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喬虹
摘 要 美國除了體制內的公辦學校外,還存在著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如與體制內學校相對應的家庭學校、公校私營的特許學校、滿足不同信教家庭需求的教會學校、專門培養(yǎng)具有某方面天賦的貧寒子弟的老虎伍茲學習中心。這些獨特的辦學形式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受教育需求,豐富著美國的教育文化,也拓展了創(chuàng)辦教育的多元化渠道。這對于解決我國基礎教育的諸多困境提供了參考:聯(lián)合多方社會力量開展教育,拓寬辦學渠道;滿足學生多樣化發(fā)展需要,實施個性化教育;開設多種課程,增強課程特色;加強教育立法監(jiān)督,保證基礎教育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 教育系統(tǒng) 教育形式 多樣化
一、美國教育系統(tǒng)概述
教育系統(tǒng)是一國教育體制完善的標志??v觀整個美國教育系統(tǒng),其構成的主體仍然是基礎教育、中學、高中和大學,其中基礎教育指的是K-6年級,中學指的是7-8年級,高中指的是9-12年級,大學包括2年制的社區(qū)大學和4年制大學。從表1可見中美兩國教育系統(tǒng)的差異。
二、美國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1.家庭學校
美國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適齡兒童必須接受教育,否則違法。但對于教育的形式,孩子和家長有選擇的權利。倘若家長不希望把孩子送到體制內的學校學習,可以在家教育,即“HomeSchool”(家庭學校)。家庭學校有別于傳統(tǒng)所理解的家庭教育,“它是指適齡少年兒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學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符合教師條件的父母或專門的教育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在家中完成初等教育的學習課程”[1]。隨著家庭學校的教育成果逐漸顯現(xiàn),在美國教育體制中公立學校與家庭學校在交互影響中發(fā)展進而逐步由對立走向合作、共生,成為美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允許在家教育的方法是創(chuàng)辦一個學校。美國有自己申請創(chuàng)辦學校的自由,只要有教師資格證,遵守在家教育法律,都可以創(chuàng)辦學校。在美國所有的50個州都認定“家庭學校”是合法的,但是對于創(chuàng)辦“家庭學?!钡臈l件各州標準不一。有的州要求家長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明;有的州規(guī)定“在家教育的孩子定期要去學校接受教學質量方面的檢查,學期末還必須參加學校的考試”[2];有的州規(guī)定“在家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到當?shù)亟逃謭髠浯鏅n,其次規(guī)定每學年上課時間,并且主科的上課時間不能少于規(guī)定要求,同時在家教育的作業(yè)及批改記錄等資料都必須留存,以備教育局相關人員檢查之用”[3]。由于美國有嚴格的在家教育標準和監(jiān)督制度,學生在家教育的成績得到絕大多數(shù)學校的認可。因此,美國家庭教育已成為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之外的一種合法的、可選擇的教育形式。
2.特許學校
美國的特許學校是獲得州政府立法通過,特別允許教師、家長、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與州教育局合作創(chuàng)辦管理的學校。州政府為學校提供教育經(jīng)費,經(jīng)營權由私人承擔,雙方除了達成預定的教育目標之外,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規(guī)的限制,為特別許可的學校?!疤卦S學校既具備公立學校公平、公正、免費的特點,又具有私立學校強調教學質量和經(jīng)營業(yè)績的優(yōu)點,極好地滿足了美國家長的教育需求,因此受到普遍歡迎”[4]。特許學校接收的學生不受限制,尤為關注弱勢群體。在課程及教學安排上,特許學校具有一定的教育實驗性質,如學校課程的設置、教學進度及時間安排以及教師選用等問題都是由州教育局、家長和特許學校申辦者采用共同協(xié)商的方法,以契約的形式明確下來。特許學校的“特許權”建立在一定的條件基礎上,即雙方事先達成的協(xié)議,重點集中于教學質量,因此教學業(yè)績和責任是特許學校的生命線。
