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開建
(江蘇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私自”和“暗自”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情態(tài)、方式副詞,常用來修飾動詞作狀語?!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將“私自”解釋為“背著組織或有關(guān)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規(guī)章制度的事)”,將“暗自”解釋為“私下里;暗地里”,由此可見,這兩個副詞在語義上關(guān)系不大。但是當(dāng)我們考察“私自”和“暗自”的歷時語義演變,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在語義上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
“私自”的主要意義來自于“私”?!八健弊髑閼B(tài)、方式副詞在先秦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意思是“私自、私下里”。例如:
(1)明君之于內(nèi)也,娛其色而不行其謁,不使私請。(《韓非子·八奸》)
(2)聘,問也;享,獻也;私覿,私見也。(《荀子·大略》)
例(1)中,“私請”是“私下里請”的意思;例(2)中,“私見”是“私下里見”的意思。
“私自”也見于早期文獻,但此時“自”具有實在的意義,是人稱代詞,“私自”還不是一個詞。例如:
(3)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自以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莊子·徐無鬼》)
(4)故不雨而生者,陰不出氣而私自行,以象施不由上出,臣下作福而私自成。(《漢書·五行志》)
例(3)中,“私自說”是指“私下里取悅自己”;例(4)中,“私自行”是“暗地里自己行動”的意思。這里的“私自”都是“私下里自己”的意思,并不是一個詞,常與“看、問、想、笑、知”等動詞結(jié)合。
東漢時期,“私自”詞匯化,成為一個獨立的詞匯,意思是“私下里、暗自里”。例如:
(5)私自忖度,日夜虛劣,不能復(fù)與髃公卿士共相終竟。(《后漢書·皇后紀(jì)下·順烈梁皇后》)
(6)到后來因有人親在,私自分析,用盡了,到親亡,卻據(jù)法負(fù)賴,遂著令許私分。(《朱子語類》)
(7)程宰私自想道:“我這床上布衾草褥,怎么好與這樣美人同睡的?”(《二刻拍案驚奇》)
由例(5)(6)(7)可以看出,直到明代“私自”還是“私下里、暗地里”的意思。
“暗”的本意是光線不足,后來引申為暗地里、私下。例如:
(8)上好義,則民暗飾矣;上好富,則民死利矣。(《荀子·大略》)
(9)但暗誦此經(jīng)而不得要道,直為徒勞耳,又況不及者乎?(《抱樸子·釋滯》)
在先秦“暗”用作副詞的情況不多,而“暗自”的使用也較晚,大約在宋代。例如:
(10)凝佇漫、番節(jié)笙音,暗自將、玉闌輕拍。(陳著《綺羅香》)
(11)暗自想、朱顏并游同醉,官名韁鎖,世路蓬萍。(晁補之《八六子·重九即事呈徐倅·祖禹十六叔》)
例(10)(11)中,“暗自”的意義和用法已經(jīng)和現(xiàn)代漢語完全相同。
“私自”、“暗自”的詞匯化是和“自”的語義虛化分不開的,即“自”逐漸由一個實詞演化成為副詞后綴。
蔣宗許(2009)認(rèn)為“自”的虛化,在《史記》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例如:
(12)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吾甚自愧。(《史記·孝文本紀(jì)》)
(13)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14)籍福惡兩人有郄,乃謾自好謝丞相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保ā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p>
例(12)中,“自”和“吾”語義重復(fù),意義已經(jīng)變虛;例(13)(14)中,“自”已經(jīng)沒有實在意義。
至漢末魏晉時期,“自”開始大量依附于副詞之后,直到唐宋依然具有很強的能產(chǎn)性。例如:
(15)又時人謂譙周無當(dāng)世才,少歸敬者,唯戲重之,嘗稱曰:“吾等后世,終自不如此長兒也?!保ā度龂尽顟騻鳌罚?/p>
