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忠??
摘要:鹽類的水解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與熱點之一,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來考查。其中鹽類水解的應用,特別是如何用水解方法除去雜質(zhì)、如何配制溶液、如何選擇指示劑、如何去鑒別和推斷物質(zhì)等問題是高考命題的重點方向。命題人有可能將這些知識點與其他知識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來考查學生的能力。
關(guān)鍵詞:鹽類水解;酸堿性;離子濃度
一、 了解高考化學考綱的要求并讓學生根據(jù)考綱給自己定位
1. 搞清鹽類水解的原理。教學中要求學生記住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正確方式,并能在考試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判斷試卷中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并能準確無誤地記牢鹽類水解的主要條件: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
2. 讓學生搞清鹽類水解的主要條件。學生要掌握鹽類水解的主要內(nèi)在因素及主要外在因素。
3. 讓學生掌握鹽類水解在日常生活及生產(chǎn)中的正常使用。讓學生能運用課堂學過的化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xiàn)象,并能運用所學到的化學反應幫助周圍的人們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相關(guān)問題。
4. 讓學生理解鹽溶液的酸堿性,初步掌握如何判斷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二、 知識梳理,溫故知新
(一) 關(guān)于鹽類水解反應的知識點
1. 掌握鹽類水解反應的含義:在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結(jié)合產(chǎn)生形成弱電解質(zhì)的反應就叫水解反應。
2. 鹽類的水解的主要特點:
(1) 具有可逆性:鹽類的水解反應具有可逆性。
(2) 鹽類水解具有吸熱性:鹽類水解反應是酸堿中和反應的逆反應,具有吸熱性。
(3) 鹽類水解很微弱:鹽類水解反應過程很微弱。
3. 學會找規(guī)律:鹽類水解反應中誰弱誰被水解,誰較強反應中就顯誰的特性,反應中無弱不水解,若是同強那就顯中性。
4. 水解方程式的書寫
(1) 一般鹽類水解進程很小,水解產(chǎn)物的濃度也很小,在書寫鹽類水解方程式時要學生要用“”連接,產(chǎn)物不用標明“↑”或“↓”,不用把化學反應中的產(chǎn)物(如NH3·H2O、H2SO3)寫成其分解產(chǎn)物的形式??珊営洖椤八畬懛肿邮剑虚g用可逆號表示,后無沉淀氣成”。
(2) 多元弱酸鹽的水解分步進行,以第一步為主,一般只寫第一步水解的離子方程式。如Na3PO4水解:PO3-4+H2OOH-+HPO2-4
(3) 多元弱堿陽離子的水解方程式一步寫完。如CuCl2水解:Cu2++2H2OCu(OH)2+2H+。
(4) 能完全水解的離子組,由于水解程度趨于完全,書寫時要用“”、“↑”、“↓”等,如NaAlO2溶液與Al2(SO4)3溶液混合:Al3++3AlO-2+6H2O4Al(OH)3↓。
①能完全水解的條件:離子間能相互促進以致水解徹底進行,且產(chǎn)物中一定得有沉淀生成(也可能還有氣體產(chǎn)生)。
②能完全水解的離子組有:
a. Al3+與CO2-3、HCO-3、S2-、HS-、AlO-2、SiO2-3等;
b. Fe3+與CO2-3、HCO-3、AlO-2、SiO2-3等;
c. NH+4與AlO-2、SiO2-3等。
(二) 關(guān)于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的知識點歸納
1. 內(nèi)部因素:鹽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但難以改變
(1) 堿的堿性越弱,其陽離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其溶液酸性就越強。
(2) 酸的酸性越弱,其陰離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其溶液堿性就越強。
即規(guī)律:越弱越水解,酸堿性就越強。
如同濃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Na2CO3溶液的堿性強。
2. 外部因素:以0.1 mol·L-1CuCl2溶液為例,其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Cu2++2H2OCu(OH)2+2H+ΔH>0
(三) 鹽類水解的應用
1. 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和比較鹽溶液酸堿性的強弱時,通常需考慮鹽的水解。
2. 比較鹽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相對大小時,當鹽中含有易水解的離子,需考慮鹽的水解。
3. 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當有弱堿陽離子和弱酸陰離子之間能發(fā)生完全雙水解,則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三、 解讀考點,直面高考,拓展升華,立體突破
1. 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1) 弱酸強堿鹽水解顯堿性
如HX、HY、HZ三種一元弱酸的酸性:HX>HY>HZ,則相同條件下,NaX、NaY、NaZ三種鈉鹽溶液顯堿性,且堿性:NaZ>NaY>NaX。
(2) 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
如NH4Cl溶液中:NH+4+H2ONH3·H2O+H+。
(3) CH3COONH4溶液水解顯中性
因為CH3COO-和NH+4水解程度相同,所以水解的酸堿性相同而顯中性。
(4) 多元弱酸的酸式鹽水解與電離并存
①當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時,那么溶液就呈酸性,如KHSO3、KH2PO4。
②當電離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時,那么溶液就呈堿性,如KHC2O4。
2. 比較鹽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大小,如NH4Cl溶液中:c(Cl-)>c(NH+4)>c(H+)>c(OH-)。
3. 某些物質(zhì)水溶液的貯存及配制
(1) 配制CuCl2溶液時,為防止出現(xiàn)Cu(OH)2沉淀,常加幾滴鹽酸來抑制CuCl2的水解,并要用冷水配制;同理配制FeSO4溶液時,常加幾滴稀H2SO4來抑制FeSO4的水解.
