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日,一女子為等丈夫扒著高鐵車門影響發(fā)車的新聞很是轟動;其后一男子因塞車打報警電話“求助”高鐵等他20分鐘的新聞也同樣令人大跌眼鏡。大家不禁感嘆,這人都是怎么了?難道地球是圍著你一個人轉的嗎?
越利己世界可能就越小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比藗兂3R眠@句話來為自己的利己主義行為辯護。費因伯格在他著名的《心理學利己主義》一文中,對心理學利己主義作了這樣的描述:“任何人最終所能夠欲求或尋求的東西只能是他自己的個人利益”。換言之,就是擁有利己主義心理的人所進行的一切活動,其最終的目的就是他自己的利益。但實際上,每一個利己的目的都要通過利他行為才能更好實現(xiàn),而且利己是滿足利他之后自然而然的回報。
在社會中,只有滿足了整體需要或公共需要,才能滿足個人需要;只有有利于他人,才能有利于自己。一個人總是想著利己的話是不會有利的,因為你不顧及別人的利益,你自己的世界就會越來越小。想想看,如果你周圍有一個人,也許他很精明,可是越精明就會讓人感覺越有危險,加上他又很自私,大家可能都會離他遠一點。
自我中心屬人際交往障礙
“自我中心”,在倫理學方面與個人主義相似,與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更接近。但更重要的區(qū)別在于,自我中心主義代表激進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視為虛假的情況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對“我”的思想的約束,而這一切都是可變的。簡單來說,自我中心主義主張完全自由,隨心所欲,沒有倫理約束,一切決定根據(jù)“我”的意愿。
自我中心是人的一種個性特征,在交往中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自我中心者為人處世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慮別人的興趣或利益,完全從自己的角度,從自己的經(jīng)驗去認識和解決問題,似乎自己的認識和態(tài)度就是他人的認識和態(tài)度,盲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學會尊重 正視社會現(xiàn)實
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與需求,也都有其權利與義務,這就難免會出現(xiàn)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這就要求人人正視客觀現(xiàn)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當然應該承認自我的權利與欲望的滿足,但也不能只顧自己,忽視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實上人人都不會有好日子過的。從自我的圈子中跳出來,多設身處地的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此外,充分認識到自我中心意識的不現(xiàn)實性與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學會控制自我的欲望與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滿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損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礎之上。做到把關心分點給他人,把公心留點給自己。