(16)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shè)知半餅?zāi)艹渥阏撸瑧?yīng)先食之。(六朝《百喻經(jīng)》)
(17)今日方驚遇勍敵,此人元自北朝來。(梁·孫元晏《勍敵》)
(18)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唐·李白《塞下曲》)
(19)懶婦知眠到曉,爾蟲枉自勞心。(宋·陳德武《清平樂》)
由(15)至(19)例可見,“自”作為副詞詞綴,在漢末至宋代都有廣泛的應(yīng)用?!八阶浴钡脑~匯化在東漢時期,“暗自”的詞匯化則是在宋代。
“私自1”在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完成了詞匯化,意思是“私下里,暗地里”。而“私下里,暗地里”做的事情常常不合社會準(zhǔn)則或個人道德。例如:
(20)商量已定,到來春,推說浙中訪親,私自置下田產(chǎn),托人收放,每年去算帳一次。(《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
(21)樂和將此詩題于桃花箋上,折為方勝,藏于懷袖,私自進城,到永清巷喜家門首伺候順娘,無路可通。(《警世通言·樂小舍拚生覓偶》)
例(20)(21)中,無論是私下里置辦田產(chǎn)還是男女私會都是不符合當(dāng)時個人道德和社會風(fēng)俗要求的。
一個詞匯經(jīng)常在某一語境中出現(xiàn),就容易發(fā)生“語境吸收”的情況?!罢Z境吸收”指的是,在某一詞匯或結(jié)構(gòu)經(jīng)常在某一語境下出現(xiàn),從而吸附了該語境的某些意義。在反復(fù)使用的情況下,“私自”逐漸吸收了其修飾動詞的色彩義,在明代逐漸演變出“背著他人,作違背道德的事情”的意義,此義項可稱之為“私自2”。例如:
(22)乘父母睡了,私自領(lǐng)著丫環(huán)素梅,登樓以望湖色。(明《明珠緣》)
(23)堅指天為誓曰:“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于刀箭之下!”(《三國演義》)
例(22)中,“私自”可以解釋為“私下里、暗地里”,也可解釋為“未經(jīng)同意,自己(做不合規(guī)矩的事)”;例(23)中,“私自”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
在元明時期,“私自”從原來的“私下里、暗地里”的意思,引申出“背著組織或有關(guān)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規(guī)章制度的事)”的意思,直到清代這兩個義項一直并存。例如:
(24)誰知妙有眼中,已看得同人中意了,私自道:“他又是有才的秀才,目下一時落魄,后邊有些大望,也不可知。我如今趁他落魄中,結(jié)識他,我的終身豈不有靠么?”(清·坐花散人《風(fēng)流悟》)
(25)今聽他說話,猛然醒悟,說:“是了,清明祭掃,與我們公子私自說話的,豈不是這個姑娘么……”(清·醉月山人《狐貍緣全傳》)
(26)鳳姐笑道:“這話若果真呢,也倒可恕,只是不該私自傳送進來。這個可以傳遞,什么不可以傳遞。這倒是傳遞人的不是了。若這話不真,倘是偷來的,你可就別想活了?!保ā都t樓夢》)
(27)鳳姐兒笑道:“我的東西,他私自就要給人。我一個還花不夠,再添上你提著,更好了!”(《紅樓夢》)
例(24)(25)中,“私自”是“私下里、暗地里”的意思;例(26)(27)中,“私自”是“背著組織或有關(guān)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規(guī)章制度的事)”的意思。
至清末,“暗自”逐漸取代了“私自1”,“私自”只保留了“未經(jīng)同意,自己(做不合規(guī)矩的事)”的義項。例如:
(28)照得通商條約內(nèi),載日本人準(zhǔn)在天津設(shè)立租界,以為本國居留之所,又續(xù)立文憑,內(nèi)開“訂立租界自換約之日為始,所有界內(nèi)住房土地,一概不許私自賣與他國人民為業(yè)”各等語。(清末《西巡回鑾始末》)
(29)文牘三:學(xué)部咨使日大臣所有在東未畢業(yè)之官費各生不準(zhǔn)私自回國應(yīng)考選派游美學(xué)生文(1909年第14期《浙江教育官報》)
“私自”成詞于東漢時期,意思是“私下里、暗地里”,至明代因為語境吸收,逐漸產(chǎn)生了“未經(jīng)同意,自己(做不合規(guī)矩的事)”的義項?!鞍底浴背稍~于宋代,并在明清時期逐漸取代了“私自1”的地位,到清代末年,“私自”只保留了“私自2”的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