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江
摘 要:以多媒體信息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重大的影響,也改變了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信息化條件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更為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農村小學生則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尋找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學生;學習方式
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沖擊。如何順應這種變革和沖擊,使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更好的服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生學習方式變革”主要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根據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適時適度地自主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多樣化的有意義學習,使自己的學習真正從“知識學習為主”向“應用學習、能力學習為主”的層次轉變。我們要充分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加快學習方式變革,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我們今天倡導學習方式的變革必將是更為科學的,更為進步的,更為適應時代需要的一場變革。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是農村學生生命潛能的開發(fā)和學生個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急需。
一、目前學生學習方式現狀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徹底改變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舊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以及相應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在真正意義上尊重人的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掘人的潛力、促進人與人的交流與合作的嶄新的教育觀念以及基于高新技術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從我校教育教學的情況看,學生最常用的學習方式是上課專心聽講,下課認真復習、完成作業(yè)(主要是書面作業(yè)且量很多),期中和期末順利通過考試,取得好成績。因此,一提起“學習”,許多學生就會想到“讀書”“練習”“做習題”和“考試”等,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學習方式存在著單一、被動的問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具體表現為: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取知識;依靠學生通過網絡查閱資料、集體討論、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經常布置的作業(yè)是書面習題與閱讀教科書,很少布置如觀察、制作、實驗、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研究這一類實踐性或研究性作業(yè);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fā)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教師、課本為中心”的現象,忽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與學的方式,導致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久而久之,也導致教師厭教,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負擔重,從而厭學。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自學方式的變化
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課題。比如如何整合學習方式,實現傳統(tǒng)學習方式和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互補,使學生的學習達到最佳效果。如何指導和管理學生的學習,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使他們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等等。
(二)討論方式的變化
傳統(tǒng)的討論一般安排在課內面對面進行,討論的方式無非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學生與之教師之間討論。而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以及對象都得到了擴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學校延伸到家庭。
(三)練習方式和課后作業(yè)的變化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多樣化的課堂練習豐富了課堂教學,也調動了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目前有很多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豐富多彩,比如網上閱讀、網上做仿真實驗、網上查閱教師指定的資料等,很受學生的歡迎。
(四)學習拓展的變化
由于傳統(tǒng)學習資料的限制,在學習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只能要求學生學習教材上的選學內容。這些內容對于學生是沒有吸引力的。一般學生只是應付了事,根本達不到拓展學習的目的。然而相對基于信息技術下的拓展學習內容來說,要比傳統(tǒng)的拓展學習豐富得多、生動得多。例如: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學習他們感興趣的知識,了解他們想了解的事件,解決了他們在學?!俺圆伙枴钡膯栴}。
(五)檢測方式的變化
憑借計算機考試系統(tǒng),我們可以做到實時閱卷,精確統(tǒng)計,當堂反饋。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供了準確、可信的依據,提高了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這是傳統(tǒng)教學檢測技術不可能達到的。
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構建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