“美國加州于1992年通過《特許學校法案》,成為美國第二個建立特許學校的州,也是當前美國特許學校數(shù)量最多的一個州”[5]。筆者在加州訪學期間參觀了一所特許學校Alomares academy of health sciences,這是一所帶有職業(yè)教育性質的中學,由一位心理醫(yī)生組織的十幾人團隊負責經(jīng)營,主要招收7~12年級學生,有在校生480人。小學畢業(yè)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來這所學校就讀,該校學生大多來自低收入家庭,還有一些被遺棄的小孩,所以學校的課程主要考慮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所學內容既包括基礎教育,為學生的升學做準備;也包括職業(yè)教育,為學生就業(yè)做準備。職業(yè)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醫(yī)學方面,有點類似國內的衛(wèi)校,培養(yǎng)的學生未來可從事醫(yī)護工作。此外,心理醫(yī)生和她的團隊每周三下午會給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學生通過自愿報名的形式參加,教師們精心為學生策劃適合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課程,如親人過世、小寵物丟失、人際關系等,希望通過這些特殊定制的課程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特許學校屬于公立教育系統(tǒng),其性質是非宗教、非營利的,以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槟康?,它?chuàng)立了不同群體簡易建立特許學校的路徑。
3.教會學校
美國一些私立學校校名中帶有“Catholic”“Christian”“Lutheran”“St”等字眼,讓人一看便知是教會學校。教會學校主要用于滿足信教家庭的宗教信仰和傳遞福音的需要。筆者參觀了一所天主教學校ST.JOSEPHSCHOOL,該校學生人數(shù)不多,總共七百多人。K到五年級是小學,六到八年級是中學,實施小班化教學。由于私立學校性質,學生來此就讀要繳納不菲的學費,因此學生大部分來自富人家庭。
學校旁邊有一座天主教堂,和學校的關系密切,很多宗教活動在此開展,并且宗教課程是學校的一大特色。學生除了需要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公共核心標準課程外,還必須學習宗教課,有些課程由牧師任教。來此學校就讀的學生并非都來自天主教徒家庭,學校也會接受其他宗教信仰的學生。在該校任教的教師也并非都是天主教徒,但他們必須具有三年的信教經(jīng)歷。該校極為重視宗教信仰以及倫理道德的教育,校方表示宗教課程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約束,因為有信仰,所以違紀的學生明顯減少。據(jù)統(tǒng)計,該校學生畢業(yè)后99%可以上大學。
教會學校滿足了不同信教家庭的受教育要求,其強調的宗教信仰以及倫理道德的教育方式,對兒童的性格和精神成長的影響是積極健康的。endprint
4.老虎伍茲學習中心
美國著名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被公認為史上最成功的高爾夫球手之一。幼年時,父親發(fā)現(xiàn)了他在高爾夫這項運動上有極佳天賦,于是將他培養(yǎng)成一個偉大的高爾夫運動員。成名后的伍茲深知教育對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于是由他出資,創(chuàng)建了Tiger Woods Foundation,并在故鄉(xiāng)洛杉磯建立了第一個“Tiger Woods Learning Center”。
老虎伍茲學習中心專門培養(yǎng)具有某方面天賦的貧寒家庭孩子,專注于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學習,并且所有學習免費。被選入學習中心的孩子,從5歲開始接受免費教育,一直到大學畢業(yè)。首先,這些孩子的家庭都比較困難,其次,他們一定要在某方面有專長或特殊興趣。因此,中心會對學生進行選拔,展開興向測試,挑選在某些方面極具天賦的孩子,如對機械、電腦、自然科學等有極高興趣。被選中的孩子,放學后就可來中心學習,他們先完成自己的家庭作業(yè),然后參與中心的課程學習。該中心設備齊全、技術先進,所設計的課程完全針對學生興趣,如電影、演戲、計算機設計、自然科學等共計45門課,學生可自由選擇。老虎伍茲學習中心得到100多家企業(yè)的資助,與30多所中小學合作(中小學可以帶學生過來上一周的課)。
三、對我國的啟示
1.聯(lián)合多方社會力量開展教育,拓寬辦學渠道
目前,社會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已遠遠超出我國政府的投入能力,我國必須打破政府在辦學體制上的壟斷地位,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教育。社會力量參與辦學,不僅拓寬了教育資金的來源渠道,打破了政府對學校的壟斷地位,而且對公立學校辦學提出了要求與挑戰(zhàn),有利于形成教育資源提供者的多元化和競爭性的格局?!敖逃旧砭哂泄嫘?,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有志于教育的各種社會力量辦學,把非政府辦學機構納入廣義的公共教育體系之中”[6]。多元化、多渠道籌措辦學資源,建立并實施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聯(lián)合多方社會力量開展教育,有利于解決我國辦學的現(xiàn)實需求。將擇校引進市場競爭機制,也能為基礎教育發(fā)展找到新的動力源泉,新型學校的加入勢必打破公立學校的壟斷地位,促使學校教育服務更多地考慮受教者的訴求。
2.滿足學生多樣化發(fā)展需要,實施個性化教育
