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鴻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個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也密切起來。英語在國際上是進行交流的主要語言,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國家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英語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也要進行文化意識的熏陶,試用各種模式進行西方文化意識傳播,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國際社交能力,培養(yǎng)學生西方文化意識。本文對文化意識熏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進行探究,并根據(jù)實踐經(jīng)歷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文化意識;英語教學;實踐
一、 引言
我國教育倡導的高效課堂,因此很多學科都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改進加入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英語這門學科也正是如此。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注重課本上的知識以及語法教學,這樣的模式下會使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也失去了興趣,產(chǎn)生了厭學的心理。英語是一門語言,一個國家的語言和國家的文化是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的,語言是文化的體現(xiàn),也是文化的一種展現(xiàn)方式。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要根據(jù)高效的課堂標準,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制定有效的英語課堂計劃。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教師不能光注重語言的學習還要注重語言背后的文化,課堂效果要足夠地吸引學生,達到課堂的教學目的。
二、 文化知識滲透與生活相結合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法、單詞量的掌握都很重視。但是很少注重對文化知識的滲透。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會出現(xiàn)一種語法、單詞量掌握的都很好考試也會很理想,但是不能用英語實際去運用的狀態(tài)。教師缺少所學的語言文化背景對語言交流的實際操作的影響。教師應該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要提高在教學中文化知識的滲透以及在滲透中要把文化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英語教學提高興趣、提高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例如“How are you?”或者“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來進行對外國朋友的關心時,在外國的文化里這種表達則是對他人的隱私的一種侵犯,會讓外國朋友覺得不太舒服。有一個外國朋友在問一個中國朋友說“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但中國朋友用中國文化的交流方式回答到“No.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good.”外國朋友會認為中國這種謙虛的回答讓他們無以言語。這種對話方式會使外國人覺得很不輕松愉快。在這些實際情況中,學生如果一直錯誤地去表達產(chǎn)生一些誤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科失去了信心,不敢再去實際與外國朋友交往。所以教師要引導外國的文化,告訴學生外國人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和外國人溝通。因此教師要注重對文化的滲透,開闊學生的視野,注重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從而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三、 課堂情景模式對進行文化意識熏陶
在英語教師中最好的教學場地是在課堂,教師應該運用好課堂時間開展情景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情景表演,通過情景表演的模式可以更加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及老師可以更好地進行文化意識的熏陶。首先教師要進行知識的引導例如從稱呼、問候、打招呼、告別、做客、夸獎、表示關心、道歉、謙虛等表達中進行一個西方文化的講解。同時可以與中國的文化進行對比有什么不同之處。例如在中國職業(yè)頭銜是可以直接稱呼這是表示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如某老師、某警官、某工程師、某醫(yī)生、某班長、某主任等。但是在西方這樣直接稱呼別人的職位是不能讓西方人接受的,在英語表達中除了少量的詞語可以直接稱呼如doctor, professor, office等。像這樣的少量職業(yè)詞名稱可以直接稱呼以外,一般的稱呼都要用Mr、 Miss、 Ms、 Mrs加上family name來進行稱呼,一定不能直接采用中國式的稱呼方式例如“Monitor某某”“Teacher 某某”這樣的說法。教師通過這樣的課堂引導然后在進行學生情景模式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小對話的方式進行情景演練,把老師講的內容注意的問題,通過對話的情景模式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文化意識熏陶更加深入。
四、 利用英語素材教學法對文化意識熏陶
在網(wǎng)絡信息發(fā)達的時代,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去尋找素材進行教學。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資源、視頻、圖片、音樂、幻燈片、錄音等素材運用到英語課堂中讓學生得到視覺、聽覺的體驗,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更直觀地了解西方文化以及對英語學科的學習。例如英語中有這樣一句話;“You are a lucky dog.”如果沒有進行文化熏陶,學生會認為這句話的意思:你是一只幸運狗。在中國的表達就屬于罵人的表達。但是教師通過一段視頻或者小影片來進行播放,讓學生通過影片的內容了解到,在西方“狗”屬于家庭中的一員,外國很多的老人因為自己的兒女離開了他們十分的孤獨和寂寞,所以會把小動物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疼愛,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不是罵人的表達。這句英語的意思則是“你是個幸運兒”。在這里的“dog”不但不是罵人的表達而且是一種家庭之間的昵稱,形容關系很親近。教師通過影片素材的提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的文化,以及西方的表達方式。這種課堂方式可以更活躍課堂氛圍,更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現(xiàn)給課堂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讓學生在這種活躍的課堂中了解西方的文化以及對英語表達的理解,加深了文化意識的熏陶,學生從素材教學的課堂中可以獲取大量文化知識,這一種教學方法比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五、 結語
本文對文化意識熏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進行了探討,以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通過文化知識滲透與生活相結合、課堂情景模式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熏陶、利用英語素材教學法對文化意識熏陶的方式來提高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熏陶。文化意識熏陶在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開闊眼界,教師還要時刻注重實踐性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文化意識的熏陶與培養(yǎng)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磨合和很多知識的積累,教師要嘗試著各種教學模式以及途徑去進行文化意識熏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唐章穎.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7):75-76.
[2] 繆靚.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6(22):67-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