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昂拉毛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00
懲罰性賠償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懲罰性賠償是補償性賠償的例外還是一種加重了賠償的原則,應理解為懲罰性賠償中的“賠償”首先強調被害人已遭受了損害,當事人請求懲罰性賠償的前提是請求補償性賠償①。
懲罰性賠償不僅具有賠償損失的功能,還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原因在于懲罰性賠償由補償性賠償和懲罰性賠償組成而成,故此有一般賠償損失的功能加自身特殊功能。懲罰性賠償體現(xiàn)了補償性賠償部分和懲罰性質的懲罰性賠償部分,受害人可以獲得的"利益"甚至比受害前更多,即賠償的目的是使受損害的權利增值。民法意義上的損害賠償是為保障害人的某種特定權利且產生分歧的一種強制交易。懲罰性賠償是受害人主張索賠懲罰性賠償從而使不法行為人向受損害的人支付等于或大于賠償額,使不法行為人得到制裁、遏制的目的。
環(huán)境侵權具有特殊性,主體不平等,侵權一方往往是具有雄厚實力的企業(yè),受害一方普遍都是公民;構成要件采取無過錯責任;因果關系具有隱蔽性,損害潛伏期長,取證困難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環(huán)境污染影響大導致付出的人力、資金及技術等有局限性,且查明違法行為與結果間的因果關系并非是件易事,故此在我國環(huán)境侵權中適用懲罰性賠償是毋庸置疑的。
1.主觀過錯條件。依據《侵權責任法》第65條,只要因環(huán)境污染造成損害的,污染者都承擔侵權責任,不以主觀過錯為要件。我國按照主觀過錯分為故意和過失,過失又分為重大過失和一般過失,由于一般過失損害程度,故排除其在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懲罰性賠償中的適用,而將主觀過錯條件定為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
2.結果條件。結果條件包括“造成他人死亡、健康嚴重受損”和“環(huán)境遭受了較難恢復的損害”的情形。標準按現(xiàn)人力、資金、技術條件是否能恢復環(huán)境來界定。
3.證明條件。環(huán)境侵權中是原告對侵權人的主觀過錯的舉證責任②。若采用主觀標準,證明侵權人內在的抽象意志,將十分困難,故可采用客觀證明標準,通過外部行為進行分析界定。
在懲罰性賠償金的數額及確定數額上,現(xiàn)行的各國規(guī)定主要有以下幾種:(1)直接規(guī)定上限金額,賠償上限是250000美元;(2)實際的訴訟費減去稅費;(3)經濟損失的3倍。在考慮因素上,主要有:(1)與發(fā)生的實際損害間的關聯(lián)程度;(2)侵害人的富裕程度;(3)案件的實際情況、侵權行為等;(4)考慮所有加重和減輕的情況。我認為,可通過規(guī)定上限,同時考慮實際因素來確定,讓懲罰性賠償在環(huán)境侵權中發(fā)揮真正的作用。
私人為私益提起的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如何確定?針對同一事實分別提起私益訴訟和公益訴訟,私人私益訴訟的懲罰性賠償金是否也應歸入公共所有?筆者認為,私人為私益所提起的訴訟,懲罰性賠償金應歸入私人所有。為了達到維護公共利益的目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鼓勵私人提起訴訟。③從國外實踐經驗及我國相關領域中的規(guī)定來分析,將懲罰性賠償金歸屬受害人所有,可以更好的刺激受害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且環(huán)境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也是環(huán)境公益訴訟專項資金,而非國庫。
綜上所述,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盡管還有很長的一段不能得到全面支持,但我們不能忽視其發(fā)揮的有效作用?,F(xiàn)階段懲罰性賠償制度本身并沒有發(fā)展完全,我們在引進此項制度時,修正制度本身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推動此制度在我們各領域的發(fā)展適用。而現(xiàn)我國環(huán)境侵權問題日益嚴重,我們應該首先將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們環(huán)境侵權中進行適用,改善我國的環(huán)境質量。
[ 注 釋 ]
①沙立敏.環(huán)境侵權懲罰性賠償研究[D].吉林大學,2016.
②高麗珺.我國環(huán)境侵權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D].寧夏大學,2014.
③王娜.論我國懲罰性賠償法律制度的完善[D].延邊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