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的教學改革逐步開展,從而也給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在“教”與“學”兩個方面存在著較多的矛盾,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觀念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過于重視完成教學規(guī)定、維持教學秩序,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意念和差異性,使得學生出現抵觸心理,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造成學生身體素質遲遲得不到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育改革;中職院校
當前,我國的教學改革逐步開展,從而也給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在“教”與“學”兩個方面存在著較多的矛盾,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觀念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過于重視完成教學規(guī)定、維持教學秩序,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意念和差異性,使得學生出現抵觸心理,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造成學生身體素質遲遲得不到顯著的提高。這種困境的出現既來自于教師的教授方法不當,也跟學生自身的態(tài)度有很大的關系。面對這種困境,本文從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個方面闡述高校體育的教學改革。
一、 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
中職院校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教學的內容,還要仔細斟酌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上進心,讓學生學會所教授的體育活動并樂在其中。為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點的要求:
(一) 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往的教學方法讓教師習慣于以自己為中心進行教學,使教授內容務必遵循教學大綱,而沒有考慮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同時只關注于是否完成了教學內容而忽視了教學所要求達到的目標。因此,為了適應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體育教師應該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從課程被動接受者的角度轉變?yōu)檎n程的主體,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的理念,在備課和上課時,既要完成教學內容,更要明確教學的總體目標,不要眼盯著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考慮自己的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怎樣有益的影響。
(二) 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教學注重的往往是群體而非個人,設置教學目標有時根據自己的經驗,有時根據群體的平均水平,沒有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使得總有一部分學生不能享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樂趣,因為最終考核評價不理想而深受打擊,對體育運動喪失了信心和熱情。因此,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應當堅持體育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利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設置合理的學習內容和考核標準,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潛力。
(三) 理解體育教學的內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大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使得大學生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通過開展體育運動,強健學生體魄,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體育運動的好習慣,并在參與體育運動中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人交際的能力、吃苦耐勞的能力、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等,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因此,大學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應當考慮到體育帶給學生們的長遠意義,依據每一群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一些豐富的團體活動,讓大學生們從中學會遵守規(guī)則、團結合作、頑強拼搏,讓他們在體育課上真正學有所得。
另外,教學的改革還需要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協(xié)同參與,合理設置教學大綱,考慮到不同地區(qū)的差異。例如在農村,由于設施和人才的匱乏,體育教學中就無法像城市中一樣開展得有聲有色,一方面應當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輸入人才和資金,另一方面,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將“包班”的教學模式逐步轉變?yōu)椤白呓獭钡慕虒W模式,實現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學生教學收獲的最大化。
二、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革
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方面同樣需要改變。雖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尚不成熟,在學習新東西方面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老師的引領,是沒辦法完全掌握和理解的?,F實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在課上不注重教師的指導和引領,忽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把體育課當成技能培訓課、活動課,這樣就達不到體育教學的預期效果。為此,學生以及學校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變:
(一) 學生要理清自己的體育學習思路。學生應當明確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樹立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的作用,認清體育運動對自己身心健康極大的促進作用,積極參與體育教學,展示出自己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與教師互相配合,在磨合中與教師的教學觀念達成共識,再結合科學、系統(tǒng)的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同時認真學習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實現體育教學對自己的積極促進作用。
(二) 各方面需要各盡其職,協(xié)同努力。體育教學改革的完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需要各方的互相配合、齊心協(xié)力,必須多管齊下,圍繞學生本身進行教學的改善,積極改革現有體育課程,豐富課程內容,完善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大力組織校園體育活動,發(fā)展學生體育社團,形成校園體育文化。與此同時還可以進行學生體質狀況的跟蹤和反饋,建立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和教師的體育教學的科學體系,建立相關激勵制度等,不斷推進體育教學實踐。
(三) 將體育學習素質作為評價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標準。體育學習素質包括體育學習的觀念、能力、人格、情感、行為等,決定了大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衡量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也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成果的直接反映。通過樹立起體育學習素質這個標準,使學生真正理解體育的內涵,認真學習體育知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具備健全的人格。
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應當成為學校和教師關注的焦點。在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通過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使體育教學從“體教結合”向“體教融合”改變,堅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方式和培養(yǎng)方式,使得體育教學真正受益于廣大學生,形成師生教學的和諧關系,促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動,鍛煉強健體魄,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格,進而實現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簡介:林鵬翔,中二,浙江省溫州市中等幼兒師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