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少兒藝術教育中,舞蹈屬于重要內容,在增強兒童體質的同時,可對兒童藝術水平、綜合素質進行有效培養(yǎng)。同時,通過舞蹈對兒童的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還能夠對其大腦想象空間進行擴展,促進其思想表達、情感抒發(fā)與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本文基于舞蹈表現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提出相關的舞蹈教學建議。
關鍵詞:兒童舞蹈;教學;表現力;培養(yǎng)
一、 前言
對于兒童舞蹈教學,以往家長、教師的觀念大多為對孩子的身體進行鍛煉,以促進其健康的維持,大多未涉及孩子表現力方面的培養(yǎng),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兒童舞蹈教學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對此,相關兒童舞蹈教師需積極對觀念進行轉變,有意識地將表現力的培養(yǎng)納入到教學體系中,通過多種措施對孩子的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其藝術水平、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二、 表現力培養(yǎng)在兒童舞蹈教學中的價值
舞蹈這有著較為獨特的藝術感染力、豐富的精神內涵,也屬于表演藝術的一種,只有通過肢體動作對人物進行刻畫、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展現,才能夠將舞蹈的藝術感染力傳遞給觀眾??偟膩碚f,在兒童舞蹈教學中對孩子的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具有以下多個方面的價值:首先,促進孩子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在對美的理解與感受能力方面,兒童尚處于較弱狀態(tài),進行舞蹈教學時,需注重此能力的培養(yǎng)。此時,對兒童的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其應用美的姿態(tài)來對自己進行展現,通過舞蹈作品的形象來對世界進行認識,可使孩子感受與欣賞美的能力提升。其次,使孩子的內心世界更為豐富,與成人一樣,兒童的內心世界并不會全部外露,但在獲得成功、遇到挫折等時,兒童會有不同的表現。對此,教師可通過表現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以不同的舞蹈對內心世界進行表達,并通過舞蹈對不同從場景、情景進行展現,以使其情感世界更為豐富。最后,使孩子的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舞蹈不僅是身體上的律動與舞臺的一種娛樂形成,更是藝術的一種形式,通過身體的律動、表情等對故事、自己內心世界進行表現,可使孩子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
三、 兒童舞蹈教學中對孩子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的建議
(一) 培養(yǎng)舞蹈興趣,讓孩子勇于表現
對于舞蹈的教學,兒童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因此,對舞蹈教學中兒童的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時,需從興趣培養(yǎng)方面入手,使孩子能夠主動融入到舞蹈的氛圍中。具體而言,教師應依據兒童的特點、興趣等,對相應的舞蹈教學活動進行組織,使兒童對舞蹈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孩子對動物都有喜愛的情感,展開舞蹈教學時,教師應將一些對動物進行模仿的活動加入,小豬是怎么吃飯的、小雞是怎么走路的、小狗是怎樣跑的等。這樣,可讓兒童通過自己的動作、語言等對動物的形態(tài)進行表現,這些舞蹈動作不但能夠對兒童的身體進行鍛煉,而且能夠使兒童的舞蹈興趣得到培養(yǎng)。在興趣的驅動下,兒童必定會對教師組織的舞蹈活動進行積極性配合,對舞蹈表現產生欲望,主動通過自己的舞蹈動作對故事、情景等進行表現,從而實現其舞蹈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 強化動作訓練,讓孩子正確表現
舞蹈實際上是人體動作的一種藝術,動作方面的指導直接關系到舞蹈水平。因此,在舞蹈教學中對孩子的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時,需從動作的訓練入手,為舞蹈表現力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具體來說,教師在展開舞蹈教學時,需注重動作訓練的強化,第一,對某一動作進行講解時,應該要求、指導學生對動作進行到位、標準的展現,幫助兒童打下堅實的基本功。第二,注重模仿的應用,引導孩子對動物進行模仿,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小蜜蜂進行模仿,先以小蜜蜂為“主人公”對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構建與講解,將小蜜蜂的形態(tài)特點展現給學生,再要求兒童進行模仿,以對小蜜蜂的形象特點進行表現。第三,注重表演實踐的組織,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可對匯報表演的活動進行組織,對演出氣氛進行營造,并引導兒童應用規(guī)范的動作、豐富的情感進行表現,在舞蹈實踐中對其表現力進行提升??偟膩碚f,對兒童舞蹈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時,舞蹈動作方面的訓練不可忽視,只有對其規(guī)范、準確的舞蹈動作進行培養(yǎng)與訓練,才能確保兒童能夠通過準確的動作對舞蹈進行表現。
(三) 通過故事引領,讓孩子理解表現
相較于成人,兒童的理解能力比較簡單,理解能力也尚處于較為薄弱的狀態(tài),針對此,展開舞蹈教學時,通過故事進行引導,可使其對舞蹈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從而自然地進行表現。另外,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舞蹈進行表現,可使兒童的舞蹈表達能力、藝術水平得到有效培養(yǎng)。因此,在舞蹈教學中對兒童的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時,教師可通過故事對情節(jié)進行再現,讓兒童有身臨其境之感,把故事中的內容、情感表達出來。例如,教師可對《貓鼠之夜》的情景舞蹈進行編排,老鼠想要偷大米,貓通過一系列動作阻止了老鼠。教師可先對故事背景、情節(jié)進行講解,再引導兒童通過舞蹈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現,使兒童在對故事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現,從而促進其表現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兒童對此故事進行自主發(fā)揮,在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再現的基礎上,自主對舞蹈作品進行展現,使其舞蹈表現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兒童舞蹈教學中,對孩子表現力進行培養(yǎng)極為關鍵,直接關系到兒童舞蹈藝術水平的提升,也關系到舞蹈在兒童教育中作用的發(fā)揮。因此,教師對兒童舞蹈教學活動進行組織與開展時,需積極將表現力的培養(yǎng)融入到其中,通過興趣培養(yǎng)、動作訓練、故事引領等方式,引導兒童自主對舞蹈進行表現,以實現其舞蹈表現力、藝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葉麗娟.初探情感教育在小學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6,(24):245.
[2]朱瑾斐.淺析少兒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與少兒舞蹈教學[J].青年時代,2015,(21):41.
作者簡介:
董艷麗,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qū)柳樹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