因而,教師必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學會如何傾聽,才能夠促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各組同學之間共同合作,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利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第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自覺遵守課堂秩序。學生在上課時需要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的發(fā)言,不交頭接耳,不嬉笑打鬧,并且能夠做到在傾聽后可以理解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第三,互動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實現互動,要存在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實時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判斷學生是否理解教授的內容。
第四,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自我總結。教師要在學生在總結時,與其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總結成果,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并提出表揚,鼓勵學生,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或者,教師在學生總結的過程中,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來激發(fā)學生,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2.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實現互動效果
互動教學模式意味著這不是教師一個人的地盤,也不是只有學生參與的舞臺,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互動,交換、反饋數學信息和知識。如果教師占據的地位過高,或者學生站在主導地位,都將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信息的反饋變少,最終會導致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降低。因此,教師在采用互動教學模式時,可以利用現代化、互動性強的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能夠利用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等方式,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互動效果,同時還能夠保證互動的可控制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直觀、有趣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實現收縮自如,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效果。數學教師通過視頻、微課、動畫等來完成互動教學,如果在視頻或動畫播放過程中,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或者不理解某一知識點,教師可以暫停播放,合理的控制互動環(huán)節(jié),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努力,一起提高互動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學習和借鑒新穎的教學方式,例如微課、翻轉課堂等,將板書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學習,自主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從根本上提高互動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3.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互動效果
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放下自己主導者的地位,成為教育的引路人、組織者和引導者。數學教師要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帶領學生去探究數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和數學修養(yǎng)。例如,教師在講解“平均數”這方面的知識時,組織學生參與到數學游戲中,將學生分為幾組,組員數量可以是四個,也可以是五個,然后組織學生踢毽子,先記錄下每一個學生踢毽子的個數,再比較一下每組的總個數。如果學生提出人數不均,比較總數不公平時,那就讓學生計算出每組的平均數,然后再評選出最厲害的一組。利用這樣的情境,教師可以更加輕松的將平均數這一概念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得到鍛煉的同時,體驗到團隊的重要性,學習到平均數這一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
4.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比如學習來說,更喜歡玩,數學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時,多組織一些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玩”中學習到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方形面積”方面的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去戶外,或者帶領學生來到操場上,這也是互動教學模式中一個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操場上尋找較大的長方形,拿著測量工具進行實地測量,量一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然后再精確的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利用這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測量的正確辦法,學習到長方形的計算公式。
結語
總而言之,互動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熱情,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互動與交流,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占據主體地位的,要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到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其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滿海芳.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OL].學周刊,2018(30):41-42[2018-11-07].
[2]葉秀英.互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及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8(3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