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摘要:素質教育的實施,為敢于創(chuàng)新的教師搭建了嘗試的舞臺。大膽地將我縣的傳統(tǒng)皮影雕刻藝術和美術教學課堂進行了整合,經(jīng)過嘗試,將教學中整合的方法結合實例進行了歸納總結,讓樂亭皮影文化巧妙地融入欣賞教學中,把相似的教學內容和皮影雕刻的內容相融合。另外,根據(jù)教學內容拾近棄遠,置換成皮影藝術文化,讓樂亭皮影文化這棵藝術之花永開不衰。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鄉(xiāng)土文化 樂亭皮影雕刻工藝 美術課堂教學
小學美術工藝教學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動手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能促進學生眼明手巧和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訓練他們使用工具的技巧,通過自己的作品實現(xiàn)裝點生活的愿望,懂得了工藝美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這對培養(yǎng)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觀察思考能力、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裝飾應用能力,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所以,在校本課程逐漸走向正軌的今天,我將樂亭皮影雕刻藝術進行搜集整理,編輯成了我校的校本課程,并在美術課堂和課外活動時間進行了實驗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中去,探究所學內容的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出了很濃厚的興趣。這種和諧的、愉快的、有效的學習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在這個舞臺上學生盡情的展示了自我,因此,工藝美術教學的嘗試也成為了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對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燃起極高的興趣還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機會,作為美術教師的我加入了樂亭縣皮影協(xié)會,承擔起了傳承家鄉(xiāng)皮影藝術的重任。我縣是樂亭皮影的發(fā)源地,怎樣讓家鄉(xiāng)的皮影藝術走進每位兒童的心田,讓他們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成為困擾我們教師的一大難題,慶幸的是素質教育的實施為敢于創(chuàng)新的教師搭建了嘗試的舞臺,我大膽的將皮影雕刻藝術、豐富的鄉(xiāng)土文化和美術課堂教學進行了整合,經(jīng)過嘗試,我將教學中整合的方法并結合實例進行了歸納總結,雖然不太完善,但希望我的所得能讓大家在教學改革的平臺上有所借鑒!
一、讓樂亭皮影文化巧妙的融入欣賞教學中
在低年級教學中,《民間藝術中的娃娃》一課介紹了剪紙、泥塑等傳統(tǒng)工藝中的娃娃,同時我也讓同學們欣賞了樂亭皮影作品,欣賞了本校同學們制作的皮影娃娃形象,尋找了樂亭皮影線、色、形的特點,然后在《我們愛看木偶戲》一課中,又欣賞了皮影戲的片斷和成品皮影人物的形象,讓同學們親手進行了操作,通過賞、玩、摸、聽,了解了皮影的文化知識,最主要的是讓同學們知道了我們的家鄉(xiāng)——樂亭縣是皮影文化的發(fā)源地,我們應該更多更努力的了解、學習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皮影人的雕刻和上色技巧,并將它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二、尋找相似點,嘗試皮影雕刻的藝術手法。
其實,剪紙、雕刻制版都是雕刻皮影人的基礎,所以在中年級《老鼠嫁女》剪紙教學和《模板上的藝術》漏印制版的教學中,我同步介紹了皮影雕刻的方法:先壓皮、雕刻(先里后外,先小后大)、著色、縫制、裝裱,讓學生在蠟盤上感覺皮子上用刀的力度和行刀的方向,著色時暈染的方法,裝訂時的前后順序等,使同學們系統(tǒng)直觀地學習了皮影的制作方法,在學習剪紙和漏版印刷的同時也學習了家鄉(xiāng)相仿的傳統(tǒng)藝術。改變側重點的教學方法,使同學們有效地融合了多種工藝表現(xiàn)手法,開拓了學習視野,如《看大戲》《小劇場》,《走進美術館》等教學內容,我們都可以運用此方法有效地逐層深入地學習皮影雕刻工藝。
三、拾近棄遠,置換教學內容
為了有效的利用當?shù)刭Y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fā),我將一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交流介紹后,引出本地有特色的皮影文化,用此內容進行置換。如《巍巍太行》《地心游記》《彩印版畫》等內容,變成了皮影雕刻的嘗試課程,使一些技法強、熱愛皮影雕刻藝術的學生嶄露頭角,充實了我校的專業(yè)隊伍。
四、給皮影愛好者一個深入學習與發(fā)展的空間
為了讓樂亭皮影文化這棵藝術之花永開不衰,我校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了校本課程的研發(fā),設計出了皮影雕刻的校本教材,選出各班的雕刻精英,組建了校皮影雕刻隊,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給學生配置了蠟盤、刻刀、專用上色工具、木質框等相關材料,聘請了皮影傳承人給學生講授皮影的發(fā)展史和雕刻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深入學習與發(fā)展的空間,繼承了樂亭皮影的傳統(tǒng)工藝,使它世代傳承下去。
五、多學科的整合,讓皮影藝術全方位的在校園中展示
我校皮影說唱、皮影表演和皮影的雕刻制作相結合,將多學科的課外學習課程進行整合,使皮影藝術能整體的展示出來,讓學生的懂得皮影藝術的精髓,學會欣賞皮影的鄉(xiāng)土藝術特點,很好地傳承下去,讓我縣的皮影藝術資源走出河北,走向全國,融入世界。
總之,每個人點滴智慧的展示就會匯成源源長流的資源,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讓我們的教學在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舞臺上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馬利廣.從環(huán)境藝術設計教育角度探究藝術設計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教學[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二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