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梅
摘 要: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以識字為主,識字量大,任務重,學起來比較枯燥。低年段孩子形象思維發(fā)達,學習以興趣為主,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意志力薄弱。面對這一實際問題,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嘗試在低年段教學中借助課本兒歌、圖像、游戲以及每日誦讀等多種形式探索學生樂于接受又能輕松識字的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完善此方法,以培養(yǎng)孩子們自主、自覺識字的能力。為孩子們早期步入獨立閱讀階段鋪就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利用兒歌 借助圖像 愉快游戲 誦讀經典 結合生活 借助語境等方式輕松識字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边@段話為我的探究指出了方向,在識字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F(xiàn)簡介如下:[1]
一、利用兒歌,輕松識字。
詩歌,中華經典文化的源頭。歌,韻美上口,樂于人們接受。
《語文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4課,教學聲母“d t n l”時,教材安排了兒歌“輕輕地”。如果能通過兒歌表演、動手模擬等活動,讓他們的腦、眼、耳、口等器官一起“動”起來,以“動”激活識字教學,使枯燥漢字的認識變得愉悅起來。
“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庇H切富有生活情趣的兒歌,配上輕松愉快的音樂,不同形式的朗讀,讀熟《輕輕地》一文,不要說大綱要求認識的五個字,就是還沒有要求認識的字“輕、慢、跳、踩”等字已不同程度的掌握。識字,在輕松的歡唱中解決了。[2]
二、借助圖像,輕松識字。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應該生活在美、游戲、童話、音樂、圖畫、幻想、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古人造字源于大自然,源于實物。描畫事物形象,用這最初的形象記憶識字、對剛入學六、七歲形象記憶發(fā)達的孩子們來說是一種輕松的識字途徑。從最初的象形字“口、耳、目”到“水、刀、石”。先讓學生欣賞圖片,再根據圖畫給學生描畫字形,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趣味。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tài)的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借助多媒體課件激起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興趣,增加了記憶的強度。如:我讓學生認識“川、泉、舟”這三個字時,先出示一張山川大河的圖片,山上流著白白的水,平川上的河流舒緩流暢,不一會兒劃過來一條小船。不同畫面的相機出現(xiàn),相關的漢字“川”“泉”“舟”依次出現(xiàn)在一定的圖景上,欣賞了圖畫,認識了漢字,理解了字義。
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三、快樂游戲,輕松識字。
一年級孩子的特性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豐富多彩的游戲能夠吸引這些活潑好動的孩子,讓他們樂于參與到游戲中來,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健康成長。
1.游戲中整頓紀律,規(guī)范行為,認識漢字。
課前,讓孩子們邊拍手、邊唱兒歌、邊準備上課用具?!吧险n鈴聲嘀鈴響,小朋友們進教室。文具課本放整齊 ,靜候老師把課上?!编须s聲被稚聲稚氣的唱聲、拍手聲整理整齊。課后,讓孩子們記住“文明休息不喊叫,上下樓梯往右靠。教學樓內不奔跑,互助友愛不爭吵?!泵刻煺n余時間拍手歌唱,無形中規(guī)范了學生行為。這些兒歌寫在黑板上右上角,孩子們從不認識到把兒歌誦熟悉,輕松的認識了這些漢字。教育在不經意間。
2.游戲中激發(fā)識字興趣,變被動識字為主動。
開火車,是一種激發(fā)學生斗志的識字游戲。參加開火車比賽,孩子們的情緒激昂。老師口令“小火車開起來”,學生跟說“咔嚓,咔嚓,開起來”,師接著令“火車頭在哪里?”孩子們搶說“火車頭在這里?!睅熥屪钕扰e起手的這組同學隨老師所指方位逐一讀音節(jié)、分析字形。哪個學生出錯了,這列火車要“修理”。這種游戲,大面積的激發(fā)了孩子們識字的熱情,考查、督促了孩子們的能力,減輕了識字負擔。
3.游戲中熟悉生字,牢記字形。
背順口溜:遇到難寫的字,教學生背順口溜,是一種輕松識字方法。如認識“磨”字,可教孩子們讀順口溜“一點一橫長,一撇在南陽,南陽兩棵樹,長在石頭上”。這樣的順口溜不但讓學生記住了“磨”字的書寫順序、記住了字形,還豐富了孩子的口頭語言。
猜謎語:猜謎語中學習生字。如:學習“替”字,師說謎面“兩位夫人偷偷跑到太陽上去了?!焙⒆觽儾鲁鲋i底“替”,也牢記了“替”。學習“朋”字,師說“六十天,打一字?!眱蓚€月是六十天,那么兩個月是什么字?孩子們茅塞頓開,是“朋友的朋?!?/p>
四、誦讀經典,輕松識字。
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有價值的童年,我從開學第一天就與孩子們一起徜徉在國學經典的誦讀中。從唐詩到《笠翁對韻》到《千字文》等經典的誦讀,孩子們不知不覺認識了很多漢字,尤其是一些語文教材中低年段少見的字,為他們早期的閱讀奠定了基礎。[3]
每周一詩,是我長期堅持不懈的一項誦讀任務。從《春日》到《嫦娥》再到白居易的《春江花月夜》,孩子不但會背,還會吟唱。
