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教學方法也各式各樣,是讓語文回歸的時候了,用最傳統(tǒng)的“聽、說、讀、寫”進行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語文素養(yǎng)
長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學都處于尷尬的地位,因為學生學語文努力與否好像對于總分影響不如其他學科大。不過,最近兩年來,教育部多次呼吁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網(wǎng)上也有狀元們的心聲“得語文者,得天下”,現(xiàn)在的語文似乎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究竟怎樣的高中語文教學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成績呢?是不是需要一些新穎的教法來安撫那顆受寵若驚的心?
其實,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要從根本上將語文素養(yǎng)與成績提升起來,還是需要最傳統(tǒng)的“聽、說、讀、寫”。下面,我將粗淺地談談我在教學中所理解到的“聽、說、讀、寫”。
一、 聽
“聽”是用耳朵感受聲音,是從外界吸收知識的一個方法。那么,作為一名在校高中生,聽什么?怎么聽呢?
(一) 聽別人讀文章
簡單地說,這里的“別人”有錄音、老師、同學等。聽別人讀,能幫助學生初步領(lǐng)會作者情感,培養(yǎng)語感。
錄音里的朗讀一般是大家朗讀,比較規(guī)范,感情飽滿,非常適合學生學習跟讀。比如在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老師根本不用過多講解,只需放一兩遍錄音,學生就能把蘇軾的豪邁氣概感受過七七八八,再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在此基礎之上老師稍加點撥就行了。
錄音里的朗讀雖是大家之作,但白壁難免有微瑕,有時也會有讀錯字的時候,再加上大家之作如陽春白雪,總會有曲高和寡之時。這時候,老師的范讀就顯得比較重要了,老師范讀比較接近學生的口音,基本上也會隨著時代變化而糾正一些以前是一種讀法,現(xiàn)在是另一種讀法的讀音。老師范讀還可以拉近和學生的關(guān)系,稍微好一點的范讀還可以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更多的敬佩之情,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
聽同學讀,可以在同學的朗讀聲中感知一些與自己不同的情感,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二) 聽自己讀文章
捧著一本書,讀著自己喜歡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字,讓自己沉浸在文中,可以與作者來一次跨時空的共鳴,借作者之文讀出自己的心聲,何嘗不是一件樂事?還可以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應試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其實,對于“聽”,還不一定只是狹隘地聽別人或自己讀文章,還可以讓學生注意聽別人說話,一樣可以培養(yǎng)其聽力、理解能力,無形當中對于學生的情商培養(yǎng)也有很大裨益;有時還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聽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關(guān)鍵時刻不容易人云亦云。
二、 說
“說”是用話來表達意思,是人內(nèi)心的反應。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需要學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心聲,這個也是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的。高中要求閱讀的文章琳瑯滿目,但不管什么文章,都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說”。
(一) “說”故事
學生讀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說說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事,其實也就是概括文意,每篇文章都讓學生如此概括,以后學生讀書時就會形成概括文意的習慣,無形當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概括能力。
(二) “說”作者觀點
在讀完一篇文章、概括文意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就這件事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如何,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其理解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與概括能力。
(三) “說”你的觀點
就文中事件,作者有他的觀點,但作者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加上學生與作者還存在時代與年齡的差距,那作為讀者的高中生也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觀點,或者讓他們談談對作者觀點的評價,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考能力,以后遇到問題也不會一味地人云亦云。比如在上《囚綠記》一文時,作者基于愛綠而囚綠,我問學生,作者這樣做對嗎?學生都說不對,真正的愛是給它自由和光明,而不是禁錮與黑暗。
三、 讀
“讀”的重要性在此就不必贅述了,要知道我們可是把一切在校學習幾乎都叫讀書的呀!
學生“讀”書,首先是把我們學習的教材讀好,但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多讀一些文學名著來加深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該怎么“讀”呢?
(一) 開口讀、大聲讀
一切語言學科,都離不開開口讀,高中語文教學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詩歌教學,完全可以讓學生讀半節(jié)課,老師再點撥半節(jié)課。其實這個方法自古就有,看電視里古裝劇中的私塾老師教學,大半時間就是帶領(lǐng)學生搖頭晃腦地讀書,有很多知識,真的就是多讀就能掌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嘛!當然,只讀望天書的是領(lǐng)悟不到書中的精華的。
讀書是需要讀中有情、有態(tài)、有感,有對文章的認知與感受的。最近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的節(jié)目,紅遍全國,“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作為教育前線的老師,也可以每學期來一個誦讀比賽,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
(二) 默讀
語文學習需要多讀,最好是開口大聲讀,萬一條件不允許,那我們就只有退而求其次默讀了。由于精力與興趣的原因,我們最好在默讀時準備好一個本子與一支筆,邊讀邊勾畫、做筆記、摘抄。
關(guān)于“讀”,我們不僅要學會在安靜的空間投入地讀,還需要學會在喧鬧的空間靜心地讀,古有陶淵明的“心遠地自偏”,今有毛澤東的鬧市讀書,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我們也可以多向他們學習,來一個鬧中取靜。
四、 寫
“聽、說、讀、寫”中,“寫”是最難的,要將自己的心聲準確地表達出來,的確是一件不易的事,那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該怎么訓練學生的“寫”的能力呢?
(一) 有計劃地寫
所謂計劃,其實都是人定的,每位老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情況制定。每天最好能寫50-100字,可以是一件事、一處美景、一份心情;每周一個300-500字的片段作文,內(nèi)容可以隨著教學的變化而改變;每兩周一個規(guī)范的作文,高一主要訓練記敘文,高二、高三主要訓練議論文;每月的兩次作文,一次由老師評改,一次由學生自己修改。
(二) 無計劃地寫
由于沒有計劃,這種文字完全靠學生的興趣與自覺了,老師可以適當提點,多鼓勵學生在自己有靈感的時候多寫多練,慢慢養(yǎng)成寫作習慣就好了。
高中語文教學之路漫長而艱辛,要切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還是離不開最傳統(tǒng)的“聽、說、讀、寫”。希望能夠通過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點滴中得到收獲,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舞動這朵語文之花!
作者簡介:陳云華,四川省內(nèi)江市資中縣球溪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