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英
摘 要:新課標是現(xiàn)階段教育教學的指向燈,可以為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指導,因此面對在初中化學課程中所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標來總結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改進初中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結合人教版的教材以及初中化學教學中所呈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新課標下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哪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課堂效率問題已經(jīng)隨著新課標的提出而成為了學校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卻還是運用舊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在現(xiàn)如今時代大發(fā)展中,教學應該尋求高效且有效的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化學課程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學科,其學科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通過對化學的學習可以明白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化學現(xiàn)象,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新課標下初中化學教學方法的措施有:
一、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是一個具有層次性的群體,他們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以及學習特長,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對其進行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基本化學知識不太理解,這就為以后的學習形成阻礙,教師需要先幫助這部分學生將基礎知識學習好,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教學。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為其進行拓展延伸,使有能力的學生能夠更深入接觸化學這門學科。例如,在學習《酸和堿》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對于常見的酸和堿的講解,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對這兩種物質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接受不了這些信息,那么這就需要老師針對實際情況給這部分學生進行補習,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可以讓他們自身去探索這兩種物質究竟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反應呢?這樣,學生在化學課堂中可以彌補自身所沒有消化的知識,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興趣去更進一步探索化學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由古至今一直在教育學界廣泛運用,因此身為初中化學教師要將其運用到自身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進一步提高。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促進學生更好學習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的設計。首先,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完成教學設計。在環(huán)節(jié)以及內容設計時,要適當加入一些活動與討論環(huán)節(jié),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活躍起來。例如,在講解《金屬材料》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金屬的一些特性,然后讓學生思考或者是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金屬材料?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進而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習效果。
其次,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外,還應該兼顧學生的課外練習。練習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同時也是學生課外知識獲取的途徑,因此教師對課外練習的注重會使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得到鞏固,也會拓展學生的課外化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生活中常見的鹽》這節(jié)內容后,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去超市將各個狀態(tài)下的鹽進行觀察和了解,以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
最后,教師在課程進行一段時間后就要進行一次知識測驗,以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為以后的化學教學指明方向。例如,老師已經(jīng)講解完本單元的所有知識,那么就可以隨堂進行試卷測驗,將本單元所學習的內容呈現(xiàn)在一張紙上,老師通過測驗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掌握情況不好的地方要及時進行講解。
三、加強課后反思,提高化學專業(yè)能力
反思是一名初中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必備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學生課堂的效果反饋以及自身在教學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是老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所需要反思的內容。反思過后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完善與改正,以更好提升自身的化學教學能力。特別是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應該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將自身的化學知識與教學素養(yǎng)加以提升,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新課標是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的指路明燈,在新課標的要求和指導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提升教學效果是目前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在課堂中,學生不僅僅要掌握最基本的化學原理以及化學公式,還應該明白其產(chǎn)生的緣由以及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化學變?yōu)橛腥?、有用的學科,而不是枯燥無味的符號課程。因此,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摸索,以尋找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化學學科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黎芬.“非平衡特征”在初中化學有效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
[2]郝亞杰,王喜貴.建構主義理論下的初中化學酸、堿、鹽教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