“制度化的學校教育存在機械化、模式化,不能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能夠滿足兒童的個性發(fā)展,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7]。社會發(fā)展需要各種類型、各個層次的多樣化人才,教育要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教育形式上也應追求多樣化。一種具有遠見的教育政策應當鼓勵多種樣式和多種層次的教育,為兒童發(fā)展提供可供選擇的平臺,滿足兒童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允許在家實施個別化教育,民工子弟、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要為他們創(chuàng)辦特殊學校,貧寒家庭的孩子也應為其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成長,教育只有滿足了孩子個性化發(fā)展和需求才能彰顯其對受教育者個體的尊重,也才能使兒童受到公平的教育。
3.開設多種課程,增強課程特色
現(xiàn)代信息瞬息萬變,開發(fā)適應未來發(fā)展趨勢的課程,突出課程時代感與創(chuàng)新性也是我國課程改革的方向。美國的基礎教育課程中融入了很多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成果,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非常強。我國在課程設計上需要設計出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具有實用性的課程,要突出強調學生的運用能力、動手能力、思維參與及變革創(chuàng)新能力,要將最新的科技成果納入教學知識體系。在課程開發(fā)上,既要考慮未來社會的需要,也要考慮兒童自身的發(fā)展特點,還要突顯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地開發(fā)民族特色課程,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彰顯民族個性。
4.加強教育立法監(jiān)督,保證基礎教育良性發(fā)展
義務教育法是我國目前通行的教育法規(guī),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適齡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但在某種程度上又限制了兒童多樣化發(fā)展的實現(xiàn),教育體制的一統(tǒng)與教育模式的單一顯然不適應兒童多樣化發(fā)展需要。由于各種原因,有些兒童不合適學校教育,有些兒童需要在特殊環(huán)境下接受教育,有些兒童適合獨特的教育方法,但由于缺乏教育立法,他們無從選擇。如在美國已被法律認可的“家庭學校”,在我國仍屬有待探討的法律問題,除了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父母外,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都未賦予父母選擇在家教育的自由。教育制度的強制與單一使得國家教育缺乏可供選擇的形式,父母缺乏選擇教育的自由,導致我國基礎教育在一個狹窄的空間里局促生長。國家的教育權必須與父母的教育權取得平衡,才可能使父母不被免責于教育之外。倡導教育立法,允許各種形式的學校存在,并使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接受法律監(jiān)督,從而保障基礎教育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甄麗娜.當代美國“家庭學?!蓖敢昜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2] 段慶陽,周世厚.從對立到共生:美國家庭學校與公立學校交互關系的演進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9).
[3] 石菲菲,王德清.美國家庭學校對中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2(7).
[4] 卞吉.美國“特許學校”緣何受歡迎[J].課程.教材.教法,2000(3).
[5] 何順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特許學校法案》的實施分析——基于教育政策工具理論的視角[J].外國教育研究,2014(9).
[6] 王超,程晉寬.美國特許學校的運作機制及其效果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3(12).
[7] 吳文前.美國“家庭學?!苯逃龑χ袊逃膯⑹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
[作者:黃?。?978-),女,湖北武漢人,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副教授;喬虹(1983-),女,江蘇泰州人,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郭振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