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嬌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國家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轉變。其中,情境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國家教育領域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效果較好。基于此,首先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闡述,而后提出了幾點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以當前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為依據(jù),結合當前教學內(nèi)容構建出和諧的課堂交流氛圍,使學生在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有效拉近師生距離,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力也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課堂氣氛低下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下、學習積極性不高是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幾乎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走神、做小動作等不良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nèi)容、方式過于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當前在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仍然占據(jù)主體地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極少。此種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學生放置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斷降低,課堂氣氛沉悶。
2.教學內(nèi)容枯燥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需求。但是,根據(jù)了解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板書教學,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此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造成直接影響。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1.結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語文學科對于字詞的背后意義極為重視。因此,在實際語文學習過程中,如若單單了解字詞字面意思,很難對當前文章含義進行深入的了解。“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句話在語文學科中尤為適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當前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其將生活實際與課文情景進行融合,進而更好地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六年級上冊《窮人》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補著一張破帆”“很厚的圍巾包在頭上”“真是可憐”刻畫出了桑娜溫婉、善良的人物形象,而后通過“勉強填飽肚子”“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菜只有魚”等體現(xiàn)出了當時漁夫、桑娜的生活背景,也表達了當時桑娜的所處的窘迫狀態(tài),無暇自顧。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了解《窮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理解,結合當前文章內(nèi)容進行有效延伸?!陡F人》是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課文,小學生大都處于13~14歲左右,已經(jīng)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當前教材內(nèi)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在朗讀結束后讓學生闡述當時漁夫、桑娜的生活狀態(tài),而后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如果自己是桑娜或者漁夫,會怎么辦,會不會把孩子抱回家?”在此過程中,通過結合實際,實現(xiàn)了教材情景再現(xiàn),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當前文章的實際意義,進而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2.結合多媒體,實施情境教學
現(xiàn)階段下,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全面普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可將當前課文內(nèi)容通過多種表現(xiàn)形式進行充分表達,進而有效活躍當前課堂教學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更好地提高情境教學質量。比如在六年級上冊《鹿和狼的故事》教學過程中,如若教師只是對當前教材內(nèi)容進行解讀,勢必會對當前課堂氣氛造成直接影響。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來表現(xiàn)出鹿和狼的整體形象,而后再配上一些生物鏈的簡易圖文,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前文章的中心思想。雖然小鹿是溫柔的,狼是兇殘的,但是不管是何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特定使命[2]。在動畫短片播放過程中,教師應選用一些較為輕快的因為作為背景音樂,而后與課本內(nèi)容進行適當結合,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了解到文章生態(tài)平衡的主題,進而實現(xiàn)最初的教學目標。
3.利用表演,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語文課本內(nèi)容,教師在情境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應站在學生角度對當前整體教學方式進行充分考慮,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個人情感相對欠缺,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制定出適合的情境教學方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情感性較強的教材內(nèi)容,教師可以選用角色扮演方式,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到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在課文朗讀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比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小女孩在大年夜晚上賣火柴,切實體會到萬家燈火與寒風凜冽之間的巨大差距,感受當時小女孩的悲慘處境。通過表演,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小女孩當時的心理活動,告訴學生要珍惜眼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好好學習,好好生活。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幫助學生將課本枯燥無味的知識進行有效轉化,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認識課文的真正含義。
參考文獻:
[1]李玉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J].學周刊,2018(19):132-133.
[2]張敏.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4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