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芬
摘 要: 任務驅動教學是建立在動機理論等基礎上,圍繞一定的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設置內容蘊含其中的一個個學習任務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學生穩(wěn)定認知內驅力,借助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結合教師引導與所提供的教學資源,通過主動積極參與、自主合作、探索創(chuàng)新,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掌握知識脈絡,體驗任務解決的思路和方法,實現(xiàn)知識意義構建,內化學科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 任務驅動;道德與法治課;榜樣教育
一、 教學案例
導入:進入初中老師要求我們制定規(guī)劃自主學習,父母要求我們房間自己整理,他們總說你這么大了,要學會自我管理,哎,有時真不想長大。
師:人能逃避長大嗎?怎樣才算長大成人呢?今天就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設計意圖】:出示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場景,引發(fā)情感共鳴,激發(fā)探究欲望。
板塊一:認識責任
讓我們一起走進最美孝心少年吳林香吧。(視頻)
【設計意圖】:同齡人的經(jīng)歷有較強的可比性,學生容易產生情感認知沖擊。事實上有些學生看完視頻確實有所觸動,默默流淚。
1. 責任意識是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悟一悟】
Q:小小年紀的吳林香擔了哪些擔子?從中磨煉哪些優(yōu)秀品質?
生1:對家庭、對自己。生2:干農活、做家務、努力學習。生3:磨煉自立自強、勤勞、堅強意志、孝敬長輩、感恩等品質。
師:她在承擔責任中鍛煉了優(yōu)秀品質并被評為孝心少年,可見履行責任能體現(xiàn)一個人高尚道德修養(yǎng),責任意識與能力是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認識承擔責任與美德的關系。
2. 責任既是負擔,也是動力,履責的過程就是能力提升的過程
【填一填】
Q1:你挑過什么擔子?還有哪些應挑而沒挑的擔子?(學生填寫)Q2:為什么有些應挑的我們沒挑?
生1:因為我們怕苦怕累。生2:我們怕失敗。
師:原來我們把責任當作了負擔或者懷疑自己的履責能力。
Q3:面對命運安排,林香對待生活給的擔子在態(tài)度上和大家有何不同?她從中收獲了什么?由此你對責任有何新認識?
生:勇敢、樂觀、意志、創(chuàng)新、能力、才干。
師:可見勇?lián)熑?,責任能成為個人成長的動力。
Q4:怎樣正確認識責任?
生:既是負擔,也是動力,關鍵你如何對待。
【設計意圖】:此處是教學難點,將大多數(shù)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與吳林香對比,能有效而深入地糾正把責任當負擔的慣性思維,同時認識到承擔責任的潛藏價值。
3. 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標志,承擔責任是無可逃避的
【辨一辨】
有的同學學習不認真,有的同學怕影響學習不愿做班委,有的同學犯了錯而想逃避責任。
Q1:對比吳林香,你覺著這樣會長大成人嗎?就此體會成人的標志是什么?
生:長大是長大了,但不一定成人,一個沒有責任意識與履責能力的人是永遠也長不大的。
師:可見,長大很易,成人不易,長大只是身高體重等生理因素的變化,而成人卻是要看是否擔當責任方面社會人的成長。
Q2:“不想長大”是不是就可以不承擔責任了呢?為什么?
法律知識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十四周歲是開始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
教師總結:同學們正處于十四歲人生重要的過渡時期,需擔當更多道德法律責任。
Q3:請你結合以上不愿承擔責任的同時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辨別長大與成人的區(qū)別,通過拓展讓學生明確法律責任的不可逃避性,明確伴隨年齡增長應增強履責能力,呼應導入,通過我想對你說環(huán)節(jié),教育別人也是很好的自我教育。
板塊二:在承擔責任中長大
Q1:微視頻:找校園生活中責任楷模。
師:他們中有的認真值日,有的自習課自覺學習,有的在運動會上奮力拼搏為班級爭光,有的認真參加合唱隊舞蹈隊訓練為學校爭榮譽,雖然他們會比其他同學累些,但擔當責任過程讓他們得到很好地鍛煉。
【設計意圖】:選用身邊優(yōu)秀學生代表作為教學資源,一下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伴隨他們指指點點指認同學的過程,榜樣作用也就潛移默化發(fā)揮出來了,而且這樣的榜樣更真實與接地氣,讓學生感受到于細微處培養(yǎng)責任意識,自己也能成為榜樣。小林香經(jīng)歷了與媽媽的生死訣別后立志想做一位醫(yī)生,治病救人,挽救像她媽媽一樣的忍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這應該是她想擔當?shù)纳鐣熑巍?/p>
Q2:你的人生理想又是什么呢?(生答略)呈現(xiàn)毛澤東、周恩來、馬克思等人的少年志向。
Q3:從他們身上給予我們樹立責任有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教師寄語:愿同學們都能像林香一樣勇?lián)刎煹慕】党砷L,擁抱生活,擁抱未來!人生須知道負責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的樂處?!簡⒊?/p>
二、 榜樣教育范式構建
基于此,榜樣教育德育模式可以歸結如下:
1. 【聚焦成長困惑,激發(fā)情感共鳴】: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急劇發(fā)展階段,思維發(fā)育趕不上生理發(fā)育,自覺性不夠,聚焦這些問題,可以瞬間激發(fā)學生的同理心,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己,剖析原因,盡早走出“心理危機期”。
2. 【創(chuàng)設榜樣典范,引發(fā)自我反思】:影視文學和感動中國人物、最美孝心少年中的榜樣形象,有非常強的典型性與教育沖擊力,而且央視制作的專題片都比較精美,能很好烘托情感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漣漪。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有效載體,學生只有有了情感上的觸動才會自然地打開心扉進行交流,在交流碰撞中才會有課堂情感上的涌動。
3. 【思辨探究明理,實現(xiàn)價值引領】:思辨力為道德與法治的學科關鍵能力之一,行為是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學生的任何行為都有他思想上的根源,課堂教學只有創(chuàng)設疑點,才能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釋疑解惑,糾正錯誤認識,才能為行為改變清除認知障礙。
4. 【尋找身邊楷模,落實生活導行】:有時榜樣教育的榜樣不在身邊,有時榜樣過于完美與高大,因此有時會懈于向榜樣學習,所以教育還要來點接地氣的,身邊的資源是最好不過的,通過尋找身邊楷模,學生會覺得這樣的榜樣我也能做到,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在點滴進步中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