(2) 在盛放Na2SO3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應用橡膠塞。因為這些鹽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鈉腐蝕玻璃生成硅酸鈉,使瓶口和塞子粘結(jié)在一起。endprint
4. 利用鹽類水解反應制取膠體
如用飽和的氯化鐵溶液滴入開水中制取氫氧化鐵膠體:Fe3++3H2O△Fe(OH)3(膠體)+3H+。
5. 確定某些離子能否共存
如Al3+、Fe3+與HCO-3、CO2-3、AlO-2等不能大量共存。
6. 生產(chǎn)生活中氮肥的使用
科學施肥:銨態(tài)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施,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水解顯堿性:CO2-3+H2OHCO-3+OH-,生成的OH-與NH+4發(fā)生反應NH+4+OH-NH3↑+H2O使氮肥肥效損失;熱的純堿溶液去污能力強:加熱時使Na2CO3的水解程度增大,c(OH-)增大。
7. 利用鹽類水解提純物質(zhì)
如CuCl2溶液中含有Fe3+,可向溶液中加入CuO、Cu(OH)2、CuCO3或Cu2(OH)2CO3降低溶液中的c(H+),促進Fe3+水解使之轉(zhuǎn)化為Fe(OH)3沉淀而除去。
8. 各種鹽溶液蒸干需要考慮鹽的水解
(1) 鹽酸鹽、硝酸鹽蒸干易水解:如加熱氯化鋁溶液至蒸干,再灼燒,最終得到的是氧化鋁而不是氯化鋁。這因為氯化鋁易與水發(fā)生水解,加熱時,氯化鋁的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動,生成的氯化氫揮發(fā)出去,使反應趨于完全,生成氫氧化鋁,灼燒時氫氧化鋁分解而最終生成氧化鋁。
(2) 硫酸鹽、磷酸鹽的鹽溶液蒸干:如加熱蒸干硫酸鋁溶液,加熱使硫酸鋁與水發(fā)生水解反應,使平衡向右移動,但硫酸難揮發(fā),故隨著平衡向右移,硫酸的濃度越來越大,硫酸就抑制了鋁離子的水解,所以硫酸鋁的水解不能完全進行到底。
(3) 弱酸的酸式碳酸鹽溶液加熱蒸干可得正鹽:如KHCO3→K2CO3。
(4) 酸式碳酸的銨鹽蒸干后因易分解而無固體存在:如NH4HCO3。
(5) 碳酸鈉、碳酸鉀的正鹽溶液,偏鋁酸鹽溶液蒸干仍為原來的鹽。
(6) 極易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的鹽蒸干后得正鹽:如亞硫酸鈉溶液因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蒸干過程被氧氣氧化而得硫酸鈉。
(7) 次氯酸鹽溶液蒸干時,既要考慮次氯酸根離子的水解,又要考慮次氯酸的分解,所以蒸干次氯酸鈉溶液所得固體為氯化鈉。
總之,有了以上對鹽溶液的性質(zhì)和應用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jié),讓學生能夠輕而易舉掌握該部分知識,使學生的知識能夠快速升華。只要學生再通過適當?shù)木毩暭右杂柧?,就能夠很好地理解應用該部分的知識,從而很好應對高考。我相信大家只要再配合老師的專題練習一定可以掌握好這個知識點。
參考文獻:
[1]靳衛(wèi)霞.“鹽類的水解”教學難點分析及解決策略[J].山東教育,2013(Z2).
[2]周朝艷.關(guān)于“鹽類的水解”學習難點原因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沈建忠,福建省南靖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