為了調動孩子們誦讀的積極性,我號召家長也積極參與到經典誦讀的活動中。具體做法是,不論是背誦《千字文》還是《笠翁對韻》,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親子誦讀及對對子活動,這樣的活動厚實了孩子們的國學功底,無形中幫助孩子認識了許多漢字。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閱讀體驗滿足孩子們的閱讀愿望,我利用在校零碎時間親自給孩子們朗讀。從《童話故事》到《民間故事》,從《小豬唏哩呼?!返健秲芍槐控垺贰粩嗟亟o他們增加閱讀內容,讓孩子們對我總有一種美好的期待,為了滿足這滿滿的期待,我指導家長給孩子們買兒童繪本,如《愛心樹》《一片樹葉落下來》等。在課外閱讀中幫孩子們認識漢字。endprint
經典誦讀,無心插柳。收獲不僅是心靈的教化,國學精髓的滲透,還有那看不見摸不著的識字。
五、走進生活,輕松識字。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閱讀中識字。生活就是學生識字的廣闊天地。
1.借助常規(guī)教育識字。
開學第一堂語文課,我拿出語文書,告訴孩子們,這是語文書,課本上寫著“語文”二字,然后,再把“語文”二字大大的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從書包中找出語文課本,孩子們根據我的指導,從眾多的課本中找出了語文課本??此坪唵蔚男袨閰s幫孩子們認識了“語、文”二字。普及此類方法,孩子們認識了不少實用字。
2.利用周圍環(huán)境,輕松識字。
熟悉周圍環(huán)境是一項入學常規(guī)教育。我?guī)е⒆觽冋J識“男女衛(wèi)生間、班級、音樂室”等各個辦公室及活動場所,讓孩子們在熟悉環(huán)境的基礎上認識服務機構及公共設施的名稱。這些漢字在生活中的重復出現(xiàn),孩子們牢記在心,增加了識字量。
3.擴大生活區(qū)域,增加識字量。
識字學習,無處不在。把識字教學置身于生活的大課堂里,方便又效益。平時,我積極倡導孩子們在校外識字,如,今天你路過什么地方認識了什么字?周末參加了什么活動認識了什么字?去超市認識了什么字?只要你在課后通過任何途徑認識的字,第二天上課前告訴老師,每隔一段時間在班內舉行一次課外識字比賽,督促孩子們識字的同時給孩子們搭建交流平臺,增加了識字量,提高了識字愿望。
六、結合“六書”,輕松識字。
1.象形字的基礎上幫學生認識指示字,其樂無窮。
如借助象形圖畫已認識了“木”字,那么植物的根部就是“本”,你看大樹的根部有一短橫在指示。這種方法主要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根據指示字的造字法幫助孩子們認字,幫助孩子牢記字形的同時還讓孩子理解了字意,享受了漢字構字的樂趣。
2.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觸類旁通,減輕識字難度。
(1)加一加:就是加偏旁識字法。在原來認識的獨體字的基礎上,加上偏旁使這個獨體字變成一個新字。如“直”字加“木”變成“植”。按這種識字方法進一步拓展,給“直”加“人”變成“值”,加“四”就會變成“置”。用此類方法以此類推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很多的形聲字,讓識字這條路越走越寬松。
(2)減一減:就是減偏旁識字法。是把原來就認識的字減掉偏旁,使它保留原音節(jié)變成一個新字。例如:認識了“飄”減去偏旁“風”,就能認識同音字“票”。同法可認識很多表意文字,如:通過“花”認識“化”,因為讀音相同,認識起來并不困難。
(3)換一換:就是換偏旁識字法。將已經認識字的偏旁換成新的偏旁,使這個字變成一個新字。例如:“底”字的偏旁“廣”換成“人”字旁,這個字就變成“低”。此類方法的使用與加偏旁、減偏旁識字法是一個道理,只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孩子們認識新的漢字,其難度大大降低了。
(4)合一合:合一合的識字方法,是借助了“六書”中會意字的造字方法。我所說的合一合的識字方法,是利用已經認識的獨體字的組合幫助孩子們識字。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二”的第四課“日月明”,就是根據會意字的組合原理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孩子們識字。“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充分利用已經學過的獨體字“日 月 魚 羊 小 土 大”等字,將兩者按不同形式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新字“明 鮮 塵”。教師歸類整理孩子即將認識的字,編成順口溜讓孩子們溜起來,可減輕識字的難度。
(5)比一比:就是通過比較區(qū)分形近字的識字方法。很多漢字的區(qū)別只在細微之處,可一同出示并認識,例如:“日 白”,“目 自”,這些字字形很相近,學生易混淆,所以認識時一同出示,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它們的細微差別,認清字形,牢記字形。
七、利用課文語言環(huán)境,輕松識字。
識字的目的就是為了閱讀,閱讀也是識字的途徑,因此識字和閱讀是緊密聯(lián)系的。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在文中識字。如學生自讀課文時,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三遍。在匯報讀書情況時,學生利用聽讀、指讀等方式,力圖在語言環(huán)境中記字,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對認讀字用投影、板書及放到課文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誦讀等方式加以認識并強化。
實踐證明,我運用上述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低年級識字教學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總結,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漢字,為今后的閱讀、寫作乃至工作生活打下堅實地基礎。
參考文獻
[1]《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2]《趣味識字教學》黃波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
[3]《語文課程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