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豐吟
課堂理答指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所做的言語反饋與評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的狀況,及時做出積極而又有效的理答,必將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夠把握正確的閱讀方向,達到提升閱讀效果的目的。在當今的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師對課堂理答的駕馭能力較低,所以存在著當學生回答問題慢時,教師隨意打斷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現(xiàn)象,也存在著當出現(xiàn)學生回答不正確時,為了趕課堂進度,教師就直接把正確答案告知學生的現(xiàn)象。這樣的課堂理答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那么,怎樣的課堂理答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在閱讀教學中,當教師提出問題以后,由于學生對問題把握不透,在回答問題時很容易出現(xiàn)不自信或畏首畏尾的現(xiàn)象。在這種教學情形下,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可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guān)愛與期許,進而敢于大膽發(fā)言,展示自己,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鼓勵。
如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時,在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nèi)容以后,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必須”一詞的理解。這時教師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一會兒舉起手,一會兒又放下,估計是想回答又怕答錯,于是教師就讓他來回答。當他站起來時又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教師這樣理答:“還沒有想好怎么說,是嗎?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在教師激勵、引導下,他的膽子大了起來,他說“必須”是“一定要這樣做”的意思,表達了爸爸的話是不允許商量與討價還價,也不允許質(zhì)疑的。就這樣,在教師的激勵性理答下,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還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在閱讀教學中,當出現(xiàn)學生回答不出來的情況時,教師既不要責備也不要嘲笑學生,而要善于采取激勵性理答的形式,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完整地回答問題,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追問不僅可以作為一種課堂提問形式,也可作為教師課堂理答的一種形式。當教師提出問題以后,由于學生對問題理解較淺或者不知從何處入手回答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巧妙地進行追問,以使學生在教師追問理答的引領(lǐng)下向深層的學習目標邁進。
如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時,在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教師問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最大的感觸是什么,有的學生說“母親很輕”,有的學生說“母親很能干”,還有的學生說“母親很偉大”。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沒有正面評價,而是順勢追問:“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很能干呢?”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們從“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等句子中感受到了母親做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她是那么辛苦,可是從來沒有一句怨言,真切地感受到母親的偉大,獲得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刻解讀。
當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理解較淺時,教師可以以追問性理答的形式引領(lǐng)學生層層深入,追根究底,進而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在閱讀教學中,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不合適或者不恰當時,教師不應(yīng)直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或者否定,而是可以把問題拋向其他學生,這種轉(zhuǎn)問性理答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激活了學生的閱讀式思維,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學《少年王冕》一課時,為了促進學生對王冕的理解認識,教師問學生:“王冕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的?”當學生從文中找出“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這些句子以后,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而是轉(zhuǎn)問學生:“在你的家里,每逢有了好吃的東西的時候,這些食物是如何分配的?誰吃的最多?”在教師的轉(zhuǎn)問下,有學生說:“自己家里有了好吃的,爸爸媽媽都舍不得吃,都會讓自己吃,自己還認為理所當然??戳送趺崾侨绾螌Υ赣H的以后,自己感到很慚愧,今后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庇袑W生說:“自己家里的好吃的,爸爸媽媽只是嘗一嘗,大部分都留給了自己??吹酵趺崾侨绾螌Υ赣H的以后,自己也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薄瓦@樣,學生在教師的有效理答下,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獲得了對文本內(nèi)涵的深刻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當學生的回答詞不達意或者不能獲得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刻解讀時,教師可以以轉(zhuǎn)問的形式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重新審視與思考,這比教師直接告知學生答案具有更高的教學價值。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課堂理答在時效上并非越及時越好,越直接越好,有時候采取反問理答的形式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謂反問理答就是指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沒有馬上進行總結(jié)性回答,而是把問題重新拋給學生,讓學生有再次思考的時間與空間。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思考更具深度與廣度。
如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時,教師問學生:“李時珍作為一代名醫(yī),每天有多少事情要忙,像挖藥材,嘗藥草這些事情他完全可以安排別人去做,可是他為什么還要親自去做這些事情?”學生回答:“因為他對別人做這些事情不放心?!甭犃藢W生的回答,教師發(fā)問道:“為什么李時珍對別人做這些事情不放心,能具體說說嗎?”經(jīng)過思考以后,學生從“雞腸草與鵝腸草這些藥材很難區(qū)分”中感受到了藥材的搜集與整理來不得一點馬虎,否則就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順著這種趨勢,教師再讓學生說說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們也就感到容易理解多了。這樣的理答適當留白,給學生留下了充足思考的時間,學生對問題的本質(zhì)理解得也更加深刻了。
在閱讀教學中,當學生對問題回答較淺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反問性理答的形式促使學生在深層次的思考中對文本內(nèi)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教學,學生們印象深刻,有效提升了他們的閱讀水平。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理答時不光要關(guān)注學生回答問題的狀況,還要關(guān)注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習慣與方法、感受等,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時刻關(guān)注學生,關(guān)注教學的細節(jié)部分,從而使閱讀課堂充滿無限的活力。
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在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教師問學生對珍珠鳥有何印象時,有學生說:“我印象中的珍珠鳥長著紅色的嘴巴、紅色的腳,灰藍色的毛,后背還長著珍珠似的白點,樣子很可愛。”教師在學生回答完畢以后說:“你描述的是成年珍珠鳥的樣子。”在這之后,又有學生補充道:“我印象中的珍珠鳥好肥,好肥,好肥……”這位學生的回答引來了學生的一陣大笑。此時,教師看到學生都笑了,并沒有批評學生,而是這樣理答道:“經(jīng)你這樣一描述,肥得還真令人喜愛了!”看到教師微笑的臉龐,有學生繼續(xù)補充道:“我印象中的珍珠鳥很調(diào)皮?!表樦鴮W生的回答,教師是這樣理答的:“淘氣、調(diào)皮,這是小鳥的天性!就像你們一樣!”就這樣,在教師的細節(jié)性理答中,實現(xiàn)了無法預約的課堂精彩。
在《珍珠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關(guān)注了學生回答問題中的“好肥”這個詞語,于是借題發(fā)揮,“肥得可愛”“淘氣、調(diào)皮,就像你們一樣”這樣的課堂理答不僅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而且還暗指在教師的眼中,學生們也像這小珍珠鳥一樣令教師喜愛,起到了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課堂中學生的反應(yīng)與表現(xiàn),采取適合的理答形式,以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精彩的